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从“中国-东盟共同体”开始

我一直都有一个观点,台湾是中国前出太平洋的东大门,云南是中国前出印度洋的西大门。

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从“中国-东盟共同体”开始,而云南则应该是这个共同体的枢纽。

云南在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早在八十多年前的抗战时期,著名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成为决定中国抗战胜败生死的物资大动脉。

500

历史早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云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过去,云南是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的堡垒。今天,云南是中国全球战略的前沿,发挥着连接东盟的纽带作用。更是我们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沿枢纽。

作为与越南、老挝、缅甸直接接壤的边疆省份,云南在“十四五”期间以1.3万亿元货物贸易总值的亮眼成绩,成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 “黄金纽带”。

500

依托地缘优势与开放布局,云南通过通道升级、贸易提质、产业协同,为东盟经济注入稳定增长动能。

以云南作为中国-东盟的陆地通道,成为中国-东盟的 贸易大动脉。

云南以中老铁路为核心,织密对接东盟的立体交通网。开通仅仅4年,就累计运输货物超6627万吨,跨境货物覆盖东盟19国。

云南边境的28个口岸,与东盟国家形成了“1+3+4+N”格局,货运通关能力从3800万吨跃升至8000万吨。磨憨铁路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更获世卫组织国际卫生陆港认证。中越红河界河大桥开工、澜沧江—湄公河航运,让东盟商品借“水陆联运”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5%。

云南与东盟的贸易升级,激活双向市场活力。云南农产品出口连续领跑西部,948.2亿元出口额中,蒙自石榴、普洱茶叶等借河口口岸“绿色通道”,当日即可抵达越南市场。

云南还创新边民互市模式,22万边民通过188个合作社参与贸易,80家落地加工企业实现东盟原料 “就地增值”。

迄今为止,云南的跨境电商海外仓从9国扩展至33国。昆明(磨憨)集散中心成为东盟热带水果进入中国的枢纽,推动双边贸易结构从资源初级交换向高附加值转型。

云南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协同,深化了区域经济融合。在瑞丽、河口布局沿边产业园,推行“一企两国两厂”模式,吸引雅戈尔等企业落地,带动东盟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

而在绿色能源方面,云南14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稳定供电,为老挝、缅甸提供清洁能源支持,助力东盟绿色转型。

此外,以云南作为7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东盟125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联动,在冶金、农业等领域实现技术共享,推动区域产业链一体化。

从政策沟通到民心相通,云南与9个东盟国家建立12对合作机制,59对友城搭建人文桥梁。

“十四五”期间,云南用开放实践证明,边疆省份不仅能成为区域经济协作的发动机,更能成为“区域共同体”的枢纽。谋划和推动“中国-东盟共同体”,应该开始启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