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牌再出发!同仁堂医养赴港IPO,剑指中医医疗第一股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瑰宝,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中医医疗市场展现 出广阔前景。作为拥有356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集团近年来不断拓展大健康产业版图。
最新消息显示,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医养”)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同仁堂体系又一家上市公司。

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浮出水面,这家成立十年的医养集团如何借助资本力量打造中医医疗服务新模式。
同仁堂系第四大上市平台,收购扩张驱动增长
同仁堂医养成立于2015年,是同仁堂旗下一家中医医疗集团,按照连锁医院、基层连锁医疗机构(包括门诊部、诊所及社区卫生机构,均为独立医疗机构,持有不同类别的执照或证书进行执业)及互联网医院三个层级构成自有和管理医疗机构。
同仁堂医养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通过线下线上一体化服务网络,同仁堂医养触达和服务遍及全国各地的客户。
同仁堂医养以知名品牌「同仁堂」为依托,以优质的药品为支撑,汇聚和整合在线线下医疗资源。
招股书显示,同仁堂医养的财务表现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成长轨迹。从2022年至2024年,同仁堂医养营收从9.11亿元增长至11.75亿元,同期实现了从亏损923.3万元到盈利4619.7万元的转变。
这一扭亏为盈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的外延式并购策略。
2022年,同仁堂医养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各65%股权,两家公司随即成为业绩支柱。2022年至2024年二者总计收入分别约为1.99亿元、3.60亿元、3.74亿元,分别占当年同仁堂医养总收入的21.9%、31.2%及31.8%。
不仅如此,2022年至2024年,两家公司的毛利占到同年公司总毛利的44.8%、44.6%及41.3%。在二者的推动下,同仁堂医养由此迅速扭亏为盈。
然而,并购带来的增长有代价。2024年同仁堂医养收购上海承志堂、上海中和堂后商誉账面值高达2.63亿元,同比增加63.4%;2024年,同仁堂医养的资产净值为7.07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达37%,远超市场公认的30%安全线。
从业务角度来看,同仁堂医养的业务模式建立在“医养结合”的概念上,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疗服务相结合。公司建立了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公司以0.2%的市场份额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市场规模占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总规模的46.5%。
此外,今年7月,北京同仁堂医养与美团医药健康正式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围绕中医健康产品供给、名医专家在线问诊、中医文化推广等探索深度合作,增强中医健康服务可及性。
市场份额分散,老字号的新赛道在哪?
目前来看,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具有高度分散的特点。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参与者数量从2019年的2525家增加至2024年的3614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尽管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但其市场份额仅为1.7%。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其市场份额更仅为0.2%,反映出行业高度分散的现状。
与同业对比,同仁堂医养的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5.7%、18.9%和18.9%。
这一水平不仅低于同仁堂集团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如同仁堂超40%,同仁堂国药66.1%),也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固生堂30.1%的毛利率。
政策环境变化是同仁堂医养面临的另一重要挑战。公司所有已开业的线下自有医疗机构和管理医疗机构均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其收入受到中药配方颗粒医保报销政策以及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等监管规定的影响。
此外,品牌授权风险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同仁堂医养的核心竞争力高度依赖“同仁堂”的品牌影响力,但公司与同仁堂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初始期限将于2026年4月24日到期。
虽然许可协议可续期三年,但若同仁堂或其附属公司此后不再持有同仁堂医养已发行股本总额33.34%以上,同仁堂有权终止商标使用许可。这一安排为公司的长期品牌使用权带来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挑战,同仁堂医养计划将上市募资用于扩充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偿还银行贷款以及作为营运资金。公司还计划在2029年底前收购5家营利性医疗机构,战略重点集中在北京、天津、长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
结语
纵观同仁堂医养的发展路径,资本运作与实体经营的结合已成为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关键课题。在中医药行业迎来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品牌价值,如何整合收购资产与自有业务,将是这家百年老字号新上市平台需要持续思考的课题。
随着港交所钟声的临近,同仁堂医养有望为中医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提供一个新的观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