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选中的黑人选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国图智研究院

关键词:黑人 选票 2020总统大选

摘要:黑人问题一直是种族问题的核心,黑人的选票也呈两极分化的特征。虽然黑人人口并非主体族裔,但对竞选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获得黑人的选票首先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同,其次的关键在于解决其社会问题。民主党内的竞争达到第二个阶段,然而共和党仍停留在第一阶段。黑人的选票会如何影响明年的大选?

500

种族问题,是美国社会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黑种人在美国总共拥有四千多万的人口,他们在美国政治中所发挥的力量不容小觑。历史后果的积淀,让黑种人的种族问题与其他种族相比更加突出,也因此使得该议题不得不成为政客的公民权利政策的砥柱之一。美国本土五十年代掀起的民权运动在马丁·路德金等民权斗士的带领下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废除种族隔离,为非裔美国人争取他们应得的政治权利。然而这并未解决问题的根源。残酷的是,种族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遭受其他种族,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歧视,而是在于资源分配的歧视与垄断。政治权利的平权的确是种族平等事业的里程碑,在根本关键性的阻碍问题上已经帮美国黑人大众解决。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种族差距和黑人发展问题才是困扰美国社会且迟迟无法得到解决的梦魇。许多贫穷的黑人社区成为滋生犯罪的发源地;越来越多的黑人青年受到错误的嘻哈文化误导崇拜金钱、性、枪支与毒品;帮派斗争及暴力事件频发等等,历史上的白人种族主义者都难辞其咎,因为他们剥夺垄断了黑人生存发展的资源,导致他们贫穷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政客们与其高颂着政治正确的理想,侃侃而谈种族更加平等的未来,都不及造福黑人实质利益的政策更能吸引他们的选票。黑人选票的关键在于其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带有十分浓厚的种族色彩。吸引黑人的选票不仅需要保持种族问题上政治正确的立场,还需要在解决种族间资源分配不平衡方面苦下功夫。

 

2020总统大选争夺黑人选票的拉锯战早已开始,特朗普如今也发力试图争取更多的黑人选票。黑人选票的确对特朗普连任具有重大意义。在2016年的大选,倘若特朗普能够缩小在黑人选票上与希拉里的差距,他的优势也许会更加明显。川普的竞选团队表示,如果能把民主党在黑人选民中的压倒性支持减少几个百分点,就能提高密西根、威斯康辛和宾夕法尼亚等8个左右关键州的投票率,然而目前特朗普在这八个州的赢面都不到一个百分点。特朗普仍主打经济牌来吸引黑人选民手中的票。他及其竞选团队不断强调下降趋势的失业率为许多黑人们提供就业岗位,让黑人选民感受到其任期下的政策福利。除此之外,特朗普的其他政策诸如刑事司法改革、提振在缺医少药或贫穷的城市投资或创造机会等等,都并没有特别将政策福利指向黑人群体,但同时他们又能得益于政策。特朗普的政策选择没有太过于强调种族间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也没有过于明显、针对性地扶植黑人,而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受到来自其他种族利益团体的抵触却也能造福黑人,同时不利之处体现在由于黑人民众没有享受到政策的特殊优待对政策感受不深,因此对政府的支持反响较弱。在吸引黑人选票的选举造势上,特朗普也心不在焉,2016年竞选时想要选票却不愿意深入和人社区、黑人教堂、黑人大学或非洲裔美国人团体。

此外,特朗普在民权问题上特别是种族平等上的名声早已臭名昭著,大大地削弱其政策对黑人群体的吸引力。近期特朗普充满种族歧视色彩的语言攻击马里兰众议员伊利亚·卡明斯(Elijah Cummings),称辖区是“是一个恶心的,老鼠和害虫出没的烂摊子。”特朗普也在推特上攻击四位女性民主党议员亚历山德里娅(Alexandria Ocasio-Cortez)、 伊尔汗·奥马尔(Ilhan Omar)、艾纳·普雷斯利(Ayanna Pressley)和拉希达·特莱布(Rashida Tlaib)移民者的出身,要让她们“回到原先的地方去”。其他在种族问题上的污点还包括被录音说强烈歧视黑人的禁词(n****)、2016年竞选时攻击奥巴马总统的美国公民身份问题等等。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 Poll)7月30日的一份全国民调显示,受访的80%非裔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就是一位种族主义者。无论经济成就做的再好,只要特朗普在黑人群体心目中是种族主义者,这80%的选票他是注定无法得到。

民主党竞争者方面的表现则一如既往地要比共和党要好。自身党派支持平权、平等的光环和口碑提前保证他们能够主体黑人的选票。这意味着民主党人有着比共和党人更优越的基础,这也是由于民主党维持着种族问题上良好悠久的历史传统。民主党人也善于不断谴责攻击总统的种族主义言论和表现,利用政治正确来巩固捍卫种族平等的身份,加深黑人对民主党的党派认同。实际上,首因效应才是影响黑人选民投票的决定性因素。

