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为什么选择拼多多

500

拼多多从来不跟热点不炒概念,但子超却发现拼多多在“AI+农业”的探索和实践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就在前不久,拼多多带了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去了趟罗马,参加FAO(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2025世界粮食论坛。世界粮食论坛是FAO打造的年度旗舰活动,也是全球农业粮食体系最高规格的盛会。

这些年轻人来自世界各地,有研究养猪的,有专注于温室番茄种植的。他们是今年全球农创客大赛的部分获奖团队成员,致力于用AI等新技术解决农业难题。在拼多多的支持下,这群年轻人来到联合国舞台,让全世界看到科技为农业带来的新的可能。

500

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在科学与创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拼多多作为亚洲企业代表,也在论坛上分享了平台在创新发展数字农业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已经是拼多多连续第二年出席论坛了,三年前,拼多多还获得了FAO颁发的年度创新奖,成为当年该奖项在全球的唯一企业获奖者。

拼多多赋能农业的“中国模式”为什么会被FAO大力推崇?子超认为,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有着最广阔的农业创新试验田。拼多多花了十年时间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不仅适用于中国本土农业,也能赋能全球的农业生态建设。

从最初匹配供需双方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到深入农业生产环节的源头进行创新,拼多多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和耐心,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包括对AI技术的前沿探索。拼多多向世界分享的农业经验,子超拆解为:打通“最后一公里”,赋能“最初一公里”。

1.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包括子超在内的很多朋友,都是从一箱箱原产地直发的人参果、雪莲果开始认识拼多多的。这背后是拼多多的模式创新:“农地云拼”:地理环境下分散的农田,被拼成了一个虚拟农场;消费者临时分散的需求也被拼成了集中且确定的需求。

这个模式下,传统农产品交易的“生产端-收购商-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五个环节被缩短为“生产端-平台-消费者”三个环节。

少了几道中间环节后,消费者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新鲜的水果,农户可以直接增加收入。而且依托平台数据指导,农户还能更科学地进行种植与升级生产环节。

拼多多还给了生鲜农产品商家更多“优待”,不仅“0元入驻”和“0佣金”,而且不用交平台服务费和年费。

除了模式创新外,拼多多更是砸下资金和资源,助力农户扩展新市场,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

去年拼多多推出“偏远地区包邮”这一王炸举措,通过物流补贴打破地理屏障,让海南的椰子也能包邮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村庄,新疆的葡萄也能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东部省份人们的餐桌。

今年4月拼多多宣布推出 “千亿扶持” 计划,要在未来三年内投入千亿资源,全力构建共赢生态。在农产品领域,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加码水果、海鲜、蔬菜、肉类、农副加工产品等品类的扶持。

专项小组成员深入浙江舟山、湖北荆州、河南商丘、辽宁大连、宁夏银川、云南昆明、海南万宁等数百个农特产区,为当地中小商家提供一对一指导,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增产增收。

拼多多发布的《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在“多多好特产”的加码扶持下,农产品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7%;平台经营生态持续优化,农货商家数量加速增长,00后农货商家数量增长超30%;供给丰富度和品质不断提升,优质品种、新质商品等SKU增长54%。

2. 赋能“最初一公里”,让科技在田间扎根

如果说“最后一公里”解决的是农产品“卖得好”的问题,那么“最初一公里”就是从源头出发,解决农产品“长得好”的问题。科技创新,才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但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作为农产品起家,“手上有土、腿上有泥”的电商平台,拼多多以长期主义的韧劲,对农业创新做持续投入。先是真金白银砸科研,2021年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做农研投入,且不以盈利为目标;2023年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支持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今年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计划也明确提出,将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包括农研大赛在内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与推广项目,助力前沿人才跨学科融合,攻坚农业科技商业化难题。

农研大赛就像一个“筛选器”,帮助拼多多在全世界筛选优质的农业创新项目和优秀的青年人才。仅过去四届的全球农创客大赛就已挖掘600余项创新解决方案,覆盖74个国家及地区;今年的大赛更是吸引了全球97个国家的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报名。

在拼多多的支持下,站上联合国舞台的“牧原云计算”团队,就是全球农创客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代表。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蹲守在猪舍数年,收集、处理了20多万条猪的数据,通过AI处理,实现了“听声辨病”,通过猪的深咳、浅咳、干咳等声音,判断猪的健康状况,可提前7天预警猪呼吸道疾病。

500

“牧原云计算”团队分享如何通过AI实现猪只全天候监测

团队还开发出一套24小时不间断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装备,用以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实时捕捉猪只体温、采食、运动等细微变化,来识别猪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团队的初衷也很质朴:“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技术,让养猪工人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工作,受人尊重。”

