是谁把雨姐和王源凑一块的?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

500

最近东北雨姐又火了。

抖音网友用AI模拟她声音唱了《大东北我的家乡》,里面鼻音明显,自带豪爽喜感,颇有这位曾经的顶流网红的风姿在。

500

而且,因为这首歌里有很多摇滚元素在,网友就说这是死亡圆周率乐队。

500

谁负责死亡,谁负责圆周率的问题并不紧要,重要的是有雨姐的地方,就有好歌。

500

于是出现了大印度版的:

500

还有上古大河姆渡版的,怎么混搭怎么来:

500

也因为旋律悠扬,声音悦耳,久而久之在网友的戏谑中,雨姐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小伙魂牵梦绕的梦中情人。

500

好像谁也不可能不爱上这样一位有才华又温柔的明星。

为了趁热打铁,网友还制作了致敬万能青年旅店的音乐。

500

在舒缓忧伤的悲歌中,歌词里唱道:夜幕覆盖东北平原,淹没时代的寓言…………

可评论区哪管这深情,倒是对着雨姐一张离谱梗图评论道:“杀死那个高老庄人”。

500

只能说雨姐账号死了,但也从那刻起也彻底活了。

你看,烈焰红唇里,她还在放声歌唱。

500

而在宾夕法尼亚的那场大雨,她又静如处子。

500

粗暴的评论区不需要文雅的隐喻,只需要单刀直入。

在网友彻底不拿雨姐当外人后,好消息是大家不说黄谣了。

500

但这不是极限。

因为死亡圆周率是带派(Die π)的谐音,谐音玩起来就很可怕了。

然后无限臆测,推导出:Die π=亡圆=王源。

500

很快,也有了雨姐和王源的合成图。

500

只能说科技越来越发达,让人难辨真假。

而王源和雨姐一样都是AI假图的经典受害者。

之前有一位博主叫王扁,他是专门来恶搞王源的。

除了身体力行模仿wink梗外,他和他的粉丝(小扁担)也学会了制作各种图片。

比如王扁面对王源粉丝分发香烟,有人夸“扁之神勇,千古无人”,很明显这是假的;

500

还有人拿出他抽烟冷对众女孩的图,表示当年的赵云也不过如此,很明显这图使用了AI生成技术。

500

只能说科技越来越发达,让人习惯于对着虚假事物高潮。

我们常说开心就好,可恶搞开心的尽头,难免沦为极致的人身攻击。只是我们依然常常不在乎。

500

不过隔着屏幕的恶搞有些距离感,有的博主就开起零距离致敬。

今年秋天,云南五个博主他们决定模仿韩国Big Bang。

但场地不是演唱会或者公共场合,而是自家附近。

明星用干冰,他们就烧苞谷棒来吹烟,渲染气氛;

500

明星用精致礼物,他们就用电笔和玉米充当道具。

500

乡野气息溢出整个屏幕,这时场控需要时不时扫扫鸡屎。

接着细看,趣味更多。

在三蹦子怎么踩也踩不断的视频里,有着通行工具的质量支撑。

500

二楼女士们的劳作,更是对他们的鼎力支持。

500

道理很简单,为了能省则剩,他们用身边的一切来当布景。

电影节奏式的一镜到底,还是千元手机拍出来的,摄影的人就是他们的好兄弟。

500

当然赵露思送礼物是特效,并非真人来到了这个直播间。

500

有了特效,效果就事半功倍。

更何况他们也是在真唱,由于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他们火了。可谁知道,他们五人是一个妈生的。

“找遍韩国才凑齐一个Bigbang,但在云南只需要一个妈就行了。”

云南人统治抖音就跟喝水一样简单的玩笑后,是残酷的竞争。毕竟你别看他们直播这么火,云南榜才排四十几。

500

500

排在他前面的是权熙。

500

而头两把交椅更绝:

第一名在徒手掏马蜂,第二名在单挑野猪,都是追求极致真实的表演。

500

只能说科技越发展,整活越抽象,而我们就像在现场围观。

500

三个例子,一个共同点:

AI制作的元素,更容易让网友上头。

只是这时候难免误伤他人。

这也不是说科技没用到实处,事实上,技术进步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闲情逸致得到最大限度释放。

更何况在网络交流中,讲道理是一种效率非常低的沟通方式;玩梗就很高效。

所以《人民的名义》戏说NBA的段子足够到位了,但十年前的网友无法预见这种丝滑柔顺。

500

至于用AI来表现剑二十三人神分离,更能看出普通人对于武侠的追逐。

500

更重要的声音。

也就是最近一年,我们见证了用周星驰电影里的演员拼好歌,而十年前是无法出现这样声音的复刻。

500

技术在迭代,快乐在蔓延。

那些用抽象、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来回避现实,然后寻求内心激荡的做法,不过是想要创造的是一个属于自己又共享他人的精神世界。

500

有用,但也是逃避。

而且这时候很多人觉得,这些新技术创作出来的作品,不是创新的、真知的和多样的,而是“令人发指地庸俗庸”:

“那些嬷嬷,啥都嬷的,其实很猥琐。”

“到底谁懂‘受着呗’这几个字真的很讨厌?” 

“叫异性妈妈的我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评价,反正我只有一个母亲。”

500

然后反复追问,咱们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

500

我会想起《西部世界》里的一幕。

威廉是富豪的女婿,现实里婚姻空虚、内心压抑,但年轻时伪装绅士。

他初进西部世界是婚前体验,曾对机器人德洛丽丝动真情。

但在乐园里待久了,他发现她只是被重置的玩具。

更重要的是,她的爱是算法生成的千人千面,自己只是无数触发剧情中的一环,一个服务对象。

500

威廉破防了,也黑化了,开始大开杀戒。

还有因为他想刺激这些机器人NPC突破程序觉醒,让整个游戏更有挑战性,也更疯狂。

当然他大开杀戒也是为了逼问 “迷宫” 线索。

他觉得找到迷宫,就能找到人生意义。

但这么见过世面的富豪女婿,竟然不知道迷宫是给机器人觉醒准备的,让它们从“我该做什么”到“我想做什么”的一个人性的转变,这里,机器人觉醒的起点就是爱。

但迷宫从来不是留给他这样的人的。

他只是徒劳无功地进行着所谓的有意义的行为。

事实上,真人去西部世界里追寻生命的意义、世界的真谛等于缘木求鱼。

大家是来寻开心的,不是来做题找答案的。

也没必要找意义,因为意义不是那么重要,如果真那么重要,你又何苦久久找不到呢?

相反,有趣可能会让人更像个活人。

也许未来一定会虚拟化,但成为活人始终是特立独行,所以抽象、恶搞、荒诞越来越多了。

它们也很小众,很难理解,甚至是无意义的,只剩诡异了。只是当一个东西连意义都没有,你怎么去追问它,又怎么去禁止它呢?

500

所以没必要去寻找背后所谓的意义。

往往在乐子与傻子的恩爱日子里,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对了,我为什么要絮絮叨叨讲一部美剧呢?

一个是现在机器人越来越强大了,越来越像人,“西部世界”的那一天或许会来。

500

一个是因为美剧千篇一律地告诉你:爱解决一切。

所以最后,如果你在雨姐梗里找到了爱,那恭喜你了,这何尝不是一种独特体验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