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赛事遇上黄金周:中国假日经济的“新主角”

500

2025年国庆黄金周,中网门票销售突破8800万元,WTT中国大满贯带动石景山消费3.2亿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国庆黄金周假期已正式结束。八日长假同时也是各类规模的体育赛事举办的“黄金周”,2025年国庆黄金周的“假期赛事”布局更呈现了一番全新热闹景象。

 在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共同体》中,最新一集的“黄金周赛事”专题,由中国之声记者张闻、体育产业独立评论主理人张宾、体育大生意营销副总裁罗冉峰共同讨论,刚过去双节假期里,国内体育赛事如何成为假日经济的其中一根标杆。

500

现象一:大型国际赛事IP深度享受假日经济红利

2025国庆黄金周最焦点的赛事,当属网球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以及乒乓球的WTT中国大满贯。无独有偶,三项赛事都具有与国庆假期深度捆绑的特点。尤其是中网,自2009年开始将赛期覆盖至国庆假期期间。16年后,中网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网球迷欢度佳节的习惯性约定。

500

而上海大师赛则从2013年起开始局部覆盖国庆假期的尾段,2023年起则几乎全程覆盖黄金周,今年更加将赛期从9月底贯穿至10月中旬,与中网联袂实现假期大赛的交相辉映。

WTT中国大满贯虽然创立时间不长,但是从2024年首次落地起便瞄准假日经济而来。黄金周的游客出游热情加“国球”本身的超高人气,让WTT中国大满贯与中网形成另一维度的大赛交相辉映——作为国人骄傲的乒乓球与全世界最高商业价值的个人项目网球共享火热假期观赛激情。

黄金周期间几大焦点赛事的经济效应继续全面释放。例如中网不断刷新数据新高:截至10月5日,赛事门票销售额突破8800万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增加10%;赛期综合消费达到3600万元,比去年全赛期增长44%;特许商品销售突破1250万元,同比增长160%。WTT中国大满贯则实现衍生品销售额突破350万、带动石景山3.2亿元消费。

500

张闻在此基础上留意到,赛事的嘉年华式包装吸引到更多类型的消费人群走进相关赛事场景。中网售出大量不带钻石球场观赛权限的外场欢享票,WTT大满贯关公园有10.6万人次入园——中国体育从业者所梦寐以求的“体育是一种大众生活方式”,已经通过黄金周大赛群众的消费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成真。

张宾则指出假期激活赛事经济的两种方式。一种主要之于外地游客。北京、上海都是最热门的国内长假旅游目的地之一,这时候举行的赛事,也有机会吸引到更多的外地消费者。另一种之于泛赛事受众。“我印象中过去中网只有个别餐饮供应商,而现在整个园区里都是吃、喝、玩的丰富体验,这带动欢享票的受欢迎程度,大家可以完全冲着‘来玩’这个目的前往中网赛场。”

500

现象二:“业余”赛事更加“大众”

2025年,江苏省足球超级联赛的横空出世,令国内足球市场进一步展示了吸纳非传统球迷受众的能力。而正因为“苏超”“川超”“湘超”“鲁超”等地方业余足球赛事相继兴起,2025的国庆黄金周,业余赛事的万人空巷成为相较往年假期尤其具突破性的一幕。

以热度最高的“苏超”为例,黄金周期间“苏超”采取了“一周双赛”的机制,完成八强赛事。四场赛事的门票抽签中签率均在7%以下,可见大众观赛热情。南京队与连云港队的比赛再度刷新“苏超”上座纪录,有61355名观众涌入南京奥体中心。“苏超”的人气奇迹在假期继续抢眼。

500

罗冉峰认为,“苏超”等赛事的爆燃人气,其核心意义与大型职业赛事吸引多样化消费人群一致,就是更庞大的非核心体育群体,更频繁地走进一个体育场景,从而为这个场景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同时,“苏超”作为文体旅融合发展项目的代表,在老百姓纷纷走在路上的黄金周假期中,拥有更大的吸引人流潜能。此前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调研数据显示,近八成的“苏超”关注人群是所谓的“非传统球迷群体”。换言之,“苏超”的人气是建立在更多普罗大众的认同式参与的基础上;到假期期间,当“苏超”的娱乐盛事特性进一步彰显时,以江苏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也更容易被引导到赛事场景中,无论是场内观赛还是走进“第二现场”,都自然而然地成为赛事体验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这个黄金周,业余赛事聚合非核心体育受众的能力前所未有地提升。这让人不禁畅想,未来大众体育真正“大众化”后的蓬勃生机。

  

500

现象三:青少年体育渐成气候

黄金周假期中,暂时从繁重学业中脱身的学生们,自然也是假期经济的重要缔造群体。从常规逻辑来推断,既然假期能吸引更多人现场观看体育赛事,同理是否能激发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赛事活动?

罗冉峰对此持保留意见。他指出,尽管有包括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总决赛等青少年赛事,近几年都在黄金周期间举行,但是更多在假期期间举行的赛事,与其说是看准假期来办赛,倒不如说是综合各种因素后赛事时间刚好落在黄金周。“同类赛事的排期、相关认证协会意见以及场地等等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赛事举办时间的选择。有意识瞄准假期办赛、并寻求赛事IP与假期形成捆绑效应的青少年赛事,目市面上非常罕见。”

500

张宾同样认为,相对于已经颇具规模和声势的大型赛事,以及今年异军突起的业余足球赛事,青少年赛事的确还没与长假实现关联。张宾指出,不少青少年赛事可能反而更看中以暑假作为重要办赛节点,但实际上这个时间段方便孩子却不一定方便有固定工作的家长,尤其加上天气因素,不少室外项目也不适合在暑期举行。

而国庆黄金周则既有全家一同放假的日程便利、又有全国大部分地区刚刚清爽入秋的天气支持,如果有青少年赛事机构固定在这个时段办赛,既给予孩子和家长更便捷的参与体验,又能用假期的周期性特性助力赛事品牌形象的输出。张宾建议,青少年赛事多是采用“分站赛-总决赛”的模式,如果赛事机构能积极建构起周末办分站赛、黄金周办总决赛的机制,未来青少年赛事也有望成为假期赛事的亮丽风景线。

  

500

现象四:黄金周赛事资源尚未饱和

尽管202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体育赛事数量创下新高,但从整体赛程布局来看,中国职业体育在假期的市场潜能仍未被充分释放。

“假期赛事确实多,但从赛程布局上看,冷热不均的情况还是非常明显。”张宾指出,国庆期间中超处于休赛期,篮球领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受全运会备战周期影响,CBA原本的季前赛窗口被压缩。“其实这是职业篮球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的最佳时期。季前赛或表演赛不仅能增加地方球迷的参与感,也能扩大联赛的市场半径。”

500

张闻补充,要让假日体育经济形成稳定增长,还需在赛程统筹与政策协调层面投入更多智慧。“中超、亚冠、CBA这些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赛事,如果能集中在假期窗口推出高质量比赛,不仅能提升票房,也能让黄金周体育成为新的消费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假日体育经济要真正带动人流与消费流,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围绕核心IP进行长期培育,逐步构建赛事、文化、旅游、衍生品的完整生态。“中国的假期体育经济还在成长,但只要每年黄金周都有新的赛事热点,我们离‘体育假日文化’就会更近一步。”

从中网到“苏超”,从赛事经济到全民运动,体育正成为人们假期生活的重要选项。未来,当更多赛事与城市节奏相遇,中国的假日体育经济将释放更大的能量。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中网、WTT、苏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