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云:杨振宁,凭什么成为物理学最后的宗师?
1999年5月,仅仅因为杨振宁退休,世界各地大佬便汇聚,留下了这么一张重要的合影。
1999年5月,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为杨振宁举行盛大的退休仪式
在这一群人里面,他是绝对独一无二的存在。
是当时唯一的物理学宗师级人物。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为什么杨振宁是最后的物理学宗师!
问普通人,杨振宁是谁?
大多数人知道他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少数人能说出他是诺奖得主,以及宇称不守恒的贡献。更少的人知道,他更为伟大的贡献是杨米尔斯理论。
但极少人,知道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核心贡献都有哪些。
其实,他重要的核心贡献,至少有13个。
他对统计力学的贡献有:
相变理论( Lee–Yang 零点理论)、玻色子多体问题、杨-巴克斯特方程、一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他对凝聚态物理的贡献有:
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非对角长程序。
他对粒子物理的贡献有: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他对场论的贡献有:
杨—Mills 规范场论、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他创立的物理-数学语言,直接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进程。
受益于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的物理/数学家有:
韦尔特曼(Martinus Veltman)、霍夫特(Gerardus't Hooft),杨米尔斯理论重整化问题,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格拉肖(Sheldon Glashow,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父)、温伯格(Steven Weinberg)、萨拉姆(Abdus Salam),三人建立标准模型,197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维尔泽克(Frank Wilczek)、普利策(David Politzer)、格罗斯(David Gross),发现渐进自由性,证明强相互作用可以用规范场论描述,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蒂亚(Michael Atiyah)、博特(Raoul Bott),把物理上的杨米尔斯理论与纤维丛、拓扑不变量联系起来,催生了几何与场论的交叉研究。
标准模型三巨头: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
受益于宇称不守恒的物理学家有:
吴健雄(东方居里夫人)、费曼(Richard Feynman,当代物理学核心之一)、盖尔曼(Murray Gell-Mann,夸克之父)、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等人。
整个 20 世纪后半叶,对基本相互作用对称性(C、P、T、CP)的研究,以及后续的 CP 破缺实验与理论,都受到杨振宁相关工作的强烈推动。
吴健雄的宇称不守恒实验
受益于可积性与杨-巴克斯特方程的物理/数学家有:
威滕(Edward Witten)、巴克斯特(Rodney Baxte)、法捷叶夫(Ludwig Faddeev)、柯瑞平(VIadimir Korepin)、德里费尔德(Vladimir Drinfeld)、琼斯(Vaughan Jones)、布洛赫(Immanuel Bloch)等人。
威滕,核心贡献:超弦理论、拓扑场论、量子几何
受益于ODLRO与磁通量子化的物理/数学家有:
巴丁(John Bardeen)、库珀(Leon Cooper)、施里弗(Robert Schrieffer),三人创建了超导BCS理论, 197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ODLRO为BCS的宏观相干提供了更加普适的统计学判据。
维尔泽克(Frank Wilczek)、莱格特(Anthony Leggett),对超导/超流与相干性的阐述。
约瑟夫森(David Josephson),约瑟夫森效应的发展。
超导量子干涉仪、冷原子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超导理论三巨头:巴丁、施里弗、库珀
受益于相变理论的物理/数学家有:
卡达诺夫(Leo Kadanoff )、威尔逊(Kenneth Wilson)、费希尔(Michael Fisher)、吕埃勒(David Ruelle)
威尔逊,核心贡献:重整化群理论
总的来说,杨振宁的核心贡献为:
在物理学领域,他写下了几条非常强大的通用数学规则和语言,尤其是关于对称性、可积性、相干性。
这些规则,让物理学家把很多看起来不同的问题,用同一套方法解决了。
把当代物理学推向了更深、更统一、更能算清楚的方向。
如果没有他,很多重要发现会更慢被串联起来,科学的进展会更像零散的小路,而不是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
而在数学领域,他也有间接的贡献。
相关数学家,把物理问题翻译成几何、拓扑,以及代数语言,产生了新的数学分支。
如量子群、拓扑场论、几何表示论等等。
总之,从理论家到实验家、从数学家到工程师,都把杨振宁写下的若干规则,当作了起点或桥梁。
通过杨振宁写下的规则,他们把不同领域的具体问题联系了起来、用统一的方法,从而推动了 20 世纪下半叶物理学与数学的高速发展。
后来的很多重大成果,要么直接使用了杨振宁创建的工具,要么直接受益于他的框架和视角。
杨振宁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在重视基础理论的人心中,杨振宁是仅次于牛顿、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巨擘。
四大物理学理论奠基者为——
【经典物理世界观】
牛顿:奠基经典物理学世界观。
麦克斯韦:奠基经典物理学的统一。
【现代物理世界观】
爱因斯坦:奠基现代物理学世界观。
杨振宁:奠基现代物理的微观统一。
杨振宁与弟子米尔斯
如果过去的理论物理学代表着两个纪元四个时代,那么杨振宁就是最后一个时代的宗师。
但目前物理学世界,依旧无法统一引力,无法统一宏观与微观。
新的宗师在哪里?依旧是未知的。
而对于重视发现和实验的人来说,杨振宁也是物理学殿堂有着重要影响和重要奠基的巨人,至少也是前20的存在。
单人排名其实并不客观,通常分层式排名,大约如下:
第一层: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玻尔。伽利略、开普勒要么单列个准一层,要么放在第二层。
第二层:普朗克、海森堡、薛定谔、朗道、玻恩、狄拉克 、费米、费曼、泡利。第三层:杨振宁、盖尔曼、温伯格、萨拉姆、格罗斯、威尔切克、波利策、威尔逊、贝尔、玻尔兹曼、劳夫林、希格斯、威滕。
杨振宁在第三层处于核心地位,其实他已经可以算二层半了。
考虑到理论的巨大贡献,个人认为杨振宁的综合地位,和费曼其实挺相近的。
一定有人认为费曼地位高于杨振宁,也一定会有人认为杨振宁地位高于费曼,求同存异。
费曼与杨振宁
杨振宁有: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宇称不守恒、ODLRO与超导长程序、杨–巴克斯特方程。
费曼有:QED重整化、路径积分形式、费曼图、量子计算概念雏形。
他们不是爱因斯坦那样的新宇宙开创者,而是新宇宙物理学结构的塑造者。
费曼像直觉之极,让现代物理世界说得清。
杨振宁理性之极,让现代物理世界理得通。
对于现代物理大厦,说得清和理得通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综合上他们的地位很相近。
当然,以上的排名仅仅是站在科学史视角,比较个人化的排名。
相信不同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评价。
杨振宁以上的所有人物,早已经成为历史。
剩下的,在物理学有着突出贡献的,无一例外,都是受到了杨振宁的重要影响。
1999年5月,仅仅因为杨振宁退休,世界各地大佬便汇聚而来,留下了那一张重要的合影。
这算是给20世纪的尾巴,留下了一个特殊的光影,给20世纪的物理学写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而今天,杨振宁先生的去世,意味着一个物理学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结束了。
深切缅怀,感谢杨振宁先生带给我们的物理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