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打破西方大国的超级航母垄断,东方航母集群启幕!
垄断可不是啥好词,而超级航母是人类建造的最大的海上作战平台,这个形成垄断,对全人类就更不是啥好事情了!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全球范围内仅有西大具备完整的超级航母研发、建造与运营能力,最多的时候数量达到17艘之多,形成了事实上的技术与规模垄断。即便是曾经在军事工业领域具备强大实力的前苏联,尽管在航母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却始终未能突破弹射型技术门槛,其建造的航母在吨位、舰载机适配能力及弹射系统配置上,均与超级航母的标准存在明显差距。
所谓超级航母就是满载排水量8万吨以上,就是指装备弹射器,能够弹射起降重型舰载机的大型水面军舰,但超级航母要形成战力,必须配套专用舰载战斗机、固定翼预警机。若仅有一两艘航母,单独研发全套机型成本高到不可承受;

可若没有这些机型,航母又只是空壳,同时舰体还需要高性能电磁弹射支持,大功率的主机,这导致有航母的国家能持续迭代装备,没航母的国家连入场资格都摸不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有者愈强,无者愈弱” 。让西大形成了对超级航母的垄断。
福建舰正式服役后,完全打破了西方大国对于超级航母的垄断,从歼35,歼15T,空警600专用舰载机来看,未来数量也不会太少,按照战斗机装备效能来说,数量标准200架是最低数量,否则单价过高,现有2艘滑跃和1艘弹射航母的数量远远不足,未来航母数量将会持续增加10年内增加4艘是比较合理数量,而航母增加那么护航的驱护舰数量也要增加,水下潜艇数量也会增加,补给舰数量也要增加,那么未来整个海军排水增加到500万吨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西大海军账面上还有11艘核动力航母,但实际上一直在走下坡路,最近几年会连续退役2艘老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再算上故障不断、战力打折的 “福特” 号,真正能用的不过 9 艘。摊到全球海域,平时能保持 2 艘在航已属不易,即便临时抽调,最多也只能凑出 4 艘。更遑论其主力舰载机仍是 F/A18E/F,与中国海军的歼 15T 相比已经落后了。而F35C隐身舰载机本来数量不多,而且多已经锈迹斑斑,会对隐身能力起反作用。
西大海军最辉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现在东大北六代机在频繁试飞,未来也将会上舰,完全拉开距离!

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喜欢说“躺平”,现在用来说西大海军也是非常合适,这种状况一方面就是失去了对手,再加上超级航母垄断,去自我变革能力,走下坡路非常正常,所以大家看到军舰锈迹斑斑,但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就是这样还是没有对手,实际上西大不追求全球部署,6艘航母也是足够,这大概率就是它未来的保底规模,衰弱是挡不住的

而东大海军还会快速成长,直到双方力量均衡,而且这个均衡是指面对西大与其盟友的均衡,从现在看来10年左右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舰载战斗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会出现代次提高,作为工业产值占比全世界30%的国家,工业制造能力也将会越来越强,所以这些年开始不断出现各种新装备,让大家非常惊诧,但从制造业角度来看,这是正常的事情,现在不是以前那种集中力量才能搞出少量的 “杀手锏” 的阶段,而是需要什么装备,就能调动整个产业链快速落地,还不止一家能做。现在除了航母,还出现了076带有电磁弹射器的多用途载机舰,会让固定翼舰载机普及“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的产业格局,早就不是单点突破的时代了—— 东大几乎所有产业都形成了集群效应,那种磁吸般的优势根本挡不住。环保标准收紧、全球供应链重构,让不少老牌工业国家扛不住了。本土搞工业,要么过不了环保关,要么供应链断点太多撑不起产能,只能把生产线往东大搬,越聚越密,形成了 “造什么都能成规模、降成本” 的良性循环。
当然也有很多资本朝着西大流,但这钱多数并不是投资在工业上,因为回报太低了。所以英伟达市值到了5万亿美元,西大的工业重建早就陷入了 “缺钱” 的死结。电力网交通设施老旧,这些都得靠海量资金砸进去才能更新,但资本嫌赚得慢,没人愿意投。更搞笑的是,遍地的超算中心反倒成了累赘 —— 这些耗电巨兽抢起了工业用电,工厂想扩产却缺电,基础设施想升级却没钱。
西大的工业空心化结果就是很多航母配套零件只能靠少数企业生产,造价奇高,质量奇差,拖累整个项目进度,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作为唯一能造航母的船厂,曾出现拆卸“肯尼迪” 号零件维修 “福特” 号的事情,直接导致新舰舾装进度倒退,现在又出现蒸汽弹射代替电磁弹射的扯淡事情!从工业衰落的铁锈地带,出现铁锈舰队也是正常!
西大这航母是搞不好了!
【扇歌 - 科幻平台 更多原创】



军事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