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假人区,被赵露思玩明白了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露思回宫,火力全开。
《许我耀眼》毫无预热空降,开播飞速突破30000大关,更是一跃成为腾讯现代剧历史第一。
说是熹妃回宫真不为过,虽说露思的现偶一向能打,但前有抑郁症争议后有直播退圈风波,能这样杀回来,实属不易。
赵露思也再证其腥风血雨体质,剧播出后,大家都在讨论赵露思的妆容、穿搭和演技,甚至还有网友锐评,整部剧就像是赵露思一个人的换装小游戏。
剧呢也是争议不断,先是被质疑内娱版《安娜》,后来又被说是拼好剧,疑似融梗不少热剧。
是否融梗,此处暂且不论。但“拼好剧”三字,倒是精准概括道破了它的皮相。恶女人设、豪门斗争、假面夫妻、追妻火葬场…… 所有热门元素每样都浅尝辄止地来了一点,琳琅满目,量大管饱。
现偶现在不景气,很大程度上源于观众不满剧中的悬浮感,尽管故事背景设定在都市,却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真实感和代入感。
只是,在这种塑料感极重的短剧手段之余,《许我耀眼》又有着一些自己的聪(ji)明(zei)。
它假,但它要的也是假。
剧作刻意将整个剧时刻包裹在一种光鲜却廉价的粉色泡沫中,力图营造出一种劣质又精致土的氛围,希冀以假打假,带出关于“真”的剧作内核。
却因为对“假”的刻画都太“假”,拉了个大的。
剧的设定如下:
我的父母是假的。
女主许妍(赵露思 饰)是新闻学高材生,上学时就勤工俭学,毕业后进了电视台做节目,虽然职场上偶有同事的刁难,但凭借她的能力和韧性,事业发展尚算顺利。
然而她为了嫁入豪门,机关算尽。她精心编织了一套谎言,将自己包装成高知家庭出身,声称父母是远在国外的大学教授,甚至雇人假扮父母,进行了各种排练,只为让谎言天衣无缝。
我的爱情是假的。
这样一个有能力、能吃苦、有事业心的女主,费尽心思攀附豪门,你或许会以为她是一个目标明确、将豪门视为跳板的女主吧。
Nonono,许妍不为豪门,只为豪门里的那个人。
现代灰姑娘邂逅王子的浪漫童话难道不真?
因为它又试图展现童话故事暗黑的那一面。男主沈皓明(陈伟霆 饰)就差把“我心里有鬼”写在了脑门上了。怎么看都不像很爱女主的样子,身体僵硬,台词生硬,仿佛一个AI在机械地执行系统指令。
两个人秀恩爱的时候,更是刻意得仿佛在演一出拙劣的双人戏,生怕观众看不出他们的关系有多“塑料”。
全员假人,假壳里有野心又有难得一见的几分真心,这种设定本可以做得有张力,但因为对这“壳”的描画过于劣质而充满了戏剧缩力。
好比所谓豪门。
《许我》对于上流社会的塑造,很像我初中写的言情小说,公式都对但毫无肌理。
温峥嵘饰演的豪门婆婆,堪称刻板印象的化身,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儿媳妇嗤之以鼻。第一次见面,她便毫不掩饰轻蔑,不让许妍坐下,甚至让她像佣人般去拿外卖。
更狠的是,她还特意请来门当户对的千金,羞辱坐在旁边但是完全融不进富人世界的许妍。
对付刻板的富人,只能用刻板的“装腔”。
她要求假父母熟记基本信息,确保他们举止得体。并“非常有见地”地套上了自《寄生虫》以后的扮富公式:
遮掩气味。
一对满身穷人气息的演员就被许妍改造成了谈吐得体、气度不凡、游刃有余的高知父母。
若说这一桥段在快节奏的剧情下,尚能让人接受,甚至带点荒诞的趣味,但接下来智斗豪门婆婆的剧情,让人完全置身无脑短剧。
许妍没凹高知家庭出身前入不了婆婆的眼,正面突破无望,她便剑走偏锋,转而攻略婆婆的社交圈,拿下了婆婆的好姐妹,不愁不能收获婆婆的认可。
而怎么做到这一切呢?答案是用真心。
虽然许妍拿的是恶女人设,但是恶女身公主心,许妍就像白雪公主驯服小动物和七个小矮人一样,先是搞定嘴碎却好说话的富婆1号,获得富太太都想讨好的富婆2号爱昆曲的情报。
接着,许妍果断报班学昆曲,废寝忘食地钻研,更是超绝不经意,成功吸引到富婆2号的注意,进而让婆婆对她刮目相看。
当然,过程不能一帆风顺。许妍在见家长时,还是被婆婆抓住了破绽,亲生父母怎会不知女儿不吃鸡蛋?
