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联想巨头齐聚,云迹科技16日正式挂牌上市,抢滩具身智能赛道
科技牛市中,一家齐聚了阿里、联想集团、腾讯、启明、携程、沸点等巨头的机器人公司即将登陆港股市场,注定了这将是不容低调的事件。
其上市甚至被市场视为近期港股科技板块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据官方披露,10月8日,以18C标准申报港交所上市的云迹科技(02670.HK,简称“云迹”)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正式开启全球招股。

公告显示,云迹拟发行690万股H股,其中95%为国际配售,5%为香港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售价95.6港元,募资净额为5.9亿港元,将于10月16日挂牌上市。
据悉,这是港股18C上市章节改革后,今年以该规则递表后首家通过聆讯的特专科技公司。一旦上市,云迹科技将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只是结合企业基本面实情来看,云迹机器人概念不错,可业绩一般;投资情况来看,有绿鞋,无基石。上市后其短期表现可能更多依赖新股身份和多巨头众押的机器人概念预期,中长期仍需继续加油。
先发押注服务智能体赛道,腾讯、阿里多巨头站台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具身智能应该是众多科技实业企业不容错失的机遇。
而云迹早在多年前就展现出前瞻性布局。。资料显示,云迹成立于2014年,于2021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造,专注于商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目标是做“全球领先的服务智能体生态”。
至今,云迹已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陆续推出了包括“润”系列和“格格”系列在内的三代机器人产品。
更重要的是,在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之初,云迹便迅速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形态——复合多态机器人「UP」。该产品具备使用工具、理解分配任务及多机协作能力,属于高灵活度的复合型机器人。
截至目前,云迹的产品与服务组合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是构成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基础的硬件及模块产品,涵盖YJ-机器人、YJ-AIoT组件、YJ万物工具仓模块及智能控制模块等硬件基础;二是AI数字化系统,涵盖基于AI的机器人基础服务与智能体应用。这些布局使其在具身智能赛道上积累了明显的技术与产品先发优势。
云迹在具身智能赛道中积累的技术和产品先发优势显而易见。
更让人称道的是,云迹的远见也在很早就获得了众多科技大佬的认可。据天眼查APP资料,云迹在IPO前已经经历了8轮融资,累计融资额约12亿元人民币。包括阿里、联想集团、腾讯、启明、携程、沸点等全球知名科技大厂都是汇聚其中,显示其投资机构阵容的豪华。
而这背后,关键是云迹汇聚了一众行业精英,使得创始团队兼具深厚技术积淀、多元管理经验以及产业资源。
资料显示,创始人支涛出身机器人世家,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学位,是具备十余年传感器与自动化经验的“理工女”,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被视为“技术派与业务派结合的创业者”。
联合创始人吴明辉为北京大学本硕博连续毕业的人工智能领域连续创业者,创办过秒针系统、明略科技等估值超百亿的企业;联合创始人胡泉拥有逾20年企业管理经验,曾任尼尔森副总裁、秒针系统COO,现为公司“二把手”;联合创始人李全印则具备近20年互联网科技及十余年机器人项目管理经验,曾任秒针系统产品副总监。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本轮人工智能产业浪潮爆发之前,云迹的发展路径并不那么清晰,前行艰难。这一点透过云迹有接近四年未有新融资入账的实情,也可窥探到一些。
云迹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21年12月,彼时投后估值为40.8亿元。这段长达四年的融资空窗期反映出资本市场曾对其前景持谨慎态度,企业融资难度较大;而眼下由于前期融资签的对赌协议快到期了,云迹必须逆势而上,冲击港股上市。
据悉,目前云迹面临18.7亿元的赎回负债,而2024年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05亿元,存在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所幸,随着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产业机遇逐渐明朗,云迹此次赴港上市的行业背景更为坚实。
此时,科技大佬们的押注也为其赴港上市增添了强烈的色彩。截至此次IPO前夕,其股权结构非常清晰:腾讯持股9.09%,联想持股4.22%,携程持股2.69%,阿里持股2.94%。而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支涛直接和间接合计掌握约36.52%的投票权,经营管理的话语前很稳固。
进驻3.4万酒店,机器人商业版图扩张中
来到基本面层面,云迹目前的商业路线仍处在初步探索期,业绩规模不太凸显。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毛利分别为3927万元、3916万元、1.0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4.3%、27%、43.5%,显示经营效率的显著改善。
来到2025年后,随着更多商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出现,其业绩继续释放。今年前5个月其营收再次同比增长18.9%至8833万元。
而这背后,酒店场景依旧市场主要收入来源,为其贡献了超九成收入。数据显示,2022年其酒店收入占比达70.1%,2023年直线飙到95.1%,2024年降至83%,今年前五个月重回93.2%。
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全年,以来自中国酒店场景的收入计,云迹科技排名第一,且占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份额的13.9%。而排名次子的四家企业市场份额加也只有这么多,约为13.5%。
截至2025年5月31日,云迹机器人覆盖的酒店数量累计已增加到 34,000+家,医院数量累计达到150+家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云迹继续努力将商业场景从酒店场景拓展至医疗、工厂等更多终端场景中,并在上半年取得不少进展。前五个月,其来自技术领域的收入为83.6万元,上年同期为45万元;来自医疗机构领域的收入为105万元,上年同期为93.4万元;来自工厂领域的收入为55.5万元,上年同期为29.7万元。
更重要的是,云迹科技正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前5个月其来自智能体应用(即HDOS)业务的收入355.1万元,同比激增194%,收入占比也从1.6%提升至4%。这意味除第一收入曲线即硬件机器人外,其具备高毛利率的第二收入曲线也已开始逐渐发力,后续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层面,云迹2022年-2024年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33亿元、1.2亿元、2756万元,今年前5个月期经调整净亏损为2680万元。处在亏损期,但亏幅明显缩窄,不过这显然不是云迹目前的重点。
作为一家正在进入商业拓展期正轨的科技企业,商业规模的扩张成效重要性远高于盈利能力的兑现。
也因此,除了头顶18.7亿赎回负债压力刺激外,巨大的研发投入也是刺激云迹此次赴港上市募资的内在原因。根据资料显示,其此次IPO募集资金的3.54亿港元用于在未来五年持续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以进一步改进公司机器人智能体技术,并提高公司产品及服务的通用性及适应性;约1.77亿港元用于在未来五年提高公司在中国境内外的商业化能力;约5900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