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别装了,给我往台面上撕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王家卫的瓜,想必大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此前控诉《繁花》剧组剥夺其编剧署名权的古二,近期曝光王家卫、秦雯(《繁花》总编剧)等多段录音。
内容包括王家卫嘴“唐嫣很装”,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陈道明是“极品”“阴阳同体”,说要“搞金靖”,疑似对其开黄腔。

很多人感觉颠覆,不在于王家卫也会背后蛐蛐人(毕竟是个人都会背后蛐蛐,大师也不能幸免),而在于他们蛐蛐人的点相当扭曲。
简单来说,就是理解人性能阴暗,但不能阴毒。
比如老人家一天发两三条朋友圈,就被他们认为“不是省油的灯”。


没有朋友圈,咱看下游本昌微博
比如看不惯“唐嫣装”,便要算计她,整她,故意让她比老师晚到,给她个“surprise”。
一般老登说年轻姑娘装,大概就是她不同流合污,不好拿捏,占不到她便宜,而故意让她做错事,便有机会发难了。

在这些对话里,王家卫、秦雯、许思窈像个霸凌小团体,凡是不跟他们沆瀣一气的都利用行业上位者的职权地位采取羞辱打压,对正派、清流尤为看不上。
在这个团体里,王家卫像个土皇帝,身边人惯于逢迎他。
他们比一般霸凌者更可怕的一点是,在剧组里他们是绝对的权力中心,规则的制定者、解释者,大大方便了以艺术之名行剥削之实。

此前大家也都知道,王家卫会对演员进行生理和精神上的盘剥,来成就自己的艺术,只是那时的舆论场把这些当做天才的怪癖和不近人情,认为是成就神作的必要牺牲。
而且作品成了,主角受益了,这些就成了逸闻轶事,演员也被调侃为“王家卫受害者联盟”,一些残酷的事实都被结果论轻轻掩盖过去了,沉重的事也娱乐化了。
这一现象,就像邵艺辉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句——
“既往舆论可能纵容甚至正当化了片场暴君的形象”。
这种纵容和正当化,在大导、名导身上尤为严重。
什么是片场暴君?
一般指在片场专制、独裁、控制欲强、严苛、无情、暴躁易怒的导演。片场暴君必然存在对权力的滥用,以及权力滥用之下对演员、工作人员的压迫剥削。
很常见的一种是“对人不对事”。明明可以用沟通解决问题,非要采取人身攻击、辱骂或者随时随地发怒的方式来彰显权威。
看《演员请就位3》,没有被演员的演技劝退,倒是被陈凯歌毫无预兆的暴怒发飙吓退。
演员刚开始表演,陈凯歌紧急叫停,严厉指出他的问题并告诉他该怎么做,重新开始后,没过五秒又被叫停,问他为什么要去沙发后面,而不是前面?



演员演得差的确该被调教,只是陈凯歌太没耐心,演员刚开始演,可能不符合他的想法和主张,便被不断叫停。
能看出来演员是被陈凯歌打乱了节奏,慌得不知道怎么演了。
就像老师故意找差生提问,有些问题本来努努力也能回答出来的,但老师根本不给这个机会,只一味当众质疑其学习态度甚至羞辱,此时情景性质就变了——
老师根本不是想让学生学会解题,只是给所有学生展示一种不听话的下场。
试问各行各业,有多少伪装成上对下指导的场合,夹杂了这种驯化?

就像评论所说:
“表演不好有一千种方式去指导,去批判,但绝不是高高在上地带着恶意情绪去攻击”。

不要觉得谩骂两句不疼不痒,一旦这些上位者习惯了被纵容,底线就会滑坡。
权力的膨胀发展到极端,便是假以艺术之名的真实侵害。
执导过《末代皇帝》《戏梦巴黎》的贝托鲁奇在2013年的采访中承认,在拍摄《巴黎最后的探戈》期间,他跟男主演马龙·白兰度,为追求女主演玛利亚·施奈德被强暴时的震惊状态,让她发自内心地叫出“No”,联手策划了使用黄油充当润滑剂这一举动,而不提前告知女主。


电影里,我们能看到施奈德大力拍着地板,叫着“No!No!No!”贝托鲁奇说,“那是在抗议我们不该没经她同意,开这样的玩笑”。


后来施奈德向媒体谈及此事,用“备受屈辱”“觉得自己被马龙和贝托鲁奇强暴了”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施奈德在这场戏后身心受到巨大打击,于2011年因癌症去世。

另一桩臭名昭著的侵害事件也与电影大师有关。
库布里克在拍摄《闪灵》期间,为激发谢莉·杜瓦尔身上绝望和孤立无援的状态,号召全剧组孤立她,并告诉工作人员“不要同情谢莉”。

