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作为便利店、超市冷柜里的常驻嘉宾,经典国产能量饮料品牌“东鹏”要上市了。东鹏递表港交所据媒体报道,10月9日,港交所披露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且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华泰国际为本轮上市计划的联席保荐人。在招股书里,东鹏自信地写道:“我们是中国第一的功能饮料企业,收入增速在全球前20大上市软饮企业中位列第一。”数据层面,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曾表示东鹏自2021年起就连续包揽了4届中国市场的功能饮料销量冠军。另在2021年-2024年间,东鹏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从15%快速增长到了26.3%。

至于业绩表现。2022年-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业收入则分别为85.05亿元、112.63亿元、158.39亿元,呈同比增长21.89%、32.42%、40.63%的稳中向好趋势。另在2025年上半年,东鹏的营业收入、归母利润为107.37亿元、23.75亿元,即同比增长36.37%、37.22%。除此以外,能量饮料作为东鹏最被人熟知的产品线,其在2022年-2024年间曾累计贡献了82.11亿元、103.53亿元、133.03亿元的收入。另在2025年上半年,能量饮料板块更是靠着收入83.6亿元、占比77.9%的成绩稳坐“营收主引擎”的宝座。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鹏也在招股书中透露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在维护原有能量饮料业务基础的同时加大研发力度,借助更为丰富的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日渐多元的购物需求,搭建自己的“多轮驱动模型”。细分消费场景成东鹏发力重心就行业发展而言,2024年,我国的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已顺利突破了千亿大关。且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也乐观预计2029年,我国能量饮料的行业规模将超越1800亿元大关(按零售额计算)。另就消费频次而言,随着健身、运动文化的快速兴起,能量饮料的产品标签也渐渐摆脱了“加班”等刻板场景,开始在运动健身、电竞娱乐、户外社交等场景中广泛应用。相关数据显示,消费风向的转变、使用场景的扩张已经让我国单个消费者的能量饮料年均消费量增长到了68瓶,且预计在2024-2032年间我国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年增长率将高达8.9%。正因于此,面对需求日渐旺盛、多元的消费者,布局上市的东鹏也加大了自身的研发力度。进而在依托“东鹏特饮”加固传统能量饮料消费者黏性的同时,推出多款新品去渗透消费者的细分生活场景。

具体而言,“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句口号在过去的市场环境里,已经将“东鹏特饮”这一产品和“累”“困”两大生活场景绑定,并借助具象化的产品使用方向建立了认知护城河,为品牌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但对一家“预上市”企业而言,想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只做到“守正”,更要实现“出奇”。面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意在扩张的东鹏也推出了锚定运动、健身等暴汗场景的电解质水;锚定自律、轻负担饮食等低糖场景的无糖茶;锚定白领日常、提神醒脑等职场场景的即饮咖啡........这种种产品的出现,也预示着东鹏正从传统的能量饮料供应商向着多场景、多品牌的功能性饮品、健康饮品企业迈进。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在千亿级能量饮料市场中巩固份额,更能凭借新品类的拓展触达更广泛的消费人群,为未来的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东鹏上市有何“武功”傍身在数据层面,东鹏目前在全国的冰柜投放数量超30万台。其3200余家的经销商矩阵,更是让东鹏旗下的产品覆盖了约42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网点。除此以外,近期东鹏赞助体育比赛、布局直播带货、植入热门剧集的动作也进一步拉近了它和年轻消费者的距离,于多种消费场景中植入了自己的产品印象。

与此同时,东鹏此前规划的13大生产基地已有9个顺利投产。对供应链的长期投入,也在让东鹏产能升级的同时,降低了企业本体的调度、补货成本,可以让品牌以一个更为灵活的姿态应对不同地区的消费喜好。和过去的自己对比,今天的东鹏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营收副引擎矩阵”;和可预计的多元化市场生态对比,东鹏也已经为不同的产品建立了各异的生活消费标签。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鹏此次重启上市计划无疑有着更为扎实的地基、更为清晰的战略规划。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东鹏在能量饮料领域的龙头地位,还是企业本身持续增长的业绩表现、不断完善的产品矩阵,都会成为它在资本市场吸引投资者关注的重要筹码。与之相应的,随着上市进程的稳步推进,东鹏能否借助资本的力量进一步巩固优势、加速拓展,于竞争愈发激烈的饮料市场中书写更精彩的篇章,也值得我们去持续关注。参考:澎湃新闻:东鹏饮料二度递表港交所:超八成收入来自单一产品,边买理财边融资新京报:招股书失效后,东鹏饮料再度递表港交所证券时报:从“场景覆盖”到“惯性养成”:东鹏饮料的场景化战略破局逻辑金融界:千亿能量饮料市场爆发!中国人均消费仅0.93升,美国9.6升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