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截至目前,29个省份化债了近2万亿
为了防风险,今年地方政府计划发行总额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2万亿元存量隐性债务,从而实现债务展期降息,缓解地方偿债风险。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今年10月16日,有29个省份累计发行约1.99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下称“化债额度”),基本完成今年2万亿元隐性债务置换计划。
按照去年的公开信息,中国计划在2024年、2025年和2026年每年让地方政府发行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合计6万亿元。目前2024年和2025年已经完成既定债务置换计划,合计约4万亿元,剩余2万亿元债务置换额度待发。
上述6万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额度已经在去年11月一次性分配至各省份,分配原则是根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按照全国统一比例,分配相应化债额度,以体现政策公平性,形成稳定化债预期。简言之,隐性债务规模越大的省份,获得的化债额度越大。
从不少省份公布的预算调整方案看,地方将获得的上述化债额度平均分配至三年(2024至2026)逐步发行。因此,2025年,29个省份发行的债务置换额度基本与去年一致。
具体来看,2025年江苏省共发行2511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化债额度位居各省之首。根据此前江苏省财政厅公开信息,江苏省获得上述6万亿元化债额度中的7533亿元,计划分别在2024年至2026年每年发行2511亿元,这将大大缓释当地化债压力。而目前2024年和2025年江苏已经完成既定化债额度发行计划。
此外,今年湖南、山东、贵州、河南、四川5地发行的化债额度均超1000亿元,分别位居第二至第六;湖北、安徽发行的化债额度逼近千亿元,其他省份发行的化债额度低于千亿元。
广东和上海是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地区,且完成这一任务,因此在上述6万亿元化债额度中,没有获得化债额度。北京化债额度也比较低,不足百亿元,这与此前宣布纳入隐性债务清零试点有关,其隐性债务规模小。目前仅河南今年发行的化债额度明显低于去年。
今年河南发行的化债额度为1150.8亿元,低于去年的1227亿元,这也意味着河南尚有约76亿元化债额度待发行。
随着上述化债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大幅减少,地方节约了一大笔利息,因为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利率明显低于隐性债务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