但用真话骗人才是最高级的骗术。
她坦白自己撒了谎,但谎言只是为了掩盖原生家庭的不幸,是为了让你们相信她来自幸福的家庭,实际上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真心的关爱。一番真情流露,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触动了婆婆的恻隐之心。
虽然很多东西是假的,但对爱的追求是真的。
emmmm怎么说呢。
七分假三分真的野心家确实容易动人,但因为“假”的部份不够真,导致“真”的部份很廉价。
最终观感就是,披那么多皮,这剧还是想给女主安上了一个无比古早的苦情灰姑娘人设。
再看下去,更是处处是佐证。
小时候许妍因患先天性心脏病被父母无情抛弃,寄养在姥姥家;即使后来病愈被接回家,父母的偏心却如影随形。
从小到大,一切好的东西都要给姐姐,许妍始终是被忽视的那一个,即便她成绩优异,父亲却宁愿供成绩平平的姐姐上大学,也不愿支持她追求梦想。
正因在原生家庭中饱受不公,许妍对纯粹的爱充满了渴望。
男主在她生病时送她去医院,为她贴上创口贴,便让缺爱的许妍深深沦陷。她全心全意爱上男主,即便这份爱需要她用谎言伪装身份、忍受周围的冷眼,甚至男主根本没有为自己家人接受许妍出任何力,许妍依然义无反顾。
这些设定,可以说总带一股诡异。
尽管剧中诸多情感关系漏洞百出,人物行为都是刻板套路,但女主对情感的真实一直保持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洁癖。嫁进豪门不图钱只图爱,而豪门那个人呢,完全是一个霸总挂件,既没有多爱女主,也没有多少人格魅力。
空洞的真爱和遍布全剧的虚假——伪装的身份、浮夸的豪门、冷漠的原生家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奇特的对比。但有许妍假名媛攀豪门的故事兜底,这种假不违和,反而给剧的前半部分带来一种诡异的和谐感。
但这显然属于歪打正着。
赵露思这次的角色确实是有新鲜感的,是内娱蛮缺少的角色类型,假面夫妻的设定也足够吸引人。
这部剧在“假”的层面下足了功夫,却止步于表象的虚假,辅以演员相得益彰的假人演技,营造出一种精致土的独特气质。
说它主打爽文,豪门攻略的戏码经不起推敲,草草收场;说它是创业剧,女主的创业线却老套陈腐,拿的是高额投资,走的是高端路线,结果搞成以女主为中心的家庭作坊;
若标榜大女主,更是无稽之谈,嘴上喊着大女主口号,但一边是咪蒙式的女人要又争又抢,要提升自己向上择偶,一边又是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个女性的救赎地,永远在性缘关系之内。
这部剧显然知道自己漏洞百出的叙事和人设,索性选了一条安全却有效的路,向着癫的方向一去不回头。
假面夫妻演不下去后,突然不装了。
其实,男主(之前自认为)根本不爱许妍,娶她只因她有野心、有能力,能当上新闻主播为他撑门面、拓展人脉,还好拿捏。
他甚至早就识破许妍的假身份,却将计就计,利用这点确保她不会离开,一心为他效力。而许妍发现男主根本不爱自己,还有个私生子后彻底死心,一门心思要离婚。
传统的追妻火葬场,就是男主追悔莫及追回女主,好无趣好无聊,而《许我耀眼》加入发疯文学,好好玩。
两人撕破脸后,反而告别了之前伪人一般的相处,仿佛站上了吐槽大会,疯狂输出。
你以为的甜蜜偶然,我装的。
