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暴涨,曾经比华为腾讯还猛的铜王,却只剩凄凉

500

  今年以来,全球进入抢铜模式,铜价持续上涨,紫金矿业、江西铜业、洛阳钼业等一众跟铜高度关联的企业和企业家,也都迎来了高光时刻。

  而曾经的“世界铜王”,曾以超7000亿元年营收问鼎广东民企一哥的王文银及其正威集团,却债务缠身、官司不断,多次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只剩满地凄凉。

500

  即便是最风光的时刻,大多数人对头戴“世界铜王”之冠的正威国际集团也是知之甚少。知道的,也是将信将疑,甚至真假难辨,未上市、没有公开的财报,关于真实的铜王到底如何,除了官网的自说自话,也就是江湖的传说。

  正威集团的官网,曾如此隆重介绍自己:

  集团共有包括深圳在内的四个国内总部,以及设在亚洲、欧洲、美洲的国际总部;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位列世界第一;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平方公里的商业开发园区,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园区,一千平方公里采矿区,一万平方公里矿区面积,十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逾10万亿元。

  官网之外,在有关企业排行中,正威也长期是王炸级的存在。

  2011年,它就营收突破千亿,2013年首次入围了世界500强。2020年,其营收更是突破6000亿大关,2021年12月,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受疫情所困,但王文银却信心爆棚:

  2022年,正威营收目标是“至少一万亿”。

  最终,万亿目标未成,但成绩也依然漂亮。2022年,正威营收超过7200亿元,位列当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超越华为、腾讯、碧桂园,新晋“广东民企一哥”。

  早在2016年,《徽商》杂志就报道称,正威集团在北美、南美、非洲等20多个国家地区掌握多处矿产,铜矿总储量约3000万吨,而据美国资产调查局的统计,2015年全球铜储量约7亿吨;2016年,中国铜储量首次超过1亿吨。

  也就是说,彼时的正威集团已经拿下了全球约4.29%、中国约三分之一的铜储量。2019年11月,王文银也在访问中亲自表示,正威集团铜储量已占全球总储量5%—10%。

  也是在那时,王文银开始被戴上“世界铜王”的桂冠。

  然而,当上广东民企一哥的2022年,正威集团的恶化也就同步开始了。

  当年9月起,由于一笔4362万元纠纷,正威集团被河南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虽然集团面对质疑一度是信心满满,一切都没问题,但从此开始,阴霾加速笼罩正威,“多个产业园停工停产停薪”、“旗下股权、资产被拍卖”,以及合作方的一个个“诉状”等信息不断被爆出,铜王的光环越来越多锈迹。

  如今,情况更是进一步恶化。王文银和他的妻子,双双被列入了失信执行人名单。

  综合企查查等数据和媒体报道,2022年以来,王文银或正威作为被告的案件已有超过80起,起诉方包括银行、合作伙伴等,案件涉及金额超百亿。

  危机之后,王文银本人也极少再公开露面。

500

  1993年,王文银从老东家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办理了停薪留职后,背着牛仔包,带着500元,前往深圳打拼。根据其后来接受媒体访问的自述,当他到深圳时,钱已经所剩无几,住不起旅馆,还曾在水泥管里睡了几天。

  刚到深圳那段时间,王文银先是到一家港资工厂做搬货员,并快速升职到库管、总经理助理,年薪也从1万涨至10万,然后又被日本日立公司以100万年薪加提成的薪酬挖走,并且做到了单靠提成就拿到2000万,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5年,王文银从日立辞职,创立了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即后来正威集团的雏形。

  后来的采访中,王文银曾霸气地告诉记者:自己在年轻时就有了要做成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梦想,并拿出了一本绿色封皮的文件夹作为佐证:那里面是他从90年代开始保存的历届世界500强名单剪报。

  但最初的创业岁月,离世界500强太遥远,心怀大梦的王文银还得应付眼前的苟且。他和工人同吃同睡,每天开着货车往返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好在公司创立的首月,就实现了盈利,第三个月的销售额猛增至1000万元,之后的几年,王文银不断开设新工厂,并在随后20来年三次豪赌,三次都赌赢,最终圆梦世界500强。

  第一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深圳厂房停产,资本撤离,生产设备大量滞销,王文银却认为这是低成本扩张的好机会:厂房租金只有往日的一半,购买设备可以给厂商按揭。于是,他以首付10%其余都按揭的方式购入100台电源生产设备,成了珠江三角洲最大的电源厂商老板之一。

