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政和县这样20万人口的小县城,如何真能够做大竹子产业?

这周去宁德市调研,顺便去看看竹子。看看福建南平市的政和县这样20万人口的小县城,如何真能够做大竹子产业。

政和县有50万亩竹林,号称竹林之县。竹浪连绵,永远给人清新脱俗的向往。《藏龙卧虎》就是竹林上的成年童话。

但是,好看不中用,收成没贡献。

政和县一年GDP大约120亿元,而服务业意外发达,接近50%。对于交通偏僻之地,服务业大得有点畸形。

工业产值占比30%,缺少稳定的工业,大量年轻人外流。

政和是中国的白茶之都,年收入40亿。而竹业则为70亿。

这是最重要的产业了。

其实每个县城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产业集群。但是,这些产业集群,正在面临衰落的景象。

政和县的难点在于一产占比20%多,农林为主。也有小作坊的茶叶加工和竹篾编制。

而最大的发展问题是缺乏规模工业化。二产过于简单。竹林多沿山坡而立,难以开采,业难以运输。竹林的砍伐依靠人工,机械化严重不足。

而从中间品角度而言,圆筒竹片也难以加工。

竹业算是小众,编织品和艺术品,难以规模化。不该意外的是,竹叶和茶叶有一个交集,那就是竹茶具很发达。全国70%的出口都来自这里。但毕竟规模太小。

而以竹代塑,以竹代钢这样的充满想象力的大规模未来产业,还远远未能兴起。

这些竹子都在偏僻的山野之地。交通不利,离福州似乎也是远在天边。但如何发展出一套竹业产业,对于改善当地的民生极其重要。对于一个地方县域来讲,发展朴实的竹业,比发展什么低空经济什么人工智能,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好处,几胜百倍。中国经济遇见平台期,大部分城市难以拉升发展曲线。发现城市拐点,我在寻找。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