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银行80亿募资落地,国有股占比超五成

500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近期,河北金融监管局对廊坊银行29.09亿股新股募集方案的批复,不仅为这家区域城商行注入了逾80亿元资本活水,更标志着其完成了从国有参股到国有控股的根本性转变。国有股占比跃升至57.37%的股权重构,正推动廊坊银行在公司治理领域实现深层次变革,为其穿越经营周期、回归高质量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股权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此次变革的核心引擎。作为廊坊市最大国企的廊坊控股,通过受让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9.99%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一举措既是地方政府强化金融管控力的关键布局,更是对廊坊银行发展价值的有力背书。此次募资对象锁定廊坊域内及河北省属优质国企,进一步夯实了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这种股权集中化趋势既契合当前中小银行改革的行业方向,更能为银行带来稳定的资源支撑与风险抵御能力。尤为关键的是,国有资本的深度介入已初见成效——华夏幸福系225.75亿元债务由廊坊资管承接,显著提升了债务还款保障,为银行盘活资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治理架构的"分分合合"彰显了规范化转型的决心。"合"的核心是实现党委书记与董事长职务合一,新任掌门崔建涛兼具银行高管与党委负责人双重身份,其丰富的国有大行从业经历为治理规范化提供了专业保障。更具深意的是,廊坊银行已被纳入市委统一管理,干部考核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实施,这一安排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党管金融原则,为治理体系完善提供了组织支撑。

"分"的改革则直击过往治理痛点:空缺三年的行长职位终于迎来提名候选人付铁军,终结了董事长长期兼任行长的历史,实现了决策与执行的专业化分工;监事长与纪检组长的分设,则构建起更清晰的监督制衡机制,这一调整虽引发业界对时间节点的讨论,但本质上是完善内控体系的必要举措。联合资信已在评级报告中肯定其治理进步,认为在党的领导下该行治理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资本实力的跃升与治理革新形成了转型合力。此次募资将使资本金增长50%以上,大幅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与风险缓冲空间,这在银行业绩普遍回暖的2025年更具战略价值。参考汉口银行、绍兴银行等同类机构的转型经验,国有控股后资本补充与治理优化的双重作用,往往能推动资产质量改善与经营效益提升。尽管当前仍面临31.28%股权质押率、拨备覆盖率不足等挑战,但截至2025年7月总资产站稳3000亿元台阶的表现,已释放出企稳回升的积极信号。

国资控股的背书价值更将赋能长远发展。国有资本背景所传递的稳定性信号,能有效增强合作伙伴与储户的信任,在融资成本、资源获取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廊坊银行可依托廊坊控股在城市开发、园区运营领域的资源优势,深化对地方实体经济的服务,这种"政企银"联动模式已在乐山商行等机构的转型中被证明行之有效。随着关联交易占比持续压降,叠加行业资产质量改善的大环境,其经营指标有望逐步修复。

从行业视角看,廊坊银行的转型是地方中小银行改革的缩影。在《金融稳定法(草案)》明确地方政府风险处置责任的背景下,国资控股成为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重要路径。廊坊银行通过股权重构激活治理效能的实践,为同类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治理变革的成效需要时间检验,但国有资本的注入、治理架构的完善与资本实力的增强,已为廊坊银行勾勒出清晰的转型路径。随着专业化管理团队到位与内控体系完善,这家扎根廊坊的城商行有望逐步化解历史包袱,在服务区域经济中实现自身的涅槃重生,为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