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赊销模式,还能走多远?
深度剖析三棵树2025三季报利润高增表象下,流动性、盈利质量、研发等暗藏的风险与问题。
作者:李淼淼
编辑:贾 明
10月17日,三棵树(603737.SH)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5.75亿元,同比增长5.62%,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3.92亿元,同比增长2.69%;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53.64%,前三季度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81.22%。业绩变动主要是本期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及费用减少。三棵树同日公告前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三棵树财报
当涂料行业正借着“绿色转型”东风谋篇布局时,三棵树本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激增53.64%,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幅更是高达81.22%,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却被流动比率跌破0.8、应收账款占营收超三成等数据撕开缺口。
深入财报分析可见,这场利润狂欢更像是短期因素堆砌的幻象,其背后隐藏的流动性危机、盈利质量下滑等风险,正成为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隐形枷锁。
01
流动性警报:
流动比率0.77的偿债困局
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而三棵树的这条生命线已拉至紧绷状态。
财报合并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流动资产合计68.76亿元,流动负债却高达89.70亿元,经计算流动比率仅为0.77。这一数值不仅远低于1.0-2.0的涂料行业安全区间,更较2024年末进一步下滑。
要知道,即便在2024年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头部涂料企业的流动比率仍普遍维持在1.2以上。
▲三棵树财报
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现金储备的持续缩水更让流动性危机雪上加霜。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0.89亿元,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6.88亿元,较2024年末的10.99亿元减少4.11亿元,降幅达37.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短期借款规模仍高达21.03亿元,应付账款更是攀升至37.85亿元。6.88亿元的现金储备要覆盖近60亿元的短期刚性债务。
筹资活动的“失血”状态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紧张。本报告期内,公司偿还债务支付现金25.81亿元,取得借款仅22.88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29亿元。这意味着公司正通过“以债养债”的方式维持运转,却陷入了“还款多于借款”的恶性循环。在房地产下游需求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这种资金链运作模式如同走钢丝,一旦某笔大额账款未能及时收回,或银行抽贷断贷,便可能引发连锁性偿债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对流动性风险的披露存在明显不足。在财报“主要会计数据变动原因”中,仅提及“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带动利润增长,对流动比率跌破安全线、现金储备大幅缩水等核心风险却未作任何解释。
02
盈利质量迷局:
赊销撑起的营收与补助托底的利润
财报显示,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营收达93.92亿元,同比增长2.69%,但收入增长的背后是愈发激进的赊销策略。截至9月末,应收账款余额攀升至34.4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12亿元,增速6.55%,是营收增速的2.4倍。这意味着公司每新增1元营收,就有1.5元转化为应收账款,收入的“含金量”持续走低。
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更能说明问题。前三季度34.47亿元的应收账款,占同期营收的比例高达36.7%,即超过三分之一的营收属于“账面收入”,并未形成实际现金流入。对比涂料行业龙头东方雨虹同期28%的应收账款占比,三棵树的回款能力明显落后。更令人担忧的是,下游房地产客户的信用风险仍在发酵——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百强企业到期债务规模超5000亿元,三棵树34.47亿元的应收账款中,有多少能最终收回,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利润端的“虚胖”特征更为显著。本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64%,但非经常性损益贡献了重要力量。年初至报告期末,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2.1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7.44亿元的29.03%。
▲三棵树财报
这意味着近三成净利润来自外部补助,而非核心经营能力提升。政府补助的政策依赖性极强,随着地方财政压力加大,这类补助存在不可持续风险,2024年同期公司政府补助为2.87亿元,本报告期已同比减少24.7%,若这一趋势延续,净利润增长将失去重要支撑。
