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腾优们,越来越难了

500

文/狗蛋分蛋

最近,“腾讯视频VIP账号设备超限封禁”的事儿,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刷屏。

起因,是有人在网上晒了张截图,自己的腾讯视频VIP账号,被平台以“累计在4台设备上播放”的理由,封禁了七天。有类似遭遇的网友不在少数,一石激起千层浪。

追剧狂魔铁柱,平时也没少被这事儿困扰。

尤其是用手机看剧,想切电脑用大屏看的时候,即便手机后台退出,也会在电脑端被提示“设备超限”,必须等个15分钟才能继续登录。频繁发生,体验差不说,打工的牛马下了班,能有几个15分钟。

事件发酵后,腾讯视频第一时间做了回应,表示“相关规定旨在防止灰产”。

所谓“灰产”,主要指的是账号分享,闲鱼上,就有不少卖视频会员的,往往是几个人用一个账号,卖号的商家在中牟利,消费者用便宜的价格,享受会员权益。

此举会直接影响平台的利益。

可部分网友觉得,平台规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防止“灰产”只是一个方面,最终目的,还是给高级会员做促销。

比如封号截图里,最显眼的,除了红色的“安全保护”提示,就是下方的开通SVIP按钮。

500

而且,关于封禁,腾讯视频规定,用户有2次手动解除的机会,当机会用完时,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升级至SVIP或购买家庭卡

这就更让人怀疑,所谓规定是在变相搞“强制消费”。

其实,不止腾讯视频一家,如今市面上主流的长视频平台,都有类似操作。

比如优酷,VIP会员登录设备总量限定为3台,允许2台同时在线播放;

爱奇艺基础的黄金会员,仅支持1台设备同时登录并播放,解禁需要升级;

还有芒果TV视频会员,只允许1台设备同时使用,升级为SVIP才支持3台设备同时使用。

这种情况,早在2023年就已经出现了,最早是腾讯视频和优酷起头,将会员等级分为了VIP和SVIP,主要区别就是“可使用的设备数量”以及“是否可全端播放”。

那为什么这次,影响这么大?

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用户积怨已久。

这几年长视频平台因为会员服务和权益调整的原因,屡次成为舆论焦点。

比如,2023年的爱奇艺投屏事件,平台限制黄金VIP会员的投屏清晰度,被老粉告上法庭。同年,腾讯视频、优酷也因为限制投屏功能被集中吐槽。

去年5月,《墨雨云间》大结局时,优酷推出需额外付费24元的“大结局收官礼”,被说是“套娃式收费”。

类似的还有爱奇艺的超前点播、腾讯视频的超前点映等等。

10月,某知名短视频创造团队,揭秘长视频平台存在画质虚标,问题涉及多个平台。只是没过多久,揭秘视频就被全网下架。

今年9月,又有网友发现,包括腾讯视频在内,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广告实际播放时长,普遍超过其标注的倒计时,120秒的广告,可能要125秒才能播完,网友表示遭遇了“赛博鬼秤”。

500

这些事件,很大程度上,消磨了用户对于长视频平台的好感。

第二,权益缩水的同时,会员费在疯狂增长。

狗蛋简单统计了一下近几年主流平台会员价格涨幅情况:

爱奇艺,2020年11月近5年首次调价,连续包月从15元涨至19元。2023年至2025年间经历"三连涨",黄金VIP连续包月从25元涨至35元;

腾讯视频,2021年4月首次调价,连续包月从15元涨至20元。2022年4月再次调整,连续包月从20元涨至25元;

优酷,2022年6月连续包月价格从20元涨至25元;

权益却出现了“收缩”:

爱奇艺,2024年11月12日调整:新黄金VIP会员同时播放设备数由2台降为1台 (登录设备数不变);

腾讯视频,2024年12月16日调整:新VIP会员账号限制从“5台登录,2台同时播放”降为“3台登录,1台同时播放”,臻彩视界4K调整为SVIP专属;

芒果TV,2025年3月25日起,新订阅的会员同时使用设备数量由原来的2台改为1台。

钱花得越来越多,服务却越来越逼怂,难免让人有种当了冤大头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长视频平台作妖,用户们可以说是一点就着。

用户们的积怨,爱腾优们肯定也知道,这些操作的背后,其实是长视频面临的困境。

长视频平台背上一直有“三座大山”:

成本高、内容难做、用户付费意愿低。

这也导致大部分平台,至今还没有实现“稳定盈利”,比如爱奇艺,虽然这几年开始挣钱了,但交出财报经常是“神一时,鬼一时”。

今年爱奇艺没有现象级爆款剧集,财报就偏差,第二季度更是出现了营收利润双降——

总营收为66亿元,同比下滑11%,净利润为负的1.337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正的6870万元。

还有进入“剧荒”的腾讯视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平台付费会员数为1.14亿,同比、环比均下滑300万。

长视频平台挣钱,主要靠两个业务,一是会员费收入,二是广告收入。

用户们的付费粘性,往往是非常低的,当平台缺失爆款,这部分收入就会瞬间流失,像爱奇艺,二季度营收下滑,很大原因就是内容不足,会员服务收入同比下降9%所致。

过去,对平台而言,更稳定的营收来源,往往是广告,但这两年也不稳了。

主要原因,是短视频平台的冲击。

相比于长视频平台,投流短视频见效快,转化率更高,变现路径更清晰,已经成了广告主们的新宠。

比如乳制品行业,有数据显示,2024年行业投向短视频平台的广告预算比例从19.8%提升至37.2%,而分配给长视频平台的比例从24.5%降至17.1%。

在这样的局面下,长视频平台想要增长,越来越困难。除了做好内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涨价,或者通过缩减权益,创造新的付费点。

当年《狂飙》大火,为了追剧,铁柱咬牙掏了25块钱会员费,这也是铁柱第一次开视频网站会员,后面一发不可收拾。

小红书上有类帖子,主题是“你第一次开视频会员是为了什么?”有网友和铁柱一样,是碰到了心仪的剧集。

有人是为了看剧时,可以跳过120秒的广告;

有人是想支持正版,为内容买票;

还有网友说,老妈想追剧,但是舍不得开会员,自己开了给老妈用,让她开心开心。

总之,用户付费的初衷,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内容,这也应该是长视频平台在追求增量时,应该保持的初衷。

至少不能让澳门某威尼斯商人钻了空子。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