在被逼近挥舞棒球棒那场戏中,库布里克没有向她解说这场戏,只是让她疯狂挥打空气,一共做了127次,创下了在单个对白场景重拍最多次的吉尼斯记录,谢莉两手青肿,因过度哭泣而脱水。
另外,那场经典的斧头劈门戏,库布里克拍了三天,重复了六十几遍,谢莉也就需要六十几次调动全身肌肉,长时间沉浸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中。
事后,库布里克依然奉行他的孤立虐待原则,不许剧组人员评价谢莉的表演,不许说她演得好,不许在她完成艰难拍摄后关心她。


谢莉表示自己在拍戏期间压力太大了,加上当时正处于失恋,以及离家远,无根无依的状态,导致健康时好时坏。

这两件丑闻,让贝托鲁奇、库布里克受到巨大争议。
贝托鲁奇阐释当时的动机,用的是“如果提前告诉她,我就不可能拍出这样的镜头”“一个导演为得到某样东西,会尝试所有的办法”。
的确,这展现了导演对艺术的执着、对电影细节的严苛。
但同时暗含了一种什么呢?
不相信演员能演出他们想要的绝望或震惊,否认演员的能力,轻视表演的艺术。
对此,希区柯克更极端更直白,他说“演员需要像牲畜一样被对待”。
我们不会否认这些都是暴君行为,但在评价时习惯加上一句“但他的确拍出经典电影了”去解释暴君行为是有必要的,进而从结果去推导原因,为暴行开脱——
像疯子一样不正常,才能拍出非常之作。
然而这里我有个质疑,究竟先有纵容和合理化艺术家,才造就了暴君,还是大师都暴君,不暴君不出大师之作?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单拿华语电影来说,至少李安、张艺谋就不是暴君,也能拍出大师之作。
其次,有迹可循的是,冯小刚曾有样学样,为了呈现《芳华》女主角被边缘化的状态,让全剧组孤立演员苗苗,开会不带她,不跟她说话,不对她笑。
然而《芳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孤立苗苗有必要吗?
他们明明有100种方法可以激发演员,却用了最不人道的一种,这难道不是对权力滥用,对暴君纵容的结果?

来源|@人间电影
包括此次惹上争议的王家卫,不否认他的电影成就,以及他为华语电影创造的独特审美,但同时也存在视而不见或合理化他“暴行”,导致“暴行”一直延展的现象。
王家卫最出名的是任何老戏骨到他手里,通通几十遍起步,磨到他们认为自己不会演戏了可能才罢休,这些年遇到的逆鳞也就王菲,因为王菲只拍一次就走人,根本不给导演折腾的机会。
董勇在《繁花》路演上吐槽王家卫,说有场戏让他拍了三十条,拍到他怀疑自己,结果说第一条最好,那为什么还要拍29条。不过他又感谢王家卫,以前他总觉得老戏骨就要一条过,不是的,老戏骨也得拍二三十遍的。


细品一下,不觉得这样的感谢听起来怪怪的嘛?
感谢王家卫的挫败式教育,磨掉他老戏骨应有的职业坚持、追求和骄傲,让他和所有小白一样从零开始。
总有股自我说服、合理化一切,给双方找个台阶下的味道。
从王家卫曝光的录音来看,我们不禁要怀疑这里面究竟有几分出于导演的追求完美,有几分是像治“唐嫣装”一样把每个人算计一遍,而不计电影拍摄成本和周期,不惜搓磨演员的精力和自尊。
此前我们不是没发觉不对劲,只是无论多不适,多不理解,还是会为权威导演开脱,将扣押宋慧乔、木村拓哉护照,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变成“无论多大咖,王家卫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演员”的调侃。
宋慧乔被导演以“客串”为由骗来,在广东小镇上呆了三年,每日闲得跟工作人员打羽毛球,剪出来戏份6分钟;木村拓哉被困在阿根廷,NG到怀疑自己是否会演戏,完全不知道需要呈现什么状态,只能机械执行指令,为《2046》耗时6年仅保留6分钟戏份,苦练很久的中文、武术、仪态全没用上。

因为他们是木村拓哉、宋慧乔,被消耗三年六年,依然有机会翻身,依然被记得,但更多是像张智霖这样被消耗,就沉寂多年,连调侃都不被带上的“失败者”,因为幸存者偏差而被忽略。
你可以说这些演员是自愿的,他们想在王家卫电影里留名,有自己的目的,这是交换,是赌博,但交换、赌博也要讲究一个等价和公平,不然就是强买强卖、巧取豪夺了。
何况,无底线纵容一定会滋生更大的恶。
在《爱神》里配巩俐床戏声音的配音演员,曾在《康熙》爆料说,王家卫起初让她配一个三级片的声音给他,演员照做了,王家卫又说不要AV女优的声音,只要喘,演员奇怪AV不就是三级片吗?演员喘了,又不对,这时导演坐到她旁边,要跟她擦出火花,帮她入戏。


