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记(109)特朗普“难题”

注:标题前所冠“全记”即之前自冠栏目“全职养老育儿记”的简称。

    早餐桌上,内人分享了一则新闻,说美国纽约原有十几万人可以不工作而每月能从政府处领到高达1000美元的生活补助金,现在这一“懒人福利”被特朗普先生修正了,他给领这笔钱的人增加了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每个月必须提供“工作80小时”的证明。暂且不论此新闻是否谣传,还是与事实有出入。我听了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天堂都不再掉馅饼了。

    内人随即补充道,“工作”可不是我们想的就只有上班,只要是参加培训,社区义工等等,都算是“工作”。照这么说来,在美国,居家做家务也可以算“工作”了,也能有钱领。转念这么一想,还是挺美的。

500

    有趣的事,不能听完就完了。我家的餐桌分享会的惯例还有一个重要的发挥环节。怎么发挥,那是因时因事而异。以眼下而言,我们很快从中“提炼”出了一道数学题。一个月“工作80小时”,如果一个月工作20天,那么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呢?

    这是我们专门出给小宝丑丑的情景算术题。若说我们在家教学有方,那也可以这么说吧。但是,冷不丁地被给到题的丑丑傻了眼。之前听得满脸蔓延的津津有味顿时在她脸上僵硬成了索然无味。

    按理说,这种数学题对于丑丑来说无须我的多虑。就在前一天,武夷山赶来金华的茶人朋友约我一起考察石门农场的茶园时,他百忙之余还不忘问我丑丑学计算机编程怎么样了。我如实回答说,很好。因为内人曾亲自验证过丑丑对于比较复杂的编程语句是有理解的,而不是装懂蒙混。另外,我还一再吹嘘说,丑丑学习国际象棋、围棋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如今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牛皮吹破。丑丑抓耳挠腮了一番,用尽吃奶的算力,在我们的从旁催逼下,她怯生生地给出了答案:“40个小时。”

    这简直惊掉我的下巴,开什麽国际玩笑,哪国的人要每天工作“40个小时”!不要以为这可能是一位会计算机编程又擅长下棋的小女孩一时的计算失误。我请丑丑认真再算算。过了一会儿,新答案“18个小时”又让我没辙。我确认了,丑丑不是计算失误,而是不会做除法运算,或者说是很长时间没有做除法算术题而忘了怎么做。

    为了让她记起怎么做除法算术,我采用的是一种笨办法。我先是让丑丑拿出纸和笔,列除法算式来依次计算10除以10,20除以10,30除以10,40除以10分别是多少。丑丑花了些时间,好歹一一算出了正确的结果:1、2、3、4。接下来,我再让她把刚才的算术题整理一下,能不能从中发现一点规律。然后,让她口算50除以10等于多少。

500

    “等于5。”丑丑的回答看似已经恢复了算力。可是,让她直接算特朗普的数学题依然有困难。没关系,那就让我们继续用笨办法找规律。我又让丑丑依次在纸上计算20除以20,40除以20,60除以20,她也都做对了。然后,她如愿地发现了80除以20等于4。

    问题还没有圆满解决。我请丑丑总结一下,刚才我们为什麽要做那么多的算术题。丑丑说,为了找到规律。“还有呢?”我追问道。丑丑又说,数学很有趣,数学也不难。

   “你的总结很好。”我应该先给予肯定,我们父女俩在这一上午忙活了半个多小时操心特朗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接着我说道,“就像你发现的,数学确实很有趣,只有不会数学的人才会觉得它枯燥乏味。但是,我们刚才做了那么多题,真的是为了找到所谓的规律吗?”

    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所谓的“规律”做一点澄清。也就是说,不能一遇到除法题,都要绕一个大圈的路去找规律。这其中除了有“笨”,就没有“办法”。但是,刚才我们为什麽绕了那么大的圈子呢?原因无非为了多做几道除法算术题,再无他。

    “如果说学习有什麽规律,真正的规律只有一条,勤思考,多练习。巧妙来自于熟练。除此之外的所谓‘规律’,是我们自己划了一个大圈子,自己绕着圈子走了一遍,自作聪明地找到了规律,素不知这是一种在地球表面自欺欺人的游戏。”我对丑丑如是说道。

    显然,丑丑理解我的话感到费劲。“如果你找到了规律,那么你现在告诉我800除以20等于多少。”不出所料,小宝立刻献丑了,她给出一个既脱离“规律”也是脑洞不知开在哪里的答案:8.5。

500

    为什麽会这样?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我们让她做数学练习题做得太少,而她自然也严重缺乏勤奋练习的自觉,或者说,归根到底就一个“懒”字,懒得练习而疏于做题。

    特朗普的算术题本身没有固定答案,前面一天工作4个小时的答案,是建立在每个月工作20天假设基础上的一种求解。类似的,所谓科学“规律”就来自于科学假设。特朗普的“难题”恐怕也将无解,因为它要治这世上最顽固的病——懒病。而人的懒,不用假设。(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