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要上市了:“贩卖”公开数据,毛利率超90%
企查查准备上市了,10月10日,公司的招股书披露了。
这公司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用过他们的产品。
简单来讲,企查查做的主要是商业大数据的收集、加工工作。跟企查查业务类似的公司还有不少,比如天眼查、启信宝以及百度旗下的爱企查等。
之前,这个行业其实还相对神秘。
企查查的招股书,算是首次详细向公众公布了这个行业的运作模式、盈利状况、市场规模等等。
招股书里有意思的点非常多,我们来一条一条看。
01
毛利率超90%堪比茅台,净利率堪比粤高速
首先震撼我的是企查查的毛利率。
2022年到2024年,企查查主营业务毛利率从87.24%,升到了88.81%。今年上半年,突破了90%,达到90.73%。
90%的毛利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拉了下Wind数据,A股5000多家公司,有毛利率数据的公司里,毛利率超过90%的,一共只有30家,毛利率超过70%的,也不到200家。
白酒“天花板”贵州茅台,2024年的毛利率是92%左右。
企查查毛利率跟茅台差不多了。
企查查的净利率也不低。
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营业收入3.75亿元,净利润1.72亿元,净利率超过45%,而且这几年还在持续提升。
这个净利率水平,跟拥有广佛高速等资产的高速公路领域“印钞机”粤高速A差不多了。
02
C端用户贡献收入大头,“概不赊账”
企查查做的是商业大数据生意,具体是先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做成产品卖给用户。
下面这个商业模式,有助于大家理解:
企查查的数据来源是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行业协会等公开披露的企业信息。企查查通过爬虫自动访问、抓取数据,再进行加工。
因为这些数据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企查查几乎不需要为此付费。
但面对用户,企查查免费功能能查的信息非常有限。要进一步了解信息,你得开VIP,业务模式由此形成了闭环。
C端用户贡献了企查查绝大部分收入。
招股书显示,2024年度,公司C端会员类产品收入高达5.34亿元,占会员类产品收入的89%,占公司总收入的75%。
企查查的C端会员价格不低。1年VIP要388元,1年SVIP要1800元。
企查查还说了,公司这几年产品涨价了,说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自身产品有较强的定价权。
企查查也在大力开拓B端业务。这里也有刚需市场,比如银行放贷要查企业的信息,律所打官司要查信息,媒体也要查信息。但整体上,企查查目前B端业务占比较低。
B端业务做得比较好的是启信宝,这是合合信息的产品,没错,就是“扫描全能王”的母公司。
2024年,合合信息商业大数据业务中,B端产品收入1.5亿元,占收入大头。
(合合信息2024年财报)
企查查目前的应收账款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公司说,主要是公司的C端业务都是先收费后开通服务权限,而B端业务也是收款后开通相关服务权益,基本上不存在应收账款问题。
感叹下,这真是门好生意啊。
03
数据出错频繁,提示安全、隐私问题
既然数据是“爬”来的,就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是数据准不准,甚至错误;二是数据安不安全、合不合规。
企查查数据错误问题导致的乌龙事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一些相关方,甚至因为企查查的数据错误,导致出现声誉、业务等方面的损失。
数据安全方面,企查查在展示数据前,会做一定处理。
但在招股书里,企查查也坦陈,因为数据来源复杂多样,且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仍在不断强化、细化,公司仍可能存在因未能充分识别并剔除敏感信息而引发的侵犯个人隐私、未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风险。
另外,企查查的信息来源都是公开的。企查查可以爬,其他企业也可以爬。竞争将是企查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目前,企查查的竞对天眼查、启信宝等,发展也都很不错。
04
两年分红3个亿,2023年度分红占利润的77%
企查查在2022年、2023年进行了两次分红。
2022年向所有实缴股东现金分红1亿元,2023年现金分红2亿元,一共3个亿。
按照公司的说法,这是因为公司的创始自然人股东陈德强等,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8000万元,再加上要对员工持股平台出资3000万元,合计1.1亿元。
企查查说,公司通过分红的方式,解决创始人的缴税和出资需求,并响应外部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诉求。
虽然没有规定公司上市前不能分红,但上市前分红,的确是IPO中很敏感的一个问题。
去年3月,证监会在《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严查严防拟上市企业突击“清仓式”分红。
2024年首单IPO被否的公司胜华波,就出现大额分红问题。该公司在2019年-2021年分别现金分红1.20亿元、1.65亿元、2000万元,合计分红3.05亿元。
企查查2022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9亿元、2.6亿元,合计4.5亿元,分红3亿元合计占比达到了67%,尤其是2023年度,占比达到77%。
但企查查上市后的分红计划是,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三年累计分类利润比例不少于30%。
这可没有公司前两年分红慷慨。
05
账上现金丰富,但准备募资15亿
企查查的现金流非常好,账上资金很丰富。
截至2025年6月30日,企查查账上货币资金有1.2亿元,其中大部分是银行存款。
更大头是交易性金融资产,高达16亿元,这部分主要是12个月内到期的结构性存款及银行理财产品。
企查查表示,公司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用阶段性限制货币资金购买期限短、风险低、流动性强的理财产品,有利于提升资金收益水平。
理财没啥问题。
但企查查这次准备募资15亿元。
账上躺着大笔现金,上市前进行了分红,再通过IPO募集一笔,这样的案例我们也看过很多了,这次又多了一家。
06
IPO募资约4成用于发工资
企查查IPO募集资金的使用计划,更有意思。
公司计划的项目共有4个,合计拟投入募集资金大概15亿。
(企查查募资使用计划)
我仔细看了下各个项目的具体使用计划:
比如拟投资4.6亿元的“C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有3.1亿是人员投入,占比近70%,也就是招人、给项目人员发工资。
真正的设备费、云资源费用等都是零头。
“B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类似,拟投入1.7亿元,其中人员投入接近1.3亿元,占比76%。
稍微好点的是“多模大数据库升级项目”总投资3.7亿元,人员投入1.15亿元;“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拟投入5亿元,人员投入4859万元。
算下来,企查查这次15个亿的募集资金里,有大概6个亿是准备用来发工资的,占比约40%。
我又去对比了下合合信息,公司2021年的招股书里披露的募资计划中,也有3.5个亿用于“商业大数据C端产品和B端服务研发升级项目”。
但合合信息该项目里,用于给技术人员发工资的资金,只占27%,明显低于企查查。
当然两家公司的体量、经营模式可能有差别。
但在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募资中这么大一笔用来发工资,企查查需要更明确给市场和监管解释。
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企查查未来第一轮问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