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降29%到净利反弹!顾家家居突发4.34亿债权风波
11 月 6 日晚间,顾家家居(603816)一份股份冻结公告在资本市场引发热议。这家市值 250.4 亿元的家居巨头披露,持股 10.77% 的股东杭州德烨嘉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为顾家集团),因 4.34 亿元债权纠纷,所持 8847.15 万股股份被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冻结起始日为 11 月 5 日。更值得关注的是,另一持股 5.01% 的股东 TB Home Limited 所持 4117.68 万股股份同样处于全额冻结状态,两大股东合计 15.78% 的公司总股本被彻底锁定。
尽管顾家家居在公告中反复强调,这两家股东并非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此次冻结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也不影响日常经营管理,但资本市场仍对这一信号保持高度警惕。毕竟,全额股份冻结背后牵扯的 4.34 亿元债权,折射出的是公司前控股股东体系的财务余波。回溯 2023 年 11 月,顾家家居完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控制权变更:创始人顾江生掌舵的顾家集团,与一致行动人 TB Home 及顾江生本人共同签署协议,将所持股份转让给盈峰睿和投资,后者以 88.8 亿元收购 29.42% 股权,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正式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这场资本交易不仅让创立多年的顾家家居告别 “顾氏时代”,也埋下了如今股东股份冻结的伏笔 —— 杭州德烨正是顾家集团更名后的主体,其债权纠纷大概率源于股权交割前的历史遗留问题。
控制权更迭后的顾家家居,在业绩上经历了明显的起伏波动。2024 年,公司迎来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184.80 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3.81%,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 29.38% 至 14.17 亿元。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业绩承压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境内核心市场营收下滑 14%,毛利率高达 40% 的卧室产品销量疲软,而毛利率仅 28% 的境外业务和定制家居业务占比提升,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同时,公司对红星美凯龙债券全额计提 2.13 亿元减值,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不过值得欣慰的是,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呈现强势反弹,实现营收 150.12 亿元,归母净利润 15.39 亿元,已超过 2024 年全年净利润规模,显示出何剑锋主导下的战略调整初见成效。
业绩回暖的背后,是盈峰系资本的深度赋能。何剑锋掌控的盈峰集团不仅在 2024 年完成对顾家家居的控股,2025 年更是动作频频:上半年以 2.5 亿元战略入股定制家居龙头索菲亚,持股 1.95%;10 月又宣布拟通过定向增发再投 20 亿元增持顾家家居,若完成持股比例将提升至 37.37%,进一步巩固控制权。盈峰系的布局逻辑清晰可见,即依托美的集团的家电产业资源,推动顾家家居与索菲亚形成 “软体家具 + 定制家居” 的协同效应,构建 “家电 + 家居”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这一战略指引下,顾家家居已开设 “家居家电融合店”,并将募资投入生产线智能化技改和零售数字化转型,试图在存量竞争激烈的家居行业中开辟新赛道。
资本市场对这一系列变化的反应呈现出谨慎观望态势。截至 11 月 6 日收盘,顾家家居股价报 30.48 元 / 股,总市值定格在 250.4 亿元。复盘近期股价走势,公司股价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呈现震荡整理格局,11 月 4 日曾单日下跌 1.59%,但随后逐步企稳回升,11 月 6 日上涨 0.16%。这种平稳表现与公司业绩反弹形成呼应,也说明市场对盈峰系的战略布局抱有期待。不过,前控股股东体系的 4.34 亿元债权纠纷仍存在潜在风险,若后续债权方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可能会对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产生间接影响。
从行业视角来看,顾家家居的股权变动与业绩波动,是家居行业存量竞争时代的一个缩影。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进入深水区,家居企业普遍面临需求疲软、竞争加剧的压力,资本整合成为行业突围的重要路径。盈峰系之所以加码家居赛道,正是看中了行业整合的巨大空间,试图通过资本赋能和产业协同,打造覆盖全场景的居家生态。而顾家家居作为 “软体家居一哥”,即便面临股东层面的风波,其核心业务竞争力仍未削弱,2024 年定制家居业务实现 12.7% 的营收增长,规模突破 9.92 亿元,展现出多赛道布局的韧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此次股份冻结事件更像是一次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压力测试。一方面,全额冻结的股份均来自前控股股东体系,与现任控制人盈峰系无关,不会影响公司战略执行和经营决策;另一方面,4.34 亿元债权规模相对于公司 250 亿元市值和 15 亿元级净利润,风险敞口相对可控。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盈峰系后续 20 亿元定增的落地进度,以及 “家电 + 家居” 融合战略的实际成效 —— 这些才是决定顾家家居未来估值提升的核心变量。
截至目前,顾家家居尚未披露杭州德烨债权纠纷的具体细节,4.34 亿元债权的形成原因、还款安排等关键信息仍不明确。市场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而这家经历控制权更迭的家居巨头,能否在新资本的掌舵下彻底摆脱历史包袱,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无疑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值得期待的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