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战略问题(上)

现在世界面临世界大战的现实威胁,作为一个战略学家我有责任把这个威胁说清楚。

战争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现象,它具有极大的社会破坏力和历史影响所以从人类文明发生之后就一直是人类研究的社会现象,但是战争又是所有人类社会运动中最激烈也是最具有或然性的社会运动,因此寻找它的规律是数千年来从事战争和政治的人的努力。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是政治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这是克劳塞维茨和毛泽东共同的结论。

政治矛盾源于经济的组织结构,经济的组织结构决定政治的结构,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政治矛盾不可调和源于经济的组织结构造成的结构性矛盾,而结构性矛盾具有持续性和强制性,因此研究政治的上层建筑一定要从一个国家的经济组织结构出发,研究战争问题就需要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的组织结构和国际上的经济结构来分析。

战争的发生有两个逻辑,第一是政治逻辑,第二是军事逻辑,政治逻辑是必要条件,军事逻辑是政治逻辑下的充分条件。如果政治逻辑与军事逻辑是统一的,战争就必然发生。没有政治逻辑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问题就出在政治逻辑推动战争,但是军事条件不具备,这就纠结了,因为政治逻辑闭环是以军事胜利为前提的,军事失败了政治和经济都要遭到清算。

那么政治有动力而军事不允许,国家会怎么办?准备战争,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资源为战争创造满足军事逻辑的条件。每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是一个准备战争的时期。“冷战”也是一个典型的战争准备历史阶段,对抗的两方时刻准备着对敌人发起致命一战。

只要政治的动因不消除,战争的风险及一直存在,这就是列宁“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结论的逻辑基础。

政治动因推动战争是不是必然导致战争发生?有许多人依据政治决定军事的逻辑得出中美必有一战的结论,但是这并不是一定的。政治推动战争的发展有三种结果,第一就是政治逻辑最终取得胜利压倒军事逻辑导致战争爆发。第二就是政治的逻辑因为政治和经济因素变化而消除了,比如冷战中苏联突然解体了,美国赢得冷战,美苏世界大战的危险就解除,美国不战而胜。第三种情况就是对抗的双方一直处于军事准备之中,这种情况下,对抗的双方针对对方的军事准备破坏其军事和经济努力的成效,消耗对手的实力从而让对手不能达成发动战争的军事条件,即便是对手在经济与政治危机推动下被迫走上战争的道路也必然遭受失败的结果。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