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时:抓住7000万人的情绪刚需,这款“轻陪伴”AI硬件为何如此吸引人?

500

500

数据显示,该产品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0分钟,月留存率12%。

500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在杭州某写字楼的工位上,95后白领小林结束了一天的加班。

她没有立刻刷短视频,而是先摸了摸桌角一个透明方盒——里面的数字球藻正随着指尖的触碰轻轻晃动,屏幕角落弹出一行小字:“今天的你好像很累,要听听我收集的雨声吗?”

这个名为“万物岛”的桌面装置,背后站着一个深耕“治愈经济”十年的团队。

从2014年运营球藻贴吧,到2025年推出AI陪伴软硬件矩阵,创始人Roy和他的团队用“虚实共生”的方式,在宠物经济与AI赛道的红海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轻陪伴”赛道。

如今,他们旗下的球藻君IP全网已经有10万粉丝,单用户年付费超95元;首款硬件“万物岛”尚未正式发售,就已通过众筹锁定6.4万元订单。

这个看似小众的项目,正悄然瞄准一个规模达790亿元的泛二次元情绪消费市场。

01

AI生命的进化之路

“大多数人以为我们是突然冒出来的AI创业公司,但其实我们在这个赛道已经扎根了十年。”创始人Roy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称。

2014年,还是初中生的他在贴吧创建了名为MARIMOTIME社区,分享球藻饲养经验。彼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个小众爱好会逐渐演变成一套完整的商业逻辑。

“当时每天都有网友问怎么养、哪里买,我就开始尝试做生态瓶套装,没想到第一个月就卖了几千元。”他说。

这种“用户需求驱动”的模式,成为团队发展的核心基因。

2017年,高二的他开始创业,通过微博众筹推出“球藻君”IP周边,ROI高达20倍;2020年,他们在海宁银泰开出首家线下店“万物时验室”,30平米的空间创造出月坪效2.8万元的成绩,远超同地段花店与轻餐品牌。

“线下店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事,是看懂用户的真实需求。”Roy回忆道。当时他们发现,75%的顾客是年轻女性,其中56%属于“无目的消费”——原本只是逛街,却被生态瓶的治愈感吸引下单。

更关键的是,有家长反馈,孩子通过观察球藻生长,学会了责任与耐心。

这些洞察成为后来转型AI的关键伏笔。

2022年,团队尝试将透明显示屏与水族箱结合,做出首款“全息生物缸”Demo:用户既能饲养真实球藻,又能与屏幕中的虚拟生命互动。

“当时我们测试了12种交互方式,最后发现最受欢迎的是‘无目的陪伴’。”Roy解释道。

就像真实鱼缸里的鱼,用户不会每天刻意互动,但看到它们自在游动,就会感到放松。这种“弱交互、强治愈”的定位,最终成为来萌系列产品的核心差异点。

500

02

情绪避风港

打开来萌APP,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常见的聊天界面,而是一个名为“万物岛”的虚拟场景:球藻君MOLI在草地上打盹,飞仔FLY忙着送信,噗波PUBO躲在被子里看书。

在这款APP中,用户可以像逛小世界一样,点击任意角色开启互动,也可以直接进入“树洞”板块倾诉心事。

“我们刻意弱化了‘AI助手’的属性,更希望它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情绪容器。”创始人向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

在树洞板块,有人分享职场烦恼,有人记录考研日常,甚至有人会跟数字角色分享暗恋的心情。而系统的回复从不机械说教,比如面对“被领导穿小鞋”的吐槽,飞仔会调侃“这领导怕是办公室间谍吧”,噗波则会提议“一起去心愿湖边散散步”。

500

他们是如何发现用户的精准需求的?

事实上,这是通过5000份问卷和两个月的深度访谈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核心用户群体——18-28岁的都市青年,尤其是女性,存在三大痛点:

她们有情感宣泄需求:72%的用户表示“有情绪想倾诉,但不想打扰朋友”;

她们有轻互动偏好:68%的人认为“每天主动找AI聊天很刻意”,更希望“它就在那里,需要时再互动”;