  结果,他赶上了电源旺销期,很短时间内就大赚了一笔,并于1999年整合旗下的电缆厂、塑胶厂和铜材,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了拥有十亿资产的正威国际集团,到2003年,正威已是国内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

  第二次是2003年“非典”。

  当时,铜矿价格猛跌,而正威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铜。如果能趁机购买铜矿掌握铜,上下游打通,公司将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并且避免铜价波动所带来的被动风险。

  于是,王文银决定动用过亿资金,购买一座探明储量百万吨的铜矿。即便有合伙人着力反对,说你要买铜矿我就走人,王文银还是态度坚决,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拿下了那座铜矿。

  而且,王文银还乘胜追击,一边前往海外并购了储量300万多吨的矿产资源,一边筹建了当时亚洲最大、占地千亩的精铜制造工厂。正威集团也因此打通了电源线生产的全产业链,成为行业内较早开始发展“矿山-冶炼-加工”全产业链构架模式的企业。 

  此后,伴随中国房地产、基础建设起飞,铜矿、铜材价格一路疯涨,王文银赚得盆满钵满,他“越到危机时刻,越要搏一把”的信念愈发坚定。

  第三次则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期间。

  彼时,欧美铜资源和加工企业遭遇寒冬,他则趁机抄底,将美国、欧洲的一些铜加工企业收入囊中,并设立了日内瓦、美国、新加坡三个海外总部,为成为世界铜王打下世界性版图基础。

  王文银曾表示:我是最擅长把握机遇的,机遇出现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让它溜走。当危机和机遇来临时,看到危机和机遇的人可能有70%,知道趋势变化的人有10%,能够把握趋势拐点的人是万分之一。

  在各种关于他如何成为铜王的报道中,这一时期的王文银显然就是那万分之一的人:正是在诸如上述的各种危机中把握了机遇,正威才快速称王。

500

  在很多报道中,爱看书,是王文银自我强调的一大特点。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书,他曾对媒体说自己把读书当做解决恐慌的方式,每年的读书指标是100本。他认为:一日不读书,没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口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但天天读书的王文银,最终还是栽了跟头。

  2010年以后,国家加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各地相继出台更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举措,各种产业园、工业园异军突起。

  商业嗅觉灵敏的王文银,决定更大力度把握机会。

  他带着项目筹备组先后到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等科技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交流考察,包括试探收购、合作的可能性。

  此后,王文银陆续以电解铜、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为名,与各地政府合作,在全国搞出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并得到了大量的工业用地与配套的住房用地。

  更引人瞩目的是,王文银还与恒大集团许家印紧密交集,大手笔投资恒大。至今,网上还时不时就有王文银送字画给许家印,夸耀许家印卓越且伟大的传说。

  2017年11月23日,正威集团向恒大地产出资50亿元,占恒大地产增资完成后约1.18%的股权;2020年,恒大负债问题爆出,王文银继续以百亿战投力挺许家印;2023年8月14日夜间,恒大汽车突然发出公告,宣布获得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纽顿集团约5亿美元战略投资,神秘的中东财团背后,据说也有王文银的身影。

  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正威集团仍是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股东之一。

  但这一次,王文银对自己的赌注、对恒大的赌注全都失灵了,他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好运气。

  虽然正威在全国圈地发展的产业园,一度也是风生水起,包括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当传统的诸如铜线、电缆行业逐渐进入低景气度周期,新兴的诸如半导体、新材料技术需要长期投入,再加上持续扩张导致的资金紧张,其中的不少项目也都开工即巅峰,不久后工地就长了草,至今更是相当部分都已等同于烂尾。

  比如,有媒体调查发现,正威江苏如皋“5G新材料产业园”,宣传片里机器轰鸣,现实中员工主要任务是“每月除草”;浙江平阳产业园工厂设备都已建成配套好,但却贴着封条,保安说:“老板三年没来了,工资发不出,设备早抵押了”。

  综合媒体报道内容看,王文银对相当部分产业园都有一个基本设想:通过产业获得土地然后开发房地产。如今,伴随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这一大胆设想被更大胆落实之后的后果也是可想而知。

  对恒大的赌注,就更是众所周知的血本无归。

  也正是因此,当恒大暴雷,房地产业进入寒冬,正威也走到了深渊之中。

  当潮水退去,所谓的世界铜王到底成色几何,也都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