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思妍丽、集齐前三甲!美丽田园734家门店背后的“豪赌”与考验

2025年10月15日,港交所上市公司美丽田园(2373)抛出12.5亿元收购方案,将行业第三大品牌思妍丽收入囊中。这是继2024年并购奈瑞儿后,这家美业巨头又一震动市场的动作——交易完成后,美丽田园将同时手握行业前三品牌,门店总数飙升至734家,较上市时实现翻倍,直营活跃会员突破20万大关。

在4850亿元规模的中国美容服务市场,这场收购的意义远超简单的规模扩张。据赢商网数据,在汇聚高净值客群的20个高线城市456家核心商业物业中,美丽田园与思妍丽已联合进驻191家,覆盖率高达42%。“这本质是对稀缺商业资源的战略卡位,”行业分析师指出,“高端美容的竞争核心,正是对一线商圈黄金点位的掌控力。”

500

此次交易的对价结构与估值逻辑暗藏争议。12.5亿元总价中,66.9%以现金支付,剩余33.1%通过发行新股完成,发行价28.71港元较前五日均价折让超21%。尽管卖方SYLHolding接受了股份分期解锁安排,但市场对股份稀释的担忧未完全消散。

更值得玩味的是估值计算过程。估值师选取四家可比公司(剔除企业价值近零的奥思集团),以22.7倍P/E、1.7倍EV/Sales为基准,叠加33.81%流通性折扣与13%控制权溢价后,得出13.95亿元估值,略高于交易对价。但思妍丽的财务数据难以支撑高增长预期:2024年营收8.48亿元,增速从2023年的44.8%骤降至3.7%,虽实现8.1亿元净利润,但盈利稳定性存疑。

500

最令投资者不安的是无业绩对赌条款的缺失。在美容行业并购中,这一保护机制已成标配,而美丽田园此次“裸奔”收购,意味着若思妍丽业绩滑坡,商誉减值风险将完全由股东承担。“这违背了成熟并购的风险管控逻辑,”清扬君尖锐指出,“相当于将整合成败完全押注管理层能力,而非法律约束。”

美丽田园管理层试图用奈瑞儿的整合案例打消市场疑虑——后者净利率从2023年6.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10.4%。但思妍丽的整合难度远超前者,

美丽田园、奈瑞儿、思妍丽均定位高端市场,客群重叠度较高。CEO连松勇虽以“金融街双店年收8000万”为例证明共存可能,但如何划分客群分层(如按消费力、服务偏好)、避免内部价格战,仍是未解难题。

500

思妍丽19家医美门诊中17家与美丽田园门店同城,为资源整合创造条件。但公司计划三年升级半数门店,按单店千万级投入计算,总耗资将达数亿元。叠加5.1亿元并购贷的利息压力,资金链面临考验。思妍丽6万会员将为美丽田园带来44%的会员增量,但医疗业务24%的渗透率能否提升至30%目标,取决于客群消费习惯的匹配度。“生活美容会员未必愿意转化为医美客户,”业内人士提醒,“强行导流可能损害品牌口碑。”

这场收购标志着高端美容行业进入“大鱼吃大鱼”的整合深水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美丽田园已占据行业前三席位,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收入贡献超60%,将加速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但与爱尔眼科(1167亿市值)、华熙生物(262亿市值)等医美巨头相比,美丽田园的规模仍有差距。

长期来看,美丽田园的“并购扩张模式”面临双重隐忧:一是管理半径扩大导致的效率下降,二是高线市场饱和后的增长瓶颈。若无法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标准化服务体系释放协同效应,单纯的规模扩张可能沦为“负重前行”。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场交易短期内将带来股份稀释压力,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从48.77%降至45.70%。长期则取决于三个关键节点:2026年1月并表后能否实现40亿元营收目标、医疗业务渗透率提升幅度、多品牌毛利率差距是否收窄。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收购,而是对行业规则的重塑,”一位机构投资者表示,“若整合成功,美丽田园有望成为首个突破百亿营收的美业巨头;若失败,则可能陷入商誉减值与品牌内耗的泥潭。”这场豪赌的终局,或许需要3-5年时间才能揭晓。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