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杨振宁先生的逝去,后爱因斯坦时代象征着人类物理学巅峰的一座丰碑倒下了

@包容万物恒河水:

🔻杨振宁先生去世了,享年103岁。

🔻随着他的逝去,后爱因斯坦时代象征着人类物理学巅峰的一座丰碑倒下了。

🔻所以,漫长的二十世纪事实上结束了,新的世纪开始了。而这也是2025年的另一个象征意义,它最终标志着旧世界与未来世界的分水岭。

🔻新物理学革命早已自行到来,但人们习惯于标注一些时代的符号,正如杨振宁是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杨振宁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规范场理论、宇称不守恒、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被认为是参与构建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为数不多的奠基者之一,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华人科学成就的巅峰标志,每个对科学进步怀有热切期望的中国人都发自内心地为之自豪。

🔻我们许多人可能比许多国际学者更熟悉杨振宁。他晚年毅然回归祖国,定居清华,以耄耋之龄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教育和科研发展。二十余年来,他不仅为清华大学筹建高等研究院,更亲自指导年轻学者,为中国理论物理学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我们重情讲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科学巨匠为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增进中国与国际科学界交流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可以说,杨振宁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先知,他始终站在科学真理的高度思考问题。与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一样,他的学术成就跨越多个领域,因其对物理学诸多方向的开创性贡献而被国际物理学界赞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更是一位睿智的科学哲人,其“论科学之美与科学创造”的深刻见解,在当代物理学发展中愈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对数学与物理关系的精妙把握,使他能够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开创出规范场论这一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500

🔻最后,杨振宁无疑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在爱因斯坦、狄拉克等一代大师相继离去后,他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领军人。没有他的开创性工作,现代物理学理论将失去最坚实的数学基础,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也将远不如今天这般深刻。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将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彰显。如果说20世纪前半叶理论物理学的里程碑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那么20世纪后半叶理论物理学的里程碑就是规范场论的提出和发展。物理学家始终坚信,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既要重视应用研究,更要夯实理论基础。科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丁肇中曾说过:“提到本世纪的物理学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 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

🔹聂华桐曾说过:“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弗里曼·戴森曾说过:“杨振宁高高地飞翔在诸多小问题构成的热带雨林之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些小问题里耗尽了一生的时光!”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杨振宁先生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时候,在致辞的最后一段如是说。

🔻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他融汇东西方智慧的博大胸怀。

🔻他始终坚信:科学的真谛在于追求真理,需要打破对传统理论的盲目崇拜;需要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需要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推动理论突破。正是这种开放包容而又坚守真理的科学精神,使他的学术思想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指引着物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真正理解这一点并继承他科学遗产的后来者,才是最幸运的人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