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遇见苏东坡:2025广州东坡文化活动启幕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童画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时年59岁的苏东坡赴惠州任职。途经广州之际,苏东坡曾特地游览了白云山与蒲涧寺。
“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 千年之后,苏东坡笔下的白云山胜景又迎来了跨越时空的一次文化回响。
2025年11月4日,“穗岁重阳遇东坡 ——2025年广州东坡文化活动” 在白云山摩星岭景区盛大启幕,这场由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办、广州市白云山摩星岭景区管理中心和广州市六榕文化研究院承办的文化盛宴,以 “古与今对话、人与境共鸣” 为核心,串联起苏东坡三访广州的历史足迹,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体验性与观赏性的文化之旅。
01
千年溯源:东坡与羊城的不解之缘
提及苏东坡与岭南的羁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名句家喻户晓,却少有人知这位文豪一生三访广州,在白云山留下了深刻的民生印记与文化瑰宝。
史料记载,绍圣元年九月,苏东坡首次登临白云山,见蒲涧濂泉飞瀑流泉,挥笔写下传世诗篇,让 “蒲涧濂泉” 跻身宋代羊城八景。更令人感念的是,他见广州城瘟疫肆虐,察知病根在于饮水不洁,便提议在白云山凿石蓄水,以竹筒引山泉入城,构建起中国最早的 “自来水系统”,护佑一方百姓安康。
这份与广州的深厚情缘,更由后人接续传承。苏东坡嫡孙苏绍箕在白云山建月溪寺(今山庄旅舍前址)并终老于此,其墓园 “苏家山胜迹” 现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重阳,数百名苏氏后人从粤桂各地齐聚于此祭祖,成为岭南独特的文化景观。
如今,山庄旅舍内一株157年树龄的荔枝树,由苏东坡后人于2023年从惠州移植而来,默默见证着 “东坡情脉” 的生生不息。
02
沉浸式盛宴:两天双线触摸东坡精神
2025年广州东坡文化活动以 “时空对话” 为引擎,设计了两日不重样的沉浸式体验,让市民在登山览胜中完成 “物理登高” 与 “精神升华” 的双重旅程。
11月4日的白云山主会场,清晨的摩星岭南门停车场便涌动着文化热潮。嘉宾签到环节别出心裁,一枚枚荔枝造型磁吸贴被签名后吸附于背景板枝头,最终汇成 “硕果累累” 的图景,生动诠释着 “日啖荔枝三百颗” 的诗意传承。
上午场 “寻东坡诗踪” 环节高潮迭起:四川眉山三苏祠、广东惠州博物馆的视频和信件跨越山海而来,三地共话东坡文化传承;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作词的《白云山寻东坡诗踪》在摩星岭唱响,歌声串联起东坡岭南足迹;景泰小学学子演绎的《定风波》,将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知名文化学者徐华宁现场求证 “苏东坡是否在白云山住了一晚”,以史料考据固化东坡与云山的深厚联结,而白云山职工与文化爱好者组成的方阵,齐声诵读《广州蒲涧寺》《明月几时有》,让诗词声回荡山谷。沿吉星石广场至摘斗亭的东坡诗词小径,以苏轼人生轨迹为脉络节选经典诗作,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读懂 “诗词广州” 的文化底蕴。
下午的 “九九登高敬长者” 活动温情脉脉,金婚银婚夫妇分享的相守故事感动全场,白云区民政局颁发的纪念证书,彰显着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 的文明理念。景泰小学学子与长者共唱家国情怀,将东坡 “此心安处是吾乡” 的豁达与当代 “家国同构” 的时代精神完美融合。
11月5日的六榕寺分会场,文化博主徐华宁将带领游客探访 “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的古寺,登千年花塔复刻东坡“登高见远”的意境,重温苏轼题写 “六榕” 寺名的佳话。
03
惠民新举措:信用卡权益串联古今生活
这场文化盛宴更以民生福利为纽带,让东坡精神融入当代生活。据悉,本次活动特别联动兴业银行广州分行推出摩星岭 DIY 信用卡,持卡人可享全年 48 次 “1分钱游白云山” 的重磅福利,在白云山周边合作商户消费还能享受 66 元购100元专属优惠,更创新实现运动卡路里实时兑换信用卡积分,让登山赏景与惠民福利相得益彰。
这一举措既呼应了苏东坡 “关注民生” 的执政理念,也让文化传承更具烟火气。
“文脉赓续,东坡情长。”本次广州东坡文化活动跳出白云山一隅,以大湾区文化共生为格局,让东坡精神与当代青年潮流生活碰撞共鸣。
从千年之前的引水惠民,到如今的文化共享、福利普惠,苏东坡 “豁达乐观、心系民生” 的精神内核,在这场古今对话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据悉,活动将持续为市民游客带来文化浸润,诚邀更多人走进云山古寺,在山水与文脉的交融中,重新遇见苏东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湾区生生不息。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