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供应链,是品质外卖的终极答案

500

文 / 五洲 

来源 / 节点财经 

最近,京东集团旗下主打“新鲜现炒”的七鲜小厨,推行明厨亮灶、提供24小时后厨直播,主动向社会公开核心食材的品牌供应商名单。

大家都说,七鲜小厨的餐饮创新的底牌之一——强大的京东供应链体系,终于亮相。

在水面之上,是外卖的用户体验更清晰了;水面之下,外卖的价值逻辑都在变。

01 品质外卖的背后,是“超级供应链”

依托京东集团强大的供应链资源,七鲜小厨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条管控。

油是金龙鱼的非转基因大豆油、米是十月稻田提供的东北一级大米,肉禽蛋奶的选择,均来自正大集团等知名企业。直采合作确保食材品质与稳定供应,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处理,净菜工厂完成洗切配一体化生产,食材利用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并通过冷链物流网络实现全程温控运输,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

《节点财经》有一个发现,七鲜小厨此次公示的净菜供应商,也为海底捞、云海肴、旺顺阁等品质外卖品牌进行供货。这些供应商,是品质外卖中的一环,更是京东超级供应链中的一环。

超级供应链,也为“品质外卖如何破局”带来了全新的解题思路。它意味着,竞争不再是单点的补贴或营销,而是升级为一场覆盖“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路、高效率、可信赖的体验。

不久前,在艾瑞咨询也发布了一份专门研究后补贴时代外卖的报告,其中多次提及一个现象:京东以新玩家姿态入局,并非简单跟风,而是精准捕捉到了“品质外卖”背后的结构性机遇——当别人还在价格战中“内卷”,京东已经开始在价值层面“破局”。

京东被研究机构看好的背后,是外卖消费底层逻辑的转变:

首先,虽然在红包雨下,外卖价格锚点持续下移,品质需求却强势崛起:用户不再只为“便宜”买单,而是追求“性价比之上的安心”。

艾瑞咨询指出,如果外卖平台能提供“实体门店+高分商家+准时达+先赔”的组合保障,高达81.3%的用户愿意为此支付额外费用。所以京东外卖才能快速抢占“品质心智”,在红海中开辟出蓝海。

500

可见,不少人还是认为“吃得好”比“吃得饱”更重要:外卖已成为生活方式,用户对食材安全、配送时效、服务体验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在“普通外卖”和“品质外卖”两个场景里,首选平台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普通外卖下,市场相对分散,淘宝闪购/饿了么以54.4%的比例略微领先,紧随其后的是美团和京东;而在“品质外卖”里,拼图就变为淘宝闪购/饿了么以43.4%继续领先,但京东外卖爬升到第二,首选率大幅提升至39.8%,美团以16.7%占比,排在第三。还有近六成(59.5%)用户明确表示,将增加在京东点品质外卖的频率。

500

这背后,正是京东“超级供应链”在强势发力。从高频外卖、社区餐饮到酒旅生活、京东折扣超市,再到3C、家电、汽车等核心品类,京东在2025年一系列新老业务上的突破,背后都离不开同一个增长公式:以超级供应链为核心引擎,驱动全域增长。而凭借供应链与即时零售底蕴,京东也把外卖做成了“可信赖的一餐”。

02 外卖的“超级供应链”,实现全局共赢

京东进军外卖市场,并非从零搭建新业务,本质上正是“超级供应链”生态能力的一次自然外溢与复用。毕竟“超级供应链”远不止于大家印象中的提升效率,核心更在于平台和商家、品牌之间的共赢。

《节点财经》的调研也印证了“超级供应链”引发的积极反响。一位二线连锁茶饮品牌创始人坦言:“我们三个平台都入驻,京东虽然最晚上场,却是唯一让加盟商看到‘长期做生意希望’的平台。”

传统外卖平台佣金加活动扣点,综合成本常超20%。“我们一杯20元的奶茶,到手不足16元,再扣除原料、人工、租金、机器折旧、水电,利润并不算高。何况外卖大战的时候,定价20元的产品根本卖不到原价。”

而在京东,年初推出的“5月前入驻免全年佣金”政策,加上长期不超过5%的佣金率,单平台让他的不少加盟商毛利率提升了约10个百分点。“只有加盟商真正赚到钱,品牌才有持续生长的根基。”

