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都盼着茅台跌到1499元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今年来,几乎所有高端白酒都在陷入一轮显著的价格下行趋势。
以行业标杆飞天茅台为例,其终端价格从曾经3000元/瓶的高点降至1700元/瓶上下,不断刷新低点,成为高端白酒价格承压的典型缩影。
对于生产商茅台而言,新的周期下的挑战也在层层叠加——业绩增速下滑,增长动能面临挑战;动销放缓,渠道压力凸显;人事发生重大调整,战略衔接与执行落地尚需时间磨合……茅台新任“掌舵者”所面临的挑战难度,已远高于前几年的行业上行周期。
回溯过去几年,即便有着“年轻人不喝白酒”这个预期压顶,但头部品牌呈现出的“二八分化”等挤压式增长现象,至少让市场普遍深信,高端白酒的品牌壁垒、渠道护城河足够深厚,能够凭借强大的品牌溢价与渠道掌控力,更快抵御行业波动、穿越周期。
但现在,大家必须承认一个现实,白酒行业真的到了挤水分的时候。
01
一天一个价的飞天茅台
最近被白酒行业讨论最多的,是直线下滑,并屡屡创下新低的53度飞天茅台酒价格。
第三方价格平台“今日酒价”的数据显示,进入10月下旬以来,53度飞天茅台的批发价持续下行。11月4日,原箱和散装飞天茅台的售价分别为1670元/瓶和1640元/瓶。而在一个月前,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790元/瓶和1760元/瓶。
而批价跌破1700元大关后,电商平台的飞天茅台也进一步下跌。
在部分电商平台上,飞天茅台的价格已跌破1600元/瓶,双瓶装的价格也低至3160元;1公斤规格的飞天茅台更是下滑到2900元/瓶。
截图来源于拼多多
甚至在一些电商平台,叠加补贴、团购等各类优惠后,飞天茅台的单瓶售价已经降到了1499元/瓶的官方零售价。
截图来源于拼多多
行业媒体茅粉事务所分析称,茅台酒价的进一步回落,可能与近期商超渠道的飞天茅台陆续到货有关。
一般来说,中秋节后、春节之前的几个月时间,基本算是白酒消费的淡季,需求量较小,在这一情况下渠道出现放量,自然会对价格造成影响。再叠加双十一期间电商、即时零售渠道的价格战,茅台的酒价自然会出现下跌。
茅粉事务所还透露,近期茅台向经销商摸排一份申购计划的意向,以1498元的价格打款获得53度、500ml飞天茅台酒,同时搭配今年新推出的新走进系列、“黄小西吃晚饭”系列,以及原计划12月推出的巴拿马110周年纪念酒、五星茅台酒。其中,飞天茅台酒占比75%。
这一情况,可能是公斤装飞天茅台酒等产品价格下降的原因。
茅台酒价格的下跌一定是坏事吗?事实并非如此。
至少从行业看,过去依赖茅台金融属性的渠道商、黄牛等在这一轮洗牌下开始大量退场,行业风险从“囤货居奇”转向“快进快出”,消费场景也开始回归自饮、家宴等真实需求。
另外,随着酒价回落、消费门槛降低,原本因高价望而却步的消费者有希望以更低成本体验茅台酒,满足日常饮用需求。
可以说,随着价格回归理性,消费者更注重酒体品质与性价比,而非投机价值,市场开始回归“酒喝不炒”的本质。
02
茅台该怎么办?
在这个略显漫长的白酒周,即便贵为行业龙头,茅台的增长脚步愈加乏力。
财报显示,2025年三季度,茅台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0.56%;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0.48%。前三季度,茅台实现营收1309亿元,同比增长6.32%;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6.25%。
若要完成全年9%的增长目标,四季度就必须实现15%的增速,茅台压力巨大。
此外,在全行业还未走出周期,市场需求仍在恢复的情况下,茅台非核心产品市场接受度也在下降。
第三季度,茅台系列酒营收41.2亿元,同比下滑33.7%。
另一方面,线上平台源源不断的低价酒也可能对茅台传统经销体系造成伤害。
过去多年,贵州茅台一直对经销商执行“搭售配货”的制度:一些经销商在采购核心产品飞天茅台时,需按规定比例额外购买系列酒等其他产品,相关采购成本需统一计入飞天茅台的综合进货成本。
基于这一模式,茅台经销商盈亏平衡其实要高于飞天茅台1169元/瓶左右的出厂价。若后续飞天茅台批价进一步下探,将直接突破经销商的盈利底线,导致渠道端盈利空间持续压缩,此前稳固的线下渠道价格联盟也将进一步承压。
就在几天前,茅台新掌门人陈华表示,要主动维护渠道生态韧性,持续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市场管理体系,有力保障渠道体系的良性协同和市场的总体平稳。
另外,近几年,i茅台App被视为渠道转型的核心,但2025年三季度,该直销平台销售额下滑57%,在此情况下,茅台的直销渠道收入也下滑了14.9%。这一成绩的背景,则是该平台核心产品价格倒挂,失去套利吸引力。
例如,i茅台App目前所销售的蛇年生肖茅台市场价,已经低于2499元/瓶的官方指导价,申购吸引力大幅度降低。
传统渠道承压,直营化改革受阻,茅台想要拿回定价权的难度,也在进一步提升。打破这一僵局的重任,已经落在茅台新人掌门人的肩膀上。
03
殃及其他白酒
在成为白酒“一哥”以后,茅台一直扮演者行业“价值灯塔”的角色,某种程度上,其价格长期为等其他高端品牌提供溢价支撑。
过去很多年,为了提升品牌溢价,很多白酒品牌都在控价、控产能的同时,打出代言人和文化牌,但随着茅台价格体系受到挑战,前者的溢价能力也开始承压。
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当茅台散瓶价跌破1700元/瓶,甚至跌至官方零售价时,千元以上次高端品牌的性价比优势会被削弱,消费者自然会开始质疑“为何为其他品牌支付更高溢价,而不直接喝茅台?”这种信任危机直接导致高端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份额争夺进入白热化,茅台降价后,原本属于其他高端白酒的商务、宴请等场景迅速向茅台倾斜。为保份额,高端品牌有可能被迫跟进降价,形成“价格踩踏”。更进一步看,茅台降价带动高端品牌价格带下移,直接冲击中端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白酒行业,正处在一个投资品属性弱化,消费属性主导的态势当中。
当“茅台”这一品牌不被视为奢侈品,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话时,其他白酒品牌将获得新的竞争机会。同时,这也将倒逼茅台自身在品质守正的基础上,在渠道管理、年轻化创新、消费者服务上投入更多精力。
总的来说,茅台价格下跌引发的行业震荡,本质是在当前消费环境下,白酒行业从增量扩张到挤压式增长,再转向存量博弈的必然结果。
在这一背景之下,任何白酒品牌可能已经失去了“不愁卖”的底气,高端品牌需要重塑价值和渠道体系,中低品牌则需要更加下沉,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