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撤9000万诉讼又遭1亿起诉!茂化实华连续3年亏损4.35亿
一纸诉讼公告再次将茂化实华(000637)推向舆论风口。这家茂名市首家上市公司,刚在两个月前化解一场超 9000 万元的资金占用纠纷,如今又因 1 亿元借款议案卷入新的法律漩涡,而两次诉讼的原告均是其控股子公司的少数股东 —— 北京佰信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佰信海洋”)。这场围绕着控股子公司资金的博弈,背后折射的是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企的深层经营危机。
2025 年 11 月 5 日,茂化实华控股子公司北京信沃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北京海洋馆”)收到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佰信海洋的起诉状直指 5 月 27 日的一场股东会决议。公告显示,当天的股东会审议了两项借款议案:向控股股东茂化实华提供 1 亿元借款,同时向小股东佰信海洋提供 1000 万元借款。作为持有 85% 股份的绝对控股股东,茂化实华并未回避这项关联借款表决,最终促成了 1 亿元借款议案的通过。
“关联股东未回避表决,违反法律规定!” 佰信海洋在诉状中明确指出,茂化实华利用控股地位操控股东会,该决议应依法撤销,同时要求返还已取得的借款,并由被告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等全部费用。对此,茂化实华回应称,股东会表决程序合法合规,借款属于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内部资金往来,不会对公司资产负债总额和利润造成重大影响,目前生产经营正常,正积极应对诉讼。
这并非双方的首次交锋。时间回溯到 2025 年 9 月 11 日,佰信海洋曾以资金占用为由将茂化实华告上法庭,涉案金额高达 9405 万元。诉状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间,茂化实华多次从北京海洋馆账上借调资金,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占用资金累计达 1.25 亿元,其中 9047 万元已逾期未还。佰信海洋曾于 2025 年 3 月发函要求北京海洋馆董事会、监事会提起诉讼维权,但未获回应,最终只能自行起诉。令人意外的是,该案件因佰信海洋未在规定期限内预交案件受理费,被法院按撤诉处理,这场持续数月的纠纷以一种略显仓促的方式落幕。
短短两个月后,新的诉讼接踵而至,核心矛盾依然聚焦于 “资金占用”。值得注意的是,佰信海洋的身份颇为特殊 —— 这家公司在 2024 年 10 月底才以 9500 万元的价格受让了北京海洋馆 15% 的股权,成为仅次于茂化实华的第二大股东。刚入股满一年便两度起诉控股股东,这场股权比例 15% 对 85% 的博弈,凸显了双方在公司治理上的深刻分歧。
北京海洋馆本身的业务属性更让这场资金纠纷充满戏剧性。公开信息显示,北京信沃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资产是北京海洋馆,这家位于北京动物园内、占地 12 万平方米的大型内陆水族馆,集观赏、科普与休闲于一体,属于文化旅游产业。茂化实华当初收购其控股权,本是希望将其打造成稳定的利润增长点,以弥补化工主业的颓势。但事与愿违,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北京海洋馆在 2022 年多次闭馆、限流,经营业绩远未达预期,不仅没能成为 “利润奶牛”,反而因资产摊销拖累了上市公司业绩。
从财务数据来看,茂化实华的经营困境早已显现。公司自 2022 年起陷入连续亏损,2022 年预计亏损 2900 万元至 4250 万元,2023 年亏损进一步扩大,2024 年全年亏损 8338.31 万元,尽管同比亏损有所减少,但截至 2025 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已高达 4.35 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目前已达到 68.65%,远超石油化工行业平均水平,资金链压力可见一斑。
业绩承压下,茂化实华的主营业务也面临挑战。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19.18 亿元,同比下降 27.07%,其中第二季度营收同比降幅更是达到 46.89%;归母净利润亏损 9409.52 万元,同比亏损幅度扩大。化工产品销价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涨、毛利率下滑,多重压力让公司陷入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而原本寄予厚望的文旅板块未能及时补位,最终导致公司不得不依赖关联借款缓解资金压力。
截至公告披露日,茂化实华及控股子公司除上述重大诉讼外,还有一起涉及金额 104 万元的小额诉讼未披露,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0.1609%。对于这家市值仅 25.53 亿元的上市公司而言,接连的诉讼纠纷不仅消耗着公司的精力与资金,更可能影响市场信心。目前,1 亿元借款诉讼仍处于一审阶段,佰信海洋能否凭借此次诉讼扭转局面,茂化实华又将如何平衡资金需求与公司治理合规性,这场围绕着资金与股权的博弈还将持续。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茂化实华的案例折射出部分上市公司在经营困境中的治理难题。控股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占用子公司资金,不仅侵害了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则。随着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违规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茂化实华若不能妥善解决此次诉讼纠纷,改善经营状况,未来可能面临更多的合规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连续亏损、高负债率且纠纷不断的上市公司,更需保持谨慎,理性评估其投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