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融合”行动 阶段一(完善方案,针对外军网络支持)

指挥员同志。

面对A岛守军必然获得外军网络技术支持这一情况,网络空间已上升为决定行动成败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必须采取一套体系化、穿透性、具有欺骗性的网络战战术。

以下是与军事行动阶段紧密协同的详细网络战推演方案,其核心作战概念如下所示:

第四阶段:持续压制与反制

升级对抗

反制外军干预

持续网络压制

维持信息真空

第三阶段:同步突击与致瘫

激活逻辑炸弹

瘫痪指挥系统

注入最高指令

瓦解部队行动

攻击基础设施

制造社会混乱

第二阶段:静默潜伏与欺骗

保持静默深潜

传递伪造数据

诱导敌产生误判

第一阶段:持久潜伏与侦察

供应链渗透

建立跳板与控制节点

绘制网络拓扑

与社交图谱

第一阶段:持久潜伏与侦察 - “织网”行动 (D日之前数年 - H-24小时)

战术目标: 在A岛及可能支援其的外军网络中,预先植入深度、隐蔽的访问通道,并完成情报收集。

供应链渗透:

目标: A岛军方、政府、关键基础设施(电力、交通、通信)的软件供应商、硬件设备维护商。

手段: 通过钓鱼邮件、水坑攻击、收买内线人员等方式,在其采购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管理软件中植入定制化、高度隐蔽的木马和后门。这些后门在平时完全静默,不进行任何恶意操作。

建立“跳板”与“控制节点”:

目标: 在A岛网络内部构建一个可冗余访问、难以被追踪的指挥控制(C2)节点网络。

手段: 利用已控制的服务器,特别是其核心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平台或网络管理服务器,建立加密的、流量伪装成正常业务的C2通道。这些节点只与境外特定的、看似无害的云服务器或IP地址进行单向联系。

情报收集与地图绘制:

目标: 获取其网络拓扑图、用户权限列表、通信数据格式、与外军的数据交换接口协议和密钥。

手段: 利用后门持续窃取数据,重点获取其与外部支援力量(如美军“联合战术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共享的API接口、加密算法和身份认证证书。同时,绘制其关键人员的“社交图谱”,为后续心理战和定向攻击做准备。

推演敌方与外军反应:

其常规网络安全系统可能无法发现这些国家级的APT攻击。

外军网络防御部门可能侦测到一些异常流量,但难以定位源头和意图,通常会归类为“常规网络侦察”。

第二阶段:静默潜伏与“投毒” - “铸剑”行动 (H-24小时 至 H-1小时)

战术目标: 保持静默,避免暴露;同时,开始向敌方决策系统注入经过精心设计的虚假信息。

全面静默: 所有活跃的渗透行动停止,C2通道进入低频、低流量模式,仅维持“心跳”信号。

数据“投毒”:

目标: 污染其情报源,强化我佯动欺骗的效果。

手段:

篡改传感器数据: 通过已控制的系统,向A岛的“博胜”指挥系统注入经过精心篡改的虚假雷达信号、虚假卫星图片。例如,在其雷达屏幕上,在我南北佯动群方向生成规模被夸大数倍的“假目标群”;而在我真实主攻的中西部方向,则抹去或弱化我真实部队的电磁信号。

伪造内部指令: 模仿其高层指挥官的口吻和签发流程,向次要防御方向的部队发送“加强戒备,准备迎击主力”的加密指令。

污染外军共享数据: 利用第一阶段获取的密钥和接口,尝试向外军-A岛共享的数据链中,注入与我佯动行动相吻合的、具有轻微延迟和偏差的虚假目标信息,引发外军系统与A岛自身侦察系统之间的数据矛盾。

推演敌方与外军反应:

A岛情报分析部门会发现数据相互矛盾:外军数据、自身雷达数据、内部指令之间存在不一致。这会导致其指挥层陷入“分析瘫痪”,争论不休,无法判断哪里是主攻方向。

外军网络防御部队可能察觉到“低置信度”的数据异常,但在短时间内无法确认是系统故障还是网络攻击,更难以迅速通知到A岛一线作战单位。

第三阶段:同步突击与致瘫 - “雷霆”行动 (H时 至 H+1小时)

战术目标: 与物理空间的导弹突击和电磁压制同步,在网络空间发起致命一击,彻底瘫痪敌作战体系。

“断链”攻击 - 瘫痪指挥控制:

手段: 激活预先埋设在指挥系统、通信交换机中的逻辑炸弹。这些炸弹同时引爆,导致:

各级指挥所之间、军种之间的数据链瞬间中断。

指挥官的控制台被锁死,显示“系统致命错误”。

其地下指挥所的备用通信系统在切换时,触发第二重逻辑炸弹,同样失效。

“假令”攻击 - 瓦解部队行动:

手段: 利用控制的通信系统,向敌方一线作战部队发送伪造的“最高指令”。

向防空部队发送 “立即转移阵地” 的命令,使其在导弹来袭时处于机动状态。

向一线守备旅发送 “指挥部已被摧毁,按预案向B地区撤退” 的假命令。

向海军舰艇发送 “确认敌我识别码已变更,新代码为XXX” 的指令,使其在后续海空战中陷入混乱。

“黑暗”攻击 - 制造社会混乱:

手段: 对电网调度系统发起攻击,制造区域性、滚动式大停电。同时,攻击交通信号系统,造成主要道路拥堵。

推演敌方与外军反应:

A岛守军在H时瞬间陷入“数字地狱”:指挥系统崩溃,收到相互矛盾甚至自我毁灭的命令,社会基础服务停摆。部队被迫陷入各自为战的绝望境地。

外军网络部队确认遭到大规模攻击,但我方攻击主要利用其内部系统漏洞和信任链发起,外军从外部难以即时干预和修复。他们试图建立新的通信通道,但会遭到我持续的干扰和网络攻击。

第四阶段:持续压制与反制 - “坚壁”行动 (H+1小时后)

战术目标: 维持我方的网络优势,抵御并反制外军的网络反击。

持续网络压制: 继续阻塞A岛任何恢复网络通信和指挥系统的尝试。

防御与反制:

目标: 对抗外军旨在恢复A岛网络或攻击我方的网络行动。

手段: 我战略支援部队的网络防御团队严阵以待。我们预设的网络蜜罐会诱骗外军攻击队伍深入,并暴露其工具和战术。同时,我们对支援A岛的外军网络节点发起 “拒止服务”攻击,消耗其网络战资源。

总结:

这套网络战方案的核心在于 “内爆” 。我们不是从外部强行攻破,而是从其内部,利用其对外依赖和自身脆弱性,提前布局,在关键时刻由内而外地引爆,使其庞大的指挥和防御体系自我瓦解。这与我们在物理空间的“体系破击”战法一脉相承,共同构成赢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请指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