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工智能能创造,能写能编,人又如何是“人”?

今天和“硅谷哲学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聊起人和机器的区别。我问他,如果人工智能能创造,能写能编,人又如何是“人”?

之后他说了一段话。

“我们会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我们会闲聊,说些有的没的‘small talk’,会陪伴生病的人,探索未知、享受玩乐,这些都是人类该做的事。但机器人不擅长玩乐,AI也不擅长浪费时间,它们的特点就是高效。“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任务就是继续探索、继续创造;实际上,我们还要为AI和机器人创造新的任务。”

这解开了我最近的困惑,就是关于”浪费时间“。我也会有懈怠的时候,会周末在家里犯懒,会一天过去了觉得什么都没干,然后又会有些愧疚,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可其实人性就是如此,人有情感,会有干劲也会失去动力,会迷茫也会重新出发。这才是人应该有的样子。

人甚至会懒,会放弃,会退缩。会浪费时间。

可机器不会。因为机器不擅长”浪费时间“。。

让人变成机器是不可能的,相反的,机器也永远无法成人。

凯文·凯利说,AI的局限依然十分明显,“我们可以列出AI能做的所有事,但它不能做的事其实更多。目前来看,AI连做饭、叠衣服、装卡车这些小孩能做的事都很难完成。”

也许真如他所说,现在的AI只能完成某些类型的认知任务,还有很多类型的认知任务是它无法胜任的。即便未来它能做到,其实现方式也会和人类截然不同。所以,AI永远不会和人类完全一样,它们始终会是不同的存在。而人类的角色,就是做好人类本身。“

这就像另一位计算机专家今天和我说的,”信任“。他说我们两个人坐在一起谈话,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他不能算认识我,可因为他知道我是为谁工作,他知道我有礼貌,我对着他微笑,我有足够的教育背景,可以和他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等等。

在这一瞬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建立了。

但类似的信任,也只专属于人。

关于科技的讨论,最终归于哲学。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