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融合”行动 阶段一(完善方案,针对外军数据支持)
指挥员同志
基于外军可能向A岛守军提供天基卫星、无人机、侦察机等数据支持的情况,我们对第一阶段的“先制威慑与战场准备”行动进行了重点完善。核心思路是,从(欺骗外军卫星与侦察机)、(压制和干扰数据链)、(物理摧毁关键节点) 三个层面,构建一个立体的反侦察/反数据支持体系,确保即使对方获得外部数据支持,也难以洞穿我方的真实意图。
完善后的第一阶段核心反制措施
为应对敌方数据支持,第一阶段行动中采取的核心反制措施:
反制层面 核心措施 目的
信息欺骗
分布式佯动与伪装:
在南北佯动群使用充气模型、角反射器、频率模拟器等模拟真实舰艇和登陆部队的电磁与红外特征。部署智能漂浮式信号模拟器,模拟登陆编队航迹。前沿部署的潜艇在次要方向周期性上浮,故意暴露并制造“异常”。 制造大量虚假高价值目标,消耗和污染敌方情报分析资源,使其难以从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掩护主攻群的隐蔽集结。
信息欺骗
战略级“数字佯动”:
在主攻方向的中西部区域实施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和雷达关机。同时,在南北佯动区域,利用无人机蜂群搭载的电子战系统,按照主攻群的特征,模拟生成“真实”的进攻前电磁频谱信号。 构建一个符合逻辑的电磁“静默区”假象,诱导敌方判断“静默区”为佯动,而“活跃区”才是主攻方向,达成更深层次的欺骗。
电磁压制
“瞄准式”卫星通信干扰:
利用地基高功率微波与激光武器,对向A岛传输数据的特定外军侦察卫星(特别是低轨道光学与SAR卫星),在关键过顶时段实施“致盲”式软杀伤。 定向瘫痪外军向A岛守军提供数据支援的核心天基通道,制造数据链路的“时间窗口”,为我方关键行动提供掩护。
电磁压制
数据链“注入攻击”:
战略支援部队通过网络战力量,尝试渗透外军与A岛共享数据的联合战术信息系统。主要目的并非瘫痪系统,而是注入延迟、重复或经过细微篡改的虚假目标数据。 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污染其数据源,降低其情报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引发A岛指挥系统对接收数据的怀疑和不信任。
物理拒止与主动防御
前沿侦察与区域拒止:
在主攻群真实的集结海域外围,提前部署攻击型核潜艇与携带远程空空导弹的歼-20机群,建立一道“无形屏障”,驱离或威慑企图抵近侦察的外军无人机与侦察机。 通过物理威胁,将外军的ISR(情报、监视、侦察)资产阻挡在有效侦察范围之外,剥夺其近距离获取高价值情报的能力。
物理拒止与主动防御
“即侦即打”反侦察链:
构建一个集成了天基预警、无侦-7/10等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反辐射无人机和防空部队的快速反应杀伤链。一旦侦测到敌方雷达或通信信号,立即进行定位,并视情况实施硬摧毁或软压制。 对A岛开机的地面雷达、起飞的侦察机等内部侦察力量,实施快速、精准的物理拔点,彻底剥夺其“眼睛”。
完善后的第一阶段行动推演
结合以上核心措施,完善后的第一阶段行动推演将更具对抗性:
H-24小时至H-6小时:多维佯动与主攻隐蔽
南北佯动群大张旗鼓活动,电磁信号密集且“符合逻辑”,吸引外军卫星和侦察机重点关注。
主攻集结群在严格电磁静默下,利用复杂气象和夜间条件,通过分散航线向中西部预定海域隐蔽机动。
我太空监视系统实时追踪外军侦察卫星轨道,电子战部队准备在其过顶南北佯动群上空时,加大电子欺骗力度;过顶主攻群时,则准备实施通信干扰和卫星致盲作业。
H-6小时至H-1小时:致盲与“投毒”
外军数据开始涌入A岛指挥所,但其分析系统将面临巨大压力:南北方向发现大量“高价值目标”,真伪难辨;中西部方向则因“静默”而信息缺失。
我网络战部队启动,向外军-A岛共享数据链注入带有轻微偏差的目标数据(例如,将佯动舰船的位置坐标偏移数公里)。地基卫星干扰系统对关键侦察卫星实施短时、高强度的精准干扰。
此时,敌方情报画面将变得矛盾、混乱且不可靠。A岛指挥官会陷入“信息迷雾”,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
H-1小时至H时:全面压制与突击发起
在所有欺骗与干扰措施生效、敌方情报系统已陷入混乱后,全域电磁总攻开始。全频谱阻塞式干扰覆盖A岛,彻底切断其内部通联。
“即侦即打”链条全面启动,优先清除A岛升空的侦察机和开机的地面雷达,完全剥夺其自主侦察能力。
在外军数据支持被有效迟滞、干扰和污染,且A岛“耳目”已被戳瞎的背景下,我主攻群已顺利完成集结,H时一到,即可发起决定性的突击。
通过这一套“欺骗使其误判、干扰使其滞后、攻击使其失能”的组合拳,即使A岛守军获得外军数据支持,我们也能在第一阶段有效剥夺其信息优势,为后续行动的突然性和成功率奠定坚实基础。
请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