你念念不忘的创可贴心动点,不过是秘书买的。
你以为我懂你的那些瞬间,其实我都觉得是无病呻吟。
而许妍显然更胜一筹,一句装老钱风给我们霸总气得眼镜都摘掉了。网友热评两个人气得面相都变了。
一个破防的男人盘活了这一潭死水的假面夫妇,变身对抗路夫妇。
这时候剧也不装了,彻底变成了酣畅淋漓的爱情游戏二人转,所有人事物都成了play的一部分。果然现偶最后的结局都是《以爱为营》。
之前好不容易攻略成功的豪门婆婆、弟弟,甚至许妍的姐姐和亲友团统统成了助攻团。
后面更是沉醉在追妻火葬场中发了狠忘了情。两人实力演绎嘴硬心软。清醒的时候,一个坚决要离婚,一个想求和又拉不下脸。
结果,醉酒的时候,直接本性暴露,亲得火热,姐姐姐夫拉都拉不开,之后还给婆婆撞见了。
而且难评的是,过去能打动我们的浪子回头还是深情至尊宝,现在是国潮外卖成精了。
破案了,前半部费尽心思铺垫的配角群,原来只是为这场爱情大戏准备观众啊。
但话说回来,这种“发疯”虽然好玩,却也暴露了这部剧的根本问题,它不敢来真的。
都说《许我耀眼》的剧情和《安娜》像,都是底层灰姑娘靠着谎言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但《安娜》显然坦荡很多。
诱墨的谎言源于纯粹的虚荣、野心与不甘。她要做人上人,为此不惜盗用身份、欺瞒世人。她的复杂正在于此,观众能理解她身处底层的不忿,也为她一步步走向迷失而揪心,还能从她最终骗人骗己的结局中窥见社会深层的病态。
《安娜》中的“假”自有深意,假的装久了也能成真,但最终无论是真是假,唯有“有用”才具价值。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故事,刻画她向上攀爬的得失交织,可怜又可恨,令人既唏嘘又深思。
但《许我耀眼》不同。
它用奇观式的原生家庭和嫁入豪门过分强调了许妍的可怜,这样一个值得被爱、应该受到最好的爱补偿的女孩竟然被如此对待。
而她的每一次所谓“恶女”的争抢,都要被一个“好女孩”的动机所中和与净化,所谓的“黑莲花”内核,仍是古早苦情灰姑娘的配方。
许妍的谎言被赋予为姥姥、为真爱的正当动机,剧中刻意回避她的虚荣或野心,执意将她塑造成纯洁无瑕的受害者。即便她撒谎、伪装身份,也不过是为守护被爱的权利,这种动机让她的“恶”显得牵强,缺乏说服力。
剧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当许妍发现自己无法从这段婚姻中获得真爱时,果断提出离婚。这一刻本该是真正独立的起点,却很快被后续的追妻火葬场拉回性缘关系的主线。所谓的觉醒,终究不过是霸总爱情的另一重变奏。
内娱大女主的创作范式,无法容纳一个真正小人物的灰色灵魂,也难以触及社会现实的复杂纹理,最终仅剩一抹精致却空洞的泡沫。整部剧像一场看多了霸总短剧后产生的关于爱与被爱的幻想。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粉丝会打出“好女人得到名声,坏女人得到一切”的slogan。这恰恰精准概括了既要又要的拧巴内核:既要做道德完人,又要当人生赢家。
这盘“拼好饭”也映照了内娱创作的窘境,在短剧浪潮与流量焦虑下,创作者既想迎合爽感,又不敢跳出偶像剧的安全区,产出的作品只能是这种在“真”与“假”之间反复横跳的缝合怪。
但拼好饭能一时填饱胃口,吃多了就该“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