上海徐汇区一家本帮菜老板也分享了类似体验。在原有平台上,他的实体门店长期受困于“幽灵厨房”的低价预制菜冲击。“线上顾客吃不出区别,但我们有租金与品控的硬成本。”京东外卖严格执行“实体店认证”,甚至要求商家上传后厨一镜到底视频,这为坚守品质的实体经营者创造了公平的竞争场域。

一家坚持现包虾饺、现蒸肠粉的港式茶餐厅老板也对《节点财经》表示:“严格有严格的好——平台吸引的是看重品质的客群,复购率确实更高。我们这类注重手工新鲜的店家,终于不用再和‘劣币’拼价格。”

500

《节点财经》了解到,京东推出的“带LBS定位的视频验真”功能,通过定位与一镜到底视频交叉验证门店真实性,从源头防范“幽灵外卖”。这套透明机制,不仅重塑了商家生态,也呼应了消费端对“安全可控”的强烈需求。

当行业补贴潮水退去,用户结构正加速分化。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价格敏感型用户占49.3%,而价值认同型用户占26.8%。竞争的决胜点,在于牢牢抓住后者——他们不只追求“吃得便宜”,更追求“吃得安心”。如近六成(59.5%)用户计划增加在京东品质外卖的消费频率,这并非短暂的流量红利,而是用户认同的红利。

500

正如艾瑞咨询的判断:赛道分化不可逆,未来将有一部分平台更专注服务于对时间敏感、品质挑剔的高价值人群。这场竞争的关键,不再是谁能覆盖“更多人的胃”,而是在供应端重塑行业健康度,看谁能把握“更多人的心”。

03 外卖业务,从流量入口到生态协同

从资本视角看,品质外卖也正在重塑餐饮行业的投资逻辑。“一个餐饮项目在品质外卖生态中的适应性与增长潜力,已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决策因子,权重至少占30%。”一位投资过众多连锁品牌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对《节点财经》表示。

该投资人的团队,特别看重餐饮连锁品牌的“产品区隔”能力,他们投资过的连锁餐饮品牌,都会设计“外卖专属菜单”,包含适合长途运输、风味衰减度低的菜品,或推出与堂食不同的套餐组合。

该投资人对《节点财经》强调了他的核心逻辑:堂食体验是品牌的根,外卖是品牌的延伸。从投资角度看,一个品牌要扩张,就必须考虑在品质外卖生态中的适应能力。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投资的不只是一个餐厅,而是一个以品牌为核心、能够无缝融入多种消费场景的“餐饮零售公司”。所以驾驭“品质外卖”的能力,正是关键特征。

这场由京东外卖引发的行业变革,正获得越来越多认同。沪上一家头部券商的大消费行业研究员指出:“品质外卖是典型的反内卷机遇。当前政策层面倡导良性竞争,京东所构建的‘良币驱逐劣币’健康生态,与这一导向高度契合。”

机构的观察还不止于此。他们认为,外卖平台的竞争,除了改变用户的外卖消费习惯,更深远的是重塑了其整体平台使用行为。当消费者因点外卖频繁打开一个APP后,在产生其他消费需求时,会自然延续使用同一平台。因此,平台能否凭借丰富的品类与可靠的服务承接住这种需求,成为留存用户的核心。

从数据来看,京东除了在3C、家电、数码等传统优势品类表现稳固外,在超市百货、个护、医药健康等即时需求品类上的承接也保持领先。这得益于平台长期在品质保障、品类丰富度、物流效率及售后服务上积累的优势。

500

所以,下单-跨购-留存,构成了平台追求的增长飞轮。这一循环一方面巩固了外卖业务带来的高频流量,另一方面通过多品类协同,提升了用户的终身价值。

写在最后

在观察了外卖行业的这场深刻变革后,《节点财经》更加确信:理想的供应链,其最高境界恰恰是让用户“感知不到供应链”的存在。

它可能是一个加班的深夜,你随手点开外卖平台,不必费心筛选,就能信任地选到一份由知名品牌食材制作、全程温控配送的安心餐食。它也可能是你想在家简单招待朋友时,能轻松下单几道媲美餐厅堂食的“大师菜”。

这背后,正是京东超级供应链在默默支撑——一个由店家、配送、平台共同编织的可靠网络。它的终极使命,正是将复杂的外卖“供应链”转化为一种简单确定的体验:让每一份外卖,都成为一次无需言说的信任交付。

当“点得安心、送得准时、吃得放心”成为日常,超级供应链便已真正融入了我们最有温度的生活场景。

*题图由AI生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