除了连续5年支持FAO、浙江大学主办的全球农创客大赛外,拼多多还连续3年支持全国科技小院大赛,推动科研力量扎根一线农村;连续5年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聚焦AI种植、智慧养殖等前沿领域。

通过这些赛事筛选出“创新种子”后,拼多多再进行资源赋能、市场对接,确保农研成果能够真正被市场检验、服务生产,最终转化为农民的 “增收利器”。

就像AI养猪的项目,已经在河南某现代化养殖场落地。这套技术不仅帮助猪舍提高了预警监测能力,也提高了人效。目前在育肥阶段,1名饲养员一年可以饲养1万头猪,1元技术投入可产生7元经济回报,有效帮助了养猪农户增收。

在拼多多“项目推进种子资金”的资助和平台资源的助力下,相信会有更多猪舍用上这套先进的AI技术,帮助农户们提前预防非洲猪瘟等疾病,实现养好猪、多赚钱的目标。

3. “中国模式”的世界价值

子超认为目前主流AI的声音,很少有关注农业方面的。在这一点上,拼多多坚持本分做事,守住了赋能农业的底色,也是难得可贵的一面。

对农业产业而言,AI的价值巨大,一方面AI可以全方位地融入生产环节,进行提质增产,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AI可以从源头赋能,如快速解析生物基因功能、实现定制化育种等,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

但AI同样加剧了智能鸿沟,尤其一些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对科技赋能农业的渴求更加强烈。对这些诉求的满足,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使命之一。拼多多对全球农业的持续投入以及支持创新大赛等活动,为这些渴望发展科技农业的国家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舞台。

500

拼多多组织全球农创客在云南宾川柑橘科技小院示范园区参观调研

子超认为FAO选择拼多多,不仅代表着对一家中国企业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农业数字化路径的肯定。拼多多在中国市场建立的“科研-生产-市场”的良性循环,成为了FAO推动全球农业科技转化的理想范本。联合FAO,拼多多既可以帮助中国先进的农业解决方案“走出去”:

“像今年两支中国队伍的沙漠农业技术和AI智能养殖方案,他们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具备很强的国际输出潜力,尤其适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及农业发展模式相似的国家和地区。”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表示。

又可以把全球顶尖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引进来”。在全球参赛的队伍里,很多项目解决的痛点都是共通的,我国农业和企业可以从中直接汲取灵感并引入应用。

美国团队的PlantPulse Patch项目探索的是叶片传感预警技术,通过监测植物的叶片状态,提前预警病虫害及养分流失,同样适用于中国农业的温室种植及露地栽培;匈牙利团队的高空气球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农田的长势监测与灾害预警,助力中国农业规模化管理。

这些优秀的海外农业项目通过拼多多的对接,不仅能在中国找到应用场景,其经验也能反哺全球农业创新,形成“全球协作、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

拼多多通过十年的产业耕耘,也早已从传统的交易撮合平台,成为深度赋能产业的“共创伙伴”。“百亿减免”、“千亿扶持”等战略的提出,都是为了帮助更多商家进行新质转型,推动产业带升级,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供给。

而农业是拼多多重点布局的产业,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初一公里”,拼多多正在努力打破国界阻碍、整合全球资源,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帮助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却又最重要的行业加入到这场AI技术的浪潮里来。

作者介绍:

杨子超:超声波创始人、发光小程序创始人、爱部落轻日记社区创始人、超级商业认知商学院创始人、和牛商业创始人、中关村创业博物馆创始捐赠人、知名互联网意见领袖、天使投资人。

拥有16年的互联网产品经历,曾做过门户、B2C、C2C、导航、社交、FM、周刊等产品。担任清科集团旗下沙丘大学导师、《创业家》黑问社区明星导师、2014ELIFE校园黑马创业大赛的北京赛区导师、2016年武汉青桐汇、合肥合创汇投资人评委、2017-2018搜狐汽车年度大选评委嘉宾、2018年Hackaday360产品创新挑战赛决赛专家评审团评委、新浪网2021科技风云榜年度盛典元宇宙分论坛主持嘉宾、微博2022新智者大会元宇宙分论坛主持嘉宾、新智者Talk特约主持嘉宾、2023首届新智者价值榜专家评审、2023世界智能大会观察员、大浪智库(新浪集团旗下高端研究智库)高级顾问、微博x新浪新闻发起的探索之心30大V评审团成员、360数字安全集团「极翼成长计划」领航者智库荣誉专家-公益导师。09年自英国回国后做过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多个创业项目,积累下很多创业经验。

超声波旗下的超声波俱乐部目前成员涵盖了超过1000位AI领域的顶级创业者,连接超过5000位AI领域的创始人、CTO、产品经理和风险投资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