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一直维持着民权斗士的形象,多次强调对民权运动和黑人政治权利的支持,有着良好的口碑。在他的2020竞选纲领中,拜登没有单独推出受益黑人群体的纲领去过多地强调种族问题,而集中关注美国的中产阶级。不过他也强调需要保障每一位美国公民的投票权。然而拜登目前却陷入种族问题的丑闻中。有批评者谴责他年轻时在臭名远扬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参议员詹姆斯·伊斯特兰(James Eastland)下工作,并曾表达过感激之情。然而拜登却解释他从来没有苟同伊斯特兰关于种族隔离的理念。还有,在第一次电视辩论上,另一位民主党候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指责他曾经反对用于打破种族隔离的校巴运输系统。对此拜登仍坚守己见,并向公众解释他当初反对的是校巴运输系统受到教育部管理,而非反对破除种族隔离本身。

尽管拜登有丑闻缠身,但这似乎并没有多大程度上影响他在黑人群体里的受欢迎程度。在南卡罗来纳州,有28%受访的黑人民众相信拜登的上台能够更好的处理种族问题,位居民主党候选人之首,比第二位贺锦丽高出10%。更为显著的是,41%的黑人支持拜登成为民主党总统竞选的提名,与第二名的桑德斯高出25%的优势。就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而言,拜登是目前民主党人内最受黑人群体欢迎的竞选人。

 

500

(来源:Fox News Poll)

贺锦丽虽然具有能够连接黑人群体的身份认同,也有专门为黑人追讨历史债的赔偿的纲领,但其仍难以追赶奥巴马成为黑人选民的骄傲。除此之外,她并没有成熟具体的一套经济措施和福利措施,不足以解决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因此导致她并没有在黑人群体里有着出色的表现。

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也许是拜登在争夺黑人选票上的强劲对手。桑德斯的声望并不亚于拜登,也是坚实的民权支持者。同时他也预见了种族问题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经济上,桑德斯提出要通过医保改革来解决种族问题。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他提出要照顾受不公平贸易协议伤害的有色人种社区。他的劳工福利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等等,能够改善集中于低层次劳工岗位黑人的福利。政治上,他对贺锦丽的赔偿黑人政策也表示支持,并认为应当优先针对急需帮助的黑人社区。桑德斯还提出,对白人至上主义的谴责应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存在模凌两可的可能。教育问题上,桑德斯免除所有大学生债务的野心勃勃,而这将会受益许多因金钱问题无法获得优质教育的黑人家庭。教育则是解决黑人种族社会问题的最好方式,因为通过教育可以实现阶级跨越,也能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

可见,对于民主党而言,争取黑人选票的关键在于政治威望及成熟系统的经济措施,而不再是将重心放在解决政治性问题,因为民主党在争取民权的历史成就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实际上,种族问题如今已从政治问题演化成社会问题。拜登之所以成为民主党候选人中最受欢迎的,是凭借其政治生涯中的口碑、丰富的政治经历以及针对中产阶级的振兴计划。民主党的加成让他能够容易地化解种族问题上的丑闻,毕竟他也并没有犯下根本的严重错误。而贺锦丽虽然有着同样的黑人身份认同,可惜缺乏成熟的政治经验、更大的名气以及完整细致的经济纲领。桑德斯虽然在政策上和名声上都不输拜登,但相比起来黑人选民仍希望投一位曾任职于副总统的政客。

与民主党候选人不同,共和党人若期望能够吸引黑人选票则需要扭转黑人群体对党派甚至本人在种族问题上的负面影响。民主党内对黑人选票的竞争是已经建立在信任、认同和联结的基础上,然而共和党缺乏这种与黑人群体的特殊联系,这也是民主党竞选在黑人选票上压制共和党的原因。只要特朗普不想方设法改变其在黑人选民心中的形象,他的经济王牌也无法发挥其优势。鉴于特朗普政治生涯中在种族问题上的表现,笔者不太认为特朗普能够在取得黑人选票上取得突破。而民主党方面,按照目前的趋势,拜登作为民主党内吸引黑人选票的第一位,当与特朗普同台竞技时极有可能借助黑人选票的优势提高当选的可能性。2020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必将一如既往地在黑人选票上对特朗普进行压制,而特朗普难以突破2016年的表现,甚至极大可能倒退。大选结果变化多端,最终结果仍不得而知,海图将对此持续关注。

作者:胡冠豪

参考文献:

[1] COOK, N. (2019). Trump prepares a push to woo black voters. [online] POLITICO. Available at: https://www.politico.com/story/2019/08/03/trump-black-voters-2020-1445491 [Accessed 5 Aug. 2019].

[2] Longley, K. (2019). Why it’s wrong to attack Joe Biden on civil rights. [online] The Washington Post. Available a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utlook/2019/07/01/why-its-wrong-attack-joe-biden-civil-rights/ [Accessed 5 Aug. 2019].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