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0.17%却净利下滑!汽车之家Q3裁101人,付费经销商锐减20%
11 月 6 日晚间,港交所上市企业汽车之家 - S(02518.HK)披露的 2025 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抛出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当季净收入 17.78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7.75 亿元仅微增 0.17%,但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却从 4.41 亿元滑落至 4.37 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步降至 4.19 亿元,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第三季度进一步凸显。
业务板块的分化更能说明问题。作为核心支柱之一的线索服务收入同比大幅下滑 20.1%,从上年同期的 8.31 亿元缩水至 6.64 亿元,财报明确指出,这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付费经销商数量的减少 —— 这意味着汽车之家连接经销商与消费者的核心链路正在承压。与此同时,媒体服务收入也未能幸免,从 3.26 亿元降至 2.98 亿元,同比下滑 8.6%;唯一的增长亮点来自在线营销及其他业务,收入从 6.18 亿元增至 8.16 亿元,同比大涨 32%,成为支撑整体收入微增的关键力量,但单一业务的增长显然难以抵消两大核心板块的疲软。
人员结构的调整同样引发关注。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汽车之家员工总数为 4259 人,较三个月前的 4360 人减少 101 人,短期内近 2.3% 的人员精简,被市场解读为公司应对业绩压力、优化成本结构的直接举措。
事实上,这并非汽车之家首次面临业绩挑战。回溯其 2021 年 3 月以 176.3 港元 / 股登陆港交所后的表现,业绩曲线始终起伏不定。Choice 数据显示,上市首年(2021 年)营收便同比下滑 16.42%,股东应占溢利更是大幅缩水 31.35%;2022 年颓势未改,营收同比再降 4.09%,溢利续减 17.5%;2023 年虽迎来短暂回暖,营收和溢利分别微增 3.51% 和 4.32%,但好景不长,2024 年业绩再次滑坡,营收同比下滑 2.01% 至 70.4 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 13.13% 至 16.81 亿元。四年上市路,三年业绩下滑,汽车之家的转型压力可见一斑。
就在业绩持续承压之际,公司的股权结构迎来重大变革。2025 年 2 月,汽车之家公告称,大股东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与海尔集团子公司卡泰驰订立股份买卖协议,云辰资本拟以约 18 亿美元的对价,向卡泰驰出售 2 亿股汽车之家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的 41.91%。交易完成后,云辰资本持股将降至 2391.65 万股,不再是公司大股东,海尔系将正式成为汽车之家的控股股东。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海尔集团在制造业、产业链整合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望为汽车之家带来新的协同效应,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布局,或能与汽车之家的平台资源形成互补。
面对业绩压力与股权变更的双重背景,汽车之家董事会主席兼 CEO 刘斥在财报中强调,第三季度公司以 AI 与 O2O 为核心驱动力,加速业务落地,并与卡泰驰、平安产险等合作伙伴拓展新兴业务,在内容生态、新能源 O2O 及 AI 技术应用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未来将继续深化产品与业务模式双重创新,构建更高效、智慧的汽车生态服务体系,推动公司可持续稳健发展。” 刘斥的表态,既传递出对战略布局的信心,也暗示着公司正试图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突破当前困境。
作为 2005 年正式上线的汽车服务平台,汽车之家曾凭借选车、买车、用车、换车的一站式服务,成为国内汽车消费领域的头部玩家。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崛起、汽车消费模式变革、行业竞争加剧的多重背景下,这家老牌平台正经历着转型阵痛。截至 11 月 6 日收盘,汽车之家股价报 48.6 港元 / 股,总市值 247.6 亿港元,较上市发行价已大幅折让。
股权变更带来的资源注入、AI 与 O2O 战略的落地成效、在线营销业务的持续增长能否复制到其他板块,成为决定汽车之家能否走出业绩泥潭的关键。对于海尔系控股后的战略调整,以及付费经销商数量下滑的趋势是否能得到扭转,市场正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