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與香港情緣深厚 與母親沙田合照成相舖生招牌

作者:毛拍手,自由撰稿人 。

500

杨振宁先生,一路走好。

500

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逝世,享年103歲。回望楊振寧一生,與香港一直有著不解情緣,同香港中文大學更有深厚的淵源,亦因為與母親的一張合照,成為沙田一間照相館的生招牌。

據香港三聯出版的《楊振寧傳》介紹,雖然楊振寧於新中國成立後,到1971年才首次訪問中國內地,但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他就多次到香港訪問和講學,1964年底還與父母弟妹在香港相聚。1986年,楊振寧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學的博文講座教授,此後他更加關注這所大學。2003年底第一任妻子杜致禮去世後,他就在香港中文大學和清華大學輪流居住。

楊振寧與中文大學的交往開始於1964年,當時中大成立才一年,這一年楊振寧想在香港與內地的全家親人見面,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時任中大校長李卓敏,並且希望李卓敏幫助他拿到親人們的簽證,後來在李卓敏穿針引線的努力後,以邀請楊振寧來港講學為名,使楊振寧全家得以在香港會聚。

1964年12月19日,楊振寧的父母和弟妹振漢、振玉從深圳乘火車過羅湖橋來到香港尖沙咀火車站,這是他和弟妹自1945年昆明一別後,足足等了十九年,那時弟妹還是小孩子。

楊振寧來港的事情雖然保密,但還是被媒體知道了,於是媒體開始大量報道楊振寧全家來港的事情。

到12月30日下午4時,楊振寧在剛建成不久的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近代高能物理學之認識》講座,引起香港巨大轟動,大會堂內空前擁擠,場外有千餘聽眾輪候無法入場。

500

1976年3月,楊振寧在回內地探親途經香港時,應中文大學物理系的邀請在中大進行講座。這次演講,香港大專院校有一百多名教師前來聽講,課堂裡座無虛席,就連過道上都坐滿了學生。

楊振寧生動有趣和深奧的演講,引起聽眾極大的興趣,受到大家熱烈的歡迎。物理系主任徐培深教授最後代表大學和物理系以及聽眾向楊振寧致以謝意。演講完畢以後,楊振寧還與香港大專學生聯會的代表座談。

1982年和1983年楊振寧又兩度再到中大演講,其中1983年的一次是中大為建校二十周年紀念活動之一,楊振寧在紀念講座上作了《讀書教學四十年》的著名演講。演講一開始,楊振寧首先就談到他對中大的感受和自豪:「這次有機會在風光旖旎的中文大學校園裡停留三個月的時間,我覺得非常高興。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中文大學是非常漂亮的。在天氣陰雨的時候,如果你看的方向對的話,中文大學也是非常富有詩意的。」

由於楊振寧對香港和中大的持續關注,中大希望與他有一個長期和穩定的關係,而他本人也希望香港成為他與內地聯繫的橋樑,於是,1986年楊振寧接受香港中文大學的聘請,成為這所大學的「博文講座教授」。博文講座教授是中大首創的、特設的大學講席,至此,中大就成為全港唯一一所擁有諾貝爾獎得主任教的大學。

中大特別為楊振寧配置了一個環境安靜優雅的住所,這樣,楊振寧就可以將母親不時接到香港來住,享受晚年天倫之樂。

500

有一次,楊振寧母子在沙田經過一家照相館的時候,楊振寧突然想到他們母子好久沒有在一起照一張合影,二人就走進這家照相館。店主熱情招待了這對母子,後來在交談中店主得知面前的顧客居然是鼎鼎大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這下可真是高興極了,決心給他們母子拍下一張最好的合影。後來照相館據說還把這張引人羨慕的照片放大,放在顯眼的地方,一時轟動,生意紅火了一陣。

1992年是楊振寧七十大壽之年。這年10月,清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都為楊振寧七十大壽舉行了隆重的慶賀典禮。在中大的慶典上,楊振寧的老師吳大猷也應邀出席。照片中臺上兩邊的對聯很有意思:「對稱見宇宙恆律,涵蓋如湖海泰山」,橫幅是「與天地兮比壽」。

半個世紀以來,楊振寧無數次造訪香港,有一段時間更是每年都在香港居住半年左右。他與香港和中大有了深厚、溫馨的感情,也感激香港各界對他的支持和幫助。反過來,香港尤其是香港教育界、科技界也因為楊振寧的關心乃至幫助,受益匪淺。

當中有一件事更特別體現出楊振寧的家國情懷。

1997年楊振寧獲中大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其實中大很早就想給楊振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但他遲遲沒有接受。究其原因是1997年之前在大學的學位頒授儀式上有一個英國傳統,就是接受學位的學者要在校監面前鞠躬,然後校監手持一根小木條在接受者頭上敲一下。

然而楊振寧不願意對英國人行這個禮,直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中大校監改由中國人擔任,楊振寧才欣然接受這個榮銜。儘管那年楊振寧剛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他仍親身蒞臨榮譽學位頒授典禮,楊先生的家國情懷於此可見一斑。

在1998年,楊振寧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把幾十年來的文件、信札、筆記、手稿等,還加上他所獲得的獎章等,包括諾貝爾獎金章,一概捐贈給中大,大學成立了「楊振寧資料館」,可以說是一個袖珍的博物館,更是科學史的寶庫。

在1999年12月的世紀交接的日子裡,楊振寧對媒體記者說,只要香港人共同努力,將能迎頭趕上急速發展的世界科技潮流;他還特別矚目於年輕一代,說年輕人在21世紀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只要香港青年能抓住時機,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的。

2000年楊振寧在香港參加「第三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大會」。他再一次對媒體呼籲說,香港有發展世界級物理學的良好條件,配合香港人的智慧,吸引科技人才到港工作絕不成問題,但必須及時迅速地招攬各方面的人才,以追趕資訊科技的大趨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