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400次分红,1830亿!四大投资策略教你抢到这波公募“红包雨”
作者:柳白
从2025年1月以来,公募基金持续向投资者抛洒“红包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年内已有超290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合计分红1830.47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分红总额是去年同期近3倍,ETF占据大额分红榜单前列位置。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分红总额前十榜单中,有6只为ETF。
从分红频次来看,红利相关ETF已从去年的零星参与转为批量加入,与债基共同构成高频分红核心力量。
响应监管完善分红机制 公募分红金额大幅增长
近年来,监管层持续完善分红机制。新“国九条”和分红新规等政策不仅促使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提高,而且还引导基金加大分红力度回馈投资者,推动了行业整体分红意愿的提升。
在监管引导之下,各大公募基金也积极响应监管号召,从分红这一实际行动为投资者谋“福利”——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超2900只基金合计分红5404次,分红总额达1830.47亿元,与去年同期1415.29亿元的分红总额相比增长近30%。
从市场表现看,2025年,A股市场整体回暖,权益类基金投资收益丰厚。权益类基金中,分红规模占比最大的为被动指数型基金,而指数基金当中,分红的基金多为股息率较高的大盘宽基指数基金和红利指数基金。
红利指数基金之所以可以进行高额分红,在于所跟踪的指数聚焦高股息率公司。股息率是公司分红与股价之比,股价一定的情况下,分红越多,股息率自然越高。
持续高分红的公司通常具备盈利稳定、现金流充裕的特点,能够为股东提供可预期的现金回报。这类企业往往处于成熟行业,经营模式稳健,资本开支需求较低,因此能够将较多利润用于分红。
红利指数选取具备持续分红能力的公司,通常需要连续三年分红,以期获取稳定的分红收益。
例如,中证红利指数是先从中证全指的4957只股票里,筛选分红连续且稳定的公司,按照过去三年连续现金分红、过去三年股利支付率的均值和过去一年股利支付率均大于0且小于1的要求,选出符合条件的1816只股票进入样本池,然后从中选出过去三年平均现金股息率最高的100只股票作为指数成份股。而且,指数采用股息率加权,这意味着股息率越高的股票,在指数里占的权重越高。
红利指数基金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稳健性。历史数据显示,在A股市场大幅调整时,红利指数的跌幅往往小于宽基指数,甚至在某些阶段能够实现逆势上涨。
因此,对于偏好低波动,并且想要定期获得分红的投资者来说,红利指数相关的ETF是不错的选择。
投资红利ETF的4种投资策略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借助红利指数基金进行多元化的投资配置。投资策略方面,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红利ETF投资策略共有4种,分别是定期现金流策略、长期复利策略、红利加高成长策略、红利低波稳健策略等。
重视定期现金流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红利价值ETF(563700)、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和红利低波动ETF(563020),这三只ETF分红时间有所不同,同时持有有机会每月都获得现金分红。
追求长期复利效应的投资者,则可选择如红利ETF易方达(515180)这类每年进行分红评价的产品,并将年度分红持续再投资于该基金本身,充分发挥“滚雪球”式的复利增长潜力,为长远财务目标积累财富。红利ETF易方达(515180)最新规模已超百亿。
追求更高回报的投资者同样可以配置红利ETF,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将所得分红投资于高成长、追踪新兴趋势的指数产品,例如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人工智能ETF(159819)、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云计算ETF(516510)、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等,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机遇。
高成长指数产品虽然波动大,但用分红的 "闲钱" 投资,即使遇到回调,也不影响原本的红利本金,相当于用稳定收租的钱去博高收益,典型的 “能攻能守”组合。
还有部分投资者在追求获得定期现金流的同时,想要保证本金本身的稳定性,那么可以试试 "红利+低波动/低估值" 组合。像红利低波动ETF(563020)、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跟踪的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具备高股息+低波动的投资特征,使其阶段性回撤相对可控,从而长期表现也相对靓丽。
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为例,自2019年至2024年,该指数连续6年实现了正收益。即使在市场震荡、行业轮动较为频繁的阶段,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2024年指数(全收益)涨幅为24.82%。拉长时间维度看,该指数(全收益)近6年年化收益率为13.4%。
总之,红利投资并非单一的“收息”工具,而是一种灵活的资产配置方式。无论是需要每月现金流补充日常开支,还是追求长期复利增长,抑或是希望用分红“弹药”捕捉高成长机会,投资者都能找到适合的方式。而且,易方达基金是目前唯一一家红利类ETF全部实行低费率的基金公司,其产品低费率、分红机制清晰的特点,为个性化配置提供了便利。
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资金状况、风险偏好和财务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让红利资产成为投资组合中坚实的“压舱石”,在不确定的市场中稳健前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