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交通运输局采取“约谈、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一案双罚”等方式对滴滴开展集中治理
10月17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云南红河发布”发布文章称,长期以来,滴滴平台向无证车辆、驾驶员派单的违法行为突出。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州城市出租市场秩序,2025年以来,红河州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运输经营行为,全力推进网约车合规化。《红河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实施以来,全州网约车双合规完成订单率大幅提升,网约车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作为网约车行业的代表,“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在红河州网约车市场所占份额达90%以上。长期以来,滴滴平台向无证车辆、驾驶员派单的违法行为突出。红河州交通运输局坚持问题导向,多管齐下,综合采取“约谈、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一案双罚”等方式开展集中治理,敦促清退不合规车辆与驾驶员,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但该公司敷衍了事,违规派单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安全生产、司乘人员权益保障问题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鉴于问题整改不力的实际,红河州交通运输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二条之规定,对“滴滴出行”红河分公司依法作出罚款人民币壹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对弥勒、泸西、建水三县市因采取“滴盟”营运模式导致双合规率持续低位的问题全面整改。同时,对其负责人温某某因未有效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职责,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据悉,这是红河州首次因网约车平台违规经营而直接对企业负责人立案调查。
红河州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强调,网约车行业绝非法外之地,平台公司必须严格落实承运人责任与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此次从约谈警示到行政处罚,再到对负责人立案调查,彰显了行业主管部门对网约车违规经营行为“零容忍”的坚决态度。
下一步,红河州交通运输局将联合公安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对各类违规经营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安全、公平、有序的网约车市场环境,保障乘客和从业人员的法权益。
大公科技就此事向滴滴方面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对此事回应。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红河州交通运输局此次对滴滴出行红河分公司罚款1万元,并对负责人立案调查,虽罚款金额不高,但信号意义强烈,对滴滴将带来以下几方面影响:
监管震慑力增强,倒逼平台整改。此次处罚首次将责任追究到企业负责人个人,标志着监管从“企业罚”向“人罚”升级,形成更强震慑力。滴滴将面临更大压力,必须实质性清退无证车辆和司机,否则可能面临更严厉的行政处罚甚至刑事风险。
品牌形象受损,公众信任度下降。滴滴在红河州市场份额超90%,但长期违规派单、整改敷衍,被曝光后公众对其安全性和合规性产生质疑。这可能引发用户流失,尤其在强调出行安全的当下,品牌声誉受损将直接影响用户选择。
运营模式和成本结构将被迫调整。滴滴在弥勒、泸西、建水三县市推行的“滴盟”模式(轻资产加盟)被指导致合规率低。此次被责令全面整改,意味着该模式可能面临取缔或重构,滴滴需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合规审核、司机培训、系统升级,运营成本将显著上升。
全国示范效应,或引发多地跟进。红河州此举是“首次因网约车违规对企业负责人立案调查”,具有强烈示范效应。其他省市可能效仿,对滴滴在当地的分公司开展更严格审查,形成全国范围的合规压力。
柏文喜直言,虽然1万元罚款对滴滴而言微不足道,但“罚款+立案调查+责任人追责”的组合拳,标志着监管进入“动真格”阶段。滴滴若继续“敷衍整改”,将面临更严监管、更高成本、更大舆论风险,甚至可能触发全国范围的合规风暴。此次事件或成为滴滴在三四线城市运营模式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