扣非净利润的增长同样存在隐忧。尽管年初至报告期末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26.37%,但细究利润表可见,这一增长主要依赖“费用压缩”而非“收入扩张”。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同比减少1.23亿元,降幅达8.7%,而同期营收仅增长2.69%。费用的刚性压缩虽短期提振利润,但长期可能影响市场开拓与内部管理,涂料行业属于品牌驱动型行业,过度削减销售费用可能导致渠道萎缩,与行业“旧改浪潮、绿色转型”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
03
研发投入倒退:
绿色转型中的战略失焦
在涂料行业“绿色转型”成为必答题的2025年,三棵树的研发投入却出现逆势下降。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8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94亿元减少1345万元,降幅6.92%,而同期营收同比增长2.69%。研发投入与营收增长的反向变动,与行业发展趋势形成鲜明反差。
工信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70%,这意味着绿色涂料将成为市场主流。头部企业均在加大研发投入抢占先机,东方雨虹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3%,嘉宝莉更是投入2.3亿元用于环保涂料研发。而三棵树在此时削减研发费用,无疑是战略失焦的表现。
研发投入的不足已开始显现后果。2025年上半年,公司绿色涂料产品收入占比仅为42%,较2024年末下降3个百分点,低于行业平均48%的水平。在各地陆续出台“绿色建材补贴政策”的背景下,产品结构的滞后将导致公司错失政策红利,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从研发人员数量看,财报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结合研发费用降幅可推断,核心研发团队可能存在流失风险,这对技术密集型的涂料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伤。
▲三棵树财报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在财报中仍将“绿色转型”列为核心战略,但实际投入却背道而驰。这种“战略与执行脱节”的现象,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可能存在严重问题——要么是战略制定脱离实际,要么是资源分配存在偏差。若不能及时纠正,在绿色建材成为行业标配的未来,三棵树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三棵树的股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一股独大”特征,这为公司治理埋下隐患。财报显示,控股股东洪杰直接持有494,453,628股,持股比例高达67.02%,而第二大股东三棵树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仅持股3.43%,其他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均低于2%。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的结构,使得公司决策容易受到控股股东个人意志影响,中小股东话语权被严重削弱。
从实践来看,股权集中往往伴随着关联交易不规范、资金占用等风险。尽管本报告期财报未披露大额关联交易,但控股股东135,562,854股的股权质押比例(占其持股的27.4%)值得警惕。若股价出现大幅波动,质押股权面临平仓风险,可能引发公司控制权变更,进而影响经营稳定性。此外,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比例过低,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与制衡机制,可能导致核心员工积极性不足,与公司长期发展脱节。
子公司的经营失控进一步暴露治理漏洞。合并利润表显示,本报告期少数股东损益为-1.2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0.43亿元亏损扩大183.7%。少数股东损益持续亏损且扩大,意味着公司控股子公司普遍经营不善,不仅无法为母公司贡献利润,反而成为“拖累项”。这反映出公司在子公司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要么是前期并购决策失误,收购了缺乏盈利能力的资产;要么是对子公司缺乏有效管控,导致资源浪费与经营低效。
将三棵树置于涂料行业坐标系中,其各项指标的落后态势更为清晰。从盈利能力看,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2.6%,虽较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东方雨虹的38.2%、亚士创能的35.7%;净利率7.9%,同样低于行业平均9.3%的水平。毛利率的提升更多依赖原材料价格下跌的短期红利,2025年前三季度钛白粉均价同比下降12.3%,而非产品溢价能力提升,这种增长缺乏可持续性。
从偿债能力看,行业平均流动比率为1.35,而三棵树仅为0.77,是头部企业中唯一低于1.0的公司;现金比率行业平均为0.42,三棵树仅为0.08,短期偿债安全性堪忧。从成长能力看,年初至报告期末营收增速2.69%,远低于行业平均6.8%的增速,在头部企业中排名垫底。这意味着公司不仅面临内部风险,还在丧失外部市场份额,头部地位已出现动摇。
行业“三驾马车”(旧改浪潮、绿色转型、智能革命)的发展机遇,三棵树均未能有效把握。旧改市场方面,2025年全国旧改投资超5000亿元,但公司相关业务收入仅增长4.2%;绿色转型方面,前文已述产品占比落后;智能生产方面,公司仅有2家工厂实现自动化改造,远低于东方雨虹8家智能工厂的规模。在行业结构性变革的关键期,公司的迟钝反应可能导致其彻底掉队。
剥开53.64%净利润增幅的外衣,三棵树2025三季报呈现的真实处境是:短期面临流动性紧张的“生存危机”,中期承受盈利质量下滑的“发展压力”,长期存在研发不足与治理失效的“战略隐患”。
这份财报的本质,是一家传统涂料企业在行业转型期“既想保住短期利润,又无力投入长期发展”的矛盾缩影。
头图来源|三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