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战争鹰派”,竟因写日记翻车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10月16日,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对现年76岁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进行起诉,指控其犯有与不当处理机密信息相关的罪行。

起诉书显示,博尔顿被指控18项罪名,其中8项为非法传播国防信息,10项为非法保留国防信息。

500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指控源于博尔顿45年职业生涯中的部分个人日记,这些记录并非机密,仅与其直系亲属分享。

那个在白宫里走路都带风,眼神里写着“谁瞅我我打谁”的男人,特朗普前国安顾问约翰·博尔顿,居然因为“写日记”这种事儿翻车了。

你没听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谍战大戏,就是因为他那点私密的“小作文”,现在被扣上了18项重罪,说他把国家绝密当家庭读物一样分享。

这操作,简直比小学生上课传纸条还刺激,就是这纸条的内容,随便撕下来一角都能引发一场外交地震。

约翰·博尔顿,这个大胡子老哥,原本是特朗普身边的红人,地位杠杠的。

可谁能想到,这一世风水轮流转,直接被联邦大陪审团甩了18项重罪,泄露国家机密、非法持有文件这些大帽子一个都没落下。

事情闹得如此之大,以至于新闻铺天盖地都在说这场白宫大戏。

这出戏,得从约翰·博尔顿接到那份起诉书说起。

起诉说他把一千多页的国家机密文件,给了不该看的人。

谁呢?

检方的说法,可能是他老婆,也可能是他闺女。

更要命的是,传递这些文件,他用的是私人邮箱。这邮箱在2021年还被黑客光顾过。

这操作,简直是把“我是活靶子,快来打我”写在了脑门上。

博尔顿当然不认。

博尔顿自己也立马戏精上身,摆出一副“宝宝心里苦”的受害者姿态,高呼这是特朗普为了“吓唬政敌”搞的政治迫害,是司法部被“武器化”的铁证。

他说,那些文件在书出版前都经过审查,分享给家里人看看,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500

事情闹到这份上,得回头看看这俩人当初是怎么结下梁子的。

时间拨回到2019年,博尔顿还在白宫当差,干的是国家安全顾问,一个天大的官儿。

他跟特朗普,一个是主子,一个是臣子,本来应该一条心。

可干了17个月,俩人就掰了。

原因是在怎么对付伊朗和朝鲜这些问题上,俩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天天在办公室里吵得脸红脖子粗。

最后的分手场面,比小年轻闹别扭还难看。

特朗普对外放话:“是我把他给开了,他那套我不喜欢。”

博尔顿梗着脖子回敬:“是我自个儿不干了,主动辞的职。”

活像一对离了婚的夫妻,还在争是谁先提的离婚,谁先踹的谁。

500

当时看热闹的人就说,这俩人闹得这么僵,最无辜的,可能就是博尔顿那撮标志性的小白胡子了。

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离开白宫的第二年,也就是2020年,博尔顿直接掀了桌子。

他出了一本名为《事发之室》的书,把特朗普在白宫里的老底揭了个遍,书里明说,特朗普这人根本没资格当总统。

500

白宫想拦,都没拦住。

当时特朗普政府气得跳脚,想尽办法要禁了这本书,官司都打上了法庭,理由就是书里有机密信息。

结果呢?

书照卖,钱照赚,博尔顿还顺便给自己立了个反抗暴政的“硬汉”人设。

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

当年没能封杀掉的书,几年后以另一种形式回来“索命”了。这下可好,旧恨添了新仇,这笔账,特朗普算是记下了。

现在,特朗普重回权力中心,这笔旧账自然就被翻了出来。

博尔顿也不是第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人。

在他之前,已经有两个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大人物被司法部找过麻烦了。

这报复的效率,比隔夜仇还来得快。

500

最有意思的,是起诉博尔顿这个时间点。

就在九月份,特朗普还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公开喊话,催司法部长“赶紧把我的政敌都办了”。

话音刚落没多久,负责这案子的检察官就换了人。新上任的,是白宫的一位顾问,直接牵头就把博尔顿给告了。

这时间线,严丝合缝得像是提前排练过一样。

为了显得“公平”,司法部长还特意出来表态,说“在美国,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话听着耳熟。

原来,之前收拾另外两个跟特朗普不对付的人时,说的也是这句。像是从一个文件夹里复制粘贴出来的。

这就让人不得不琢磨了。

相比之下,特朗普也有过类似的待遇,但结局却完全不一样。2022年,当时特朗普自己也因为私藏机密文件被查了个底朝天,从他海湖庄园里翻出来的机密文件,一箱又一箱。

500

可后来呢?他一当选,这事儿就不了了之,指控也给撤了。

自己一身毛,却拿着放大镜照别人身上的灰。这手“双标”玩得,实在是炉火纯青。

难怪博尔顿气得跳脚,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这些人也站出来帮腔,说这明摆着就是秋后算账。

美国老百姓看得更明白,有人在网上留言说:“美国的司法系统,现在不就成了特朗普家的私人工具箱吗?想敲打谁就敲打谁,比玩游戏开外挂还方便。”

这话糙,理不糙。

500

过去,美国总挂在嘴边的“司法独立”,现在看来,更像是“看老板脸色行事的独立”。

有人说,这就是美国政治的魅力,也是它的难题。

盟友可以一夜变成对手,兄弟翻脸比翻书还快。

讲究一个“能打就打,打完各走各路”。

美国这回合“宫斗”戏码,搁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

从水门事件到邮件门,国家大事总是离不开这些办公室的腥风血雨。

白宫里曾经的兄弟情谊,一夜之间成了法庭上的攻防战。

这背后,就是当下美国政治最真实的写照——撕裂,对立,谁也不信谁。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