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三剑客赴港,深圳千亿IPO来了

巨无霸IPO来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近日“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披露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如今74岁创始人李西廷依然坐镇,迈瑞医疗再次奔赴IPO。

迈瑞的故事定然不陌生。1991年,深圳三位同事放弃高薪离职创业,李西廷、徐航、成明和组成迈瑞“三剑客”,开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之路。巅峰时刻,迈瑞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

迈瑞崛起史

改革开放的第九年,深南大道全线贯通,36岁的李西廷“调干”南下深圳。

出生在安徽宿州砀山县一个农村家庭,早年参军入伍。1973年,他抓住唯一一次高考机会,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此后前往巴黎访问学习,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留洋人士。

1986年,中科院在深圳与美国公司Analogic成立中国医疗器械领域首家合资企业——深圳安科,从事复杂医疗器械的进口贸易,一年后,李西廷从中科院“调干”到这家新公司。

在李西廷考入大学的6年后,一个来自广州的年轻人以全省重点中学第一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那年徐航17岁,同时选择进修计算机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随后赴美留学。1987年,徐航硕士毕业,回国加入了深圳安科,两人自此相识。

彼时,国内医疗资源稀缺,行业处于空白阶段。一次回乡探望同学,李西廷看到县城手术台边连最基本的急救设备都没有,创业的念头燃起。于是他叫上徐航,再找来另一位同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医学硕士成明和,三人一起创业,这便是日后“迈瑞三剑客”的故事。

1991年,还在开发中的南山蛇口太子路金融中心,迈瑞悄悄落地。“迈瑞的发展是随着深圳特区抓高科技,一波一波政策节拍走过来的。”李西廷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彼时改革开放的步子刚刚迈开,深圳只有一批加工型企业,亟需孵化高科技项目,李西廷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注册了迈瑞医疗。

随后,拿着向深圳市科技局借来的95万,三剑客带领团队开发出第一款产品——血氧饱和度监护仪。产品经专家检测尚可,但钱一时半会儿也还不上,于是,三人又向深圳借来500万,正式生产并投向市场。

就这样,迈瑞的齿轮开始转动起来。

迈瑞医疗是第一批进军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中国企业,彼时国内只能做消毒柜、病床、镊子、针管等简单的医疗器械,而其他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团队三人身兼技术工程师、销售业务员多职,最终利用价格差打开了市场。

迈瑞成立的前几年,为了应对资金困境,李西廷曾前往华尔街寻找风险投资,但吃了不少闭门羹,他在回忆中提到,“华尔街的美国人都不理我们,当时很灰心”。不过并非没有收获,此次华尔街之行,李西廷结识了华登国际的一位中国人茅道临。

1997年,迈瑞因代理业务受损再次陷入困境,茅道临为李西廷从华登国际争取到了200万美元,这是迈瑞拿到的第一笔风险投资,也是VC进入中国的早期案例之一。

后来,华登国际又联合KTB投资集团、JAIC等注资600万美元。从2000年代开始,迈瑞逐渐走入正轨,相继推出多个“中国第一台”医疗设备仪器。国产医疗器械一哥,徐徐崛起。

创业板曾经年度最大IPO

30多年历程中,迈瑞经历了美股、A股、港股三次跳跃。

2004年,已经离开迈瑞的徐航、成明和去而复返,三剑客再聚首决定启动IPO。年初,高特佳投资进场,次年高盛进入。

彼时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国内上市大门暂时关闭,侧面引发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潮,迈瑞就是其中一个。2006年9月,迈瑞医疗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医疗器械海外上市公司。

在纽交所上市期间,迈瑞市值最高达到35.9亿美元,后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恰逢中概股掀起回归热潮,2015年,李西廷、徐航、成明和三位联合创始人作为买方集团,向董事会提交了拟收购迈瑞国际在外流通股份的要约,私有化正式开始。这是完全由公司管理层发起的私有化MBO,买方团里没有一个私募股权基金的身影,而私有化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

次年3月,迈瑞医疗以33亿美元(约200亿元人民币)的市值完成私有化,正式从纽交所退市。随后公司又进行复杂的股权结构调整,开始引入其他投资者方——深创投、国中创投、基石资本、弘晖基金、时代伯乐、君盛投资等一批本土VC/PE就是在此时拿到份额。

2018年,迈瑞医疗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募资额接近60亿元,创下当年创业板最大IPO纪录。

此后,迈瑞业绩一路飞涨,市值水涨船高,曾超越温氏股份、宁德时代等登上创业板市值榜首。尤其在2020年医疗器械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迈瑞医疗市值一度超过3200亿元。至今有所回落,总市值超2700亿元。

如今A+H热潮之下,迈瑞将下一个目标定在港股。公司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提到,港股上市将深度推动“业务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战略协同。此番赴港上市是迈瑞推进国际化战略的一步,出海野心已然显现。

这在迈瑞医疗2025年半年报也可一窥一二:报告期内,公司国际业务同比增长 5.39%,国际业务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接近50%,预计下半年国际业务增长还将有所提速。此前迈瑞医疗管理层也曾透露,公司计划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70%以上。

股东大会上,74岁的董事长李西廷还在台前,如多年前那样宣布了迈瑞新的战略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即2030年前),成功跻身全球医疗器械企业综合实力排行榜前十。

深圳第一批造富者

回过头来看,迈瑞成就了一批创富者。

A股IPO前迈瑞招股书曾披露过,李西廷通过Smartco Development间接持有公司29.8944%的股份,徐航通过 Magnifice (HK) 间接持有27.1413%的股份,成明和则通过Ever Union间接持股5.8829%。加上三人通过另外两大主体合计间接持有的股份,迈瑞接近70%的股份都在三位联合创始人手中。

2018年登陆深交所后,迈瑞医疗的股价从50多元一度飙升至180元左右,三位创始人的身家水涨船高。这一年,李西廷和徐航分别以604.6亿元和597.5亿元的财富值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7和第29名。

2021年迈瑞股价更是到达巅峰。这一年,李西廷以215亿美元(以彼时汇率计算约140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82名,徐航身价也达到了千亿级别。

另一边,徐航的财富故事里不止有迈瑞。2004年,徐航在友人帮助下顺利拿到了深圳前海的一块地皮,多年后,这里被开发成著名的“深圳湾1号”。

带迈瑞上市之余,徐航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并在2007年一手创立鹏瑞地产。直到2012年,徐航辞去迈瑞联席CEO职位,次年深圳湾1号发售,开盘单价高达6万元至17万元,轰动一时。

造富潮不止显现在“三剑客”身上。这里有一个插曲:早年迈瑞深陷资金困难,一位在深圳的工程老板通过熟人机缘巧合投了100万,后来迈瑞成功上市,这笔投资回报超亿元。这位老板由此转行,创立一家医疗投资机构。

90年代的深圳,遍地创富传奇,正如在迈瑞成立前后,华为、比亚迪、腾讯相继诞生。

转眼30多年过去,深圳湾海岸被填平,崛起一家又一家高新科技企业,前海后海从一片滩涂到如今高楼迭起。

最早造出“深圳梦”的创业者老去,一波年轻人正在赶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