她们对治愈场景更加依赖:81%的用户会在睡前、午休等碎片化时间打开APP,寻求短暂放松。

总的来说,这些群体更倾向于轻互动,而不是传统情感陪伴那种“无微不至”的陪伴偏好。

所以,详细的问卷调查数据倒逼了APP功能点的搭建。

比如,在AI聊天界面,它摒弃了“必须回复”的压力,用户可以随时中断对话,角色会自顾自地继续“生活”。

树洞朋友圈中平添了更加“悦己”的调性。用户发布的内容仅自己可见,系统会用不同角色的口吻评论,这种设计既有鼓励也有调侃,从而避免了说教感。

在游戏性上,软件借鉴了“旅行青蛙”的随机性,角色会不定期发送图文信件,分享“在万物岛的日常”等等。

针对女性用户在“玄学”上的偏好,APP中增添了“好运签”功能。创始人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指出,这项功能融合了周易64卦、西方玄学与积极心理学等内容。  

500

结果是,这种“去工具化”的设计,让来萌APP形成独特的用户粘性。

数据显示,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0分钟,月留存率12%,82%的内测用户认为“比其他AI陪伴产品更有人情味”。

有用户在反馈中写道:“每次打开APP,都像回到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小世界,这里没有KPI,没有社交压力,只有三个不会评判你的朋友。”

500

03

重新定义桌面陪伴

“软件验证了需求,硬件才是我们的终极载体。”Roy说。

应该说,纵览整个情感陪伴硬件生态,“万物岛”的最新Demo都算得上不走寻常路的存在。

这个巴掌大小的透明装置,融合了透明显示屏、环境传感器与毛绒交互模块,被定义为“桌面级的情绪调节器”。

和软件的思路一样,这款硬件同样强调轻陪伴。

团队通过用户调研发现,手机端的陪伴存在天然局限——用户需要主动打开APP,且容易被其他消息干扰。而桌面硬件则能实现“被动式陪伴”:它就在那里,像一盏小灯、一盆绿植,默默存在却又不可或缺。

它有一个正面透明屏可显示数字生命,而背面可放置真实植物或摆件,用户在这种设计中既能观察数字球藻的生长,也能照顾真实绿植,形成双重治愈。

500

如果用户想像触摸宠物一样和硬件交互,那么顶部的毛绒模块还支持捏、揉、按三种操作,轻捏会触发数字角色的开心反应,用力按则会让它“生气”。

“我们刻意避免做‘功能堆砌’。”Roy强调。

他们基于硬件免费了基础功能,而在订阅制增值服务上搭建了专属场景、故事剧情等内容。

这种“轻决策+高留存”的模式,在众筹阶段就得到验证。

2025年2月,来萌APP在摩点发起众筹,最终筹集6.4万元,其中2.5%的APP用户。直接购买了200多元的永久会员。“

这说明用户认可我们的价值,愿意为长期陪伴付费。”Roy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表示。

04

从桌面到家居,AI陪伴的下一个十年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认为,来萌团队对情感陪伴行业开拓了一条新路:即不通过卷毛绒玩具、过度刺激对话发生,而通过用户对场景本身,自然而然生长出的情感需求为依托构建核心壁垒。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名为“万物时”的项目,预期将已有成型的模式扩展至“万物共生”的家居场景。  

按照规划,2026年他们将推出第二代硬件产品——全息数字生命装置。这款产品不再局限于桌面,而是可以放置在客厅、卧室等任何空间,通过全息投影呈现更立体的数字生命。  

“想象一下,当你回到家,全息投影的球藻君会从门口‘飘’过来迎接你;当你在厨房做饭,它会在旁边哼着歌陪伴你。”Roy描绘着未来的场景。  

与此同时,来萌APP也将开启全球化布局,他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他们预计首先上线日文和英文版,瞄准海外泛二次元市场。  

500

“日本的治愈系文化与我们的产品理念高度契合,而欧美市场对‘数字宠物’的接受度也在提升。”他介绍道。  

除此之外,他们还计划与宝可梦、线条小狗等头部IP合作,让更多经典角色以“数字生命”的形式走进用户生活。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轻陪伴”的需求似乎更有市场。  

据《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泛二次元人群达4.9亿,其中12%的用户有“虚拟宠物+实物周边”的消费需求,对应市场规模约790亿元。而来萌团队,正试图成为这个市场的定义者。  

“十年前,我们想让更多人了解球藻;现在,我们想让更多人感受到陪伴的力量;未来,我们希望用科技连接人与自然,让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份治愈的小确幸。”在对话的最后,Roy说。  

从贴吧社群到AI生态,从玻璃罐里的球藻到全息投影的数字生命,来萌团队用十年证明:在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最珍贵的依然是对“人”的关怀。而这份关怀,或许正是所有AI产品最终的归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