然后重头戏来了,王家卫导演一步一步从捏她整个手臂,到让她同时舔自己手,再到让她舔导演的手,到最后导演把整个手伸进她嘴里,在里面翻搅……

如果女演员的讲述真实,那么比起王家卫以工作为名的性骚扰,更让人细思恐极的是演员的态度,被性骚扰了还要道歉,弄得导演一手的口水。
事后脱离了职场压迫氛围再回想起来,才觉得整件事很荒谬,但依然还要说服自己“这是王家卫啊,多少人迷恋他”,以此合理化他的伤害,像房思琪被强暴了要让自己爱上罪犯一样细思极恐。


这就是纵容、正当化片场暴君形象的结果,一旦觉得暴君成就艺术,一旦用结果论美化艺术家的暴行,认为只要能拍出好作品就可以不计成本和无视底线,那由权力的无限膨胀而滋生的傲慢、恶行、对人的漠视、对观众的轻视,则会变本加厉。
何况这套威权不是原本就存在的,是人为塑造的,是空的,是虚张声势。
很多导演在片场是在演导演,怎么演?生怕别人不尊重他,一定要找个由头发脾气,把工作人员叫来骂不够,还要把制片主任叫来,当着全剧组人的面数落他,杀鸡儆猴,让别人看到,制片主任都跟孙子一样被他训,你们还敢不听话?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就是人为的立威。

图源b站@演员樊昊仑
想让别人尊重他们,他们不是用专业和能力服人,而是用流氓那套造势压人,威胁人,或者如王家卫那般戴着太阳镜,永远不让人看到他的表情,以至于要猜他的想法,如此,威权就产生了。
不止李安吐槽过“戴墨镜在装死”,张艾嘉也说过导演戴墨镜对演员来讲是一个很大的灾难,导演喊完“cut”,演员一转头看到两个太阳镜,没有表情,不晓得ok不ok,这种没有反馈,让人猜的状态,会让演员崩溃,只能反思自己。

有个现象,演员出身的导演,一般很善于和演员沟通,因为当过演员,知道怎样能激发出演员最好的状态。
比如张艾嘉,觉得“演员和导演一直在沟通当中,演员的信心一定要产生的,不能隔绝彼此”。

又比如姜文,从来不骂演员,反而会吹捧演员,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把戏给演成,也不会逼演员来真的,因为“让假的像真的是本事”。

再比如新晋导演舒淇,本身脾气不好,友人都觉得她当导演一定会在片场发脾气,但她要挑战自己“不发脾气”。
“现场每天有800件事情发生,很容易烦躁,所以要控制自己的EG,非常烦躁的时候,就躲在一个远远的角落里头深呼吸吐气。”
当过演员的舒淇、姜文、张艾嘉知道,激发演员潜力,绝不是靠打压、霸凌,说白了,用控制、操纵来让别人怕你,是内心虚弱或极端自私的表现。
他们明明有100种方法彰显自己的导演能力,却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自己不费力,让演员崩溃,并美其名曰为了追求艺术的真实。

图源b站@演员樊昊仑
先不评价把演员当随意操弄的道具人不人道,就谈值不值得的问题。
谁也不会否认马伊琍在《我的阿勒泰》里的表演不比《繁花》出彩,但在《阿勒泰》里,马伊琍经常一条过,让滕丛丛直夸马伊琍性价比太高了,这是对演员能力的极大肯定。

诚然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不是导演一个人的艺术,更不要纵容导演以威压人,以权剥削人的行径。
好在我们也能看到年轻一代导演的拒绝和自觉。
邵艺辉说自己当导演时,“每当她到现场,一下车就有人给她拎包、盛茶,或者她蹲在路边抽烟,马上有人递过来凳子”,立刻警铃大作,她不喜欢被人伺候的感觉,拒绝这种权力体系,不熬没必要的大夜,准点让演员下班。
郭帆在《流浪地球》片场以情绪稳定、理性控场著称,《归途》采访里工作人员说郭帆是开心果,他一到现场大家都特别开心,饶晓志评价郭帆当他监制时,经常鼓励他,给他解压。
以前观众喜欢集体围攻垃圾演技,后来我们发现,演员的差劲只是影视行业乱象最表象的弊病,在这个权力体系里,上面的刚愎自用、傲慢自负,下面的迷信、臣服威权,好一出皇帝新衣式的自欺欺人展演。
此轮对王家卫的审判,不是墙倒众人推,是持续祛魅,重新修订规则。
通知一件事:
爹,时代变了。




柳飘飘了吗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