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之战其实就是前秦内部自导自演的一出溃败大戏,东晋只是配角
【本文由“东八区北京时间”推荐,来自《古代的军队,如何实现战时号令的及时传递?》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且听夜唱
所以韩信对刘邦的评价将万人其实是很高的了,再看刘邦的后人刘备,率领几百几千人的战斗其实打的都还不错,但一上万就很容易吃败仗。
纸上谈兵的赵括,在秦军围困之下能统帅数十万赵军不乱,还能多次多次组织出击,其实已经展现出名将之资了。
反面教材就是符坚,大军团作战的时候竟然下达后退的命令,高估了自己的练军、统军能力,晋人则趁机大呼秦军败了,致使前秦军队大溃。
再回到楼主问题,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作战,首先哪怕是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大战,其实正面战场宽度也是有限的,不是双方士兵一窝蜂的全上。而是要像曹操说的那样,以正合以奇胜,军队主帅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预备队,观察双方战场态势,找到敌人战线弱点再派出预备队。
具体的指挥方面则是通过旗帜、鼓点、传令兵等等方式把命令传达到基层,再由基层军官指挥自己的小队执行命令。所以像韩信那种多多益善、指挥数十万大军如指臂使、自绝死地背水一战而不乱的才会被称之为兵仙。
李世民则是另一种指挥风格,每临大战必亲帅少数护卫抵近侦查,彻底掌握战场周边情况。开战之后则亲帅精锐重骑兵给予敌人防线弱点以致命打击。
确实,赵括是被污名化了,被分割包围是因为秦严封白起拜将的消息,马服子是以王龁为假想敌制订的决战战略,因为赵国比秦国更拖不起,像廉颇那样守的结果仍然是国力被拖垮而失败。断粮四十多天仍能组织突围战,史上能堪一比的除了上甘岭,也就张巡守睢阳了。
不过苻坚那个我觉得是史书的春秋笔法,带过兵的不可能不知道大军后撤的风险,何况北府军的水军远胜前秦的北人,人家占据制水权哪来的半渡而击?这就不是人脑子能想出来的。真正问题是前秦内部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苻氏的氐人不是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如鲜卑慕容垂、羌人姚苌等都各怀异心,南征东晋就是这些异族推动的,目的就是搞垮氐人政权复国,再加上还有朱序和张天锡这俩个大卧底,所以肥水之战其实就是前秦内部自导自演的一出溃败大戏,东晋只是配角,但是史书是汉人书写的,总不能这么写,所以只能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