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猪“进群”100天,用数据暴打唱衰的人

500

作者 | Tniniuo

编辑 | Sette

1

截至到今天,应该是阿里宣布饿了么、飞猪并入阿里电商事业部的第100多天。

闻旅当时分析这个消息的评论后台,很多人并不看好。

“高频带低频?伪命题!”

“流量再大有啥用?奶茶可以天天喝,你旅游能天天旅啊?”

“酒旅这玩意儿靠的是供应链,不是流量!”

“飞猪这波属于是强行搭便车,迟早翻车!”

吐槽烈度堪比饭圈。

结果呢?

十一黄金周过去了,OTA们默契的没有披露大盘数据。众所周知,大厂PR经常因为搞战报心力交瘁,哪怕业绩惨淡,也要研究以一个什么样的刁钻角度,证明自己还可以。

而一向安静如鸡的飞猪,却反手甩出一张黄金周成绩单。

500

简单粗暴。GMV涨48%——不是小打小闹,是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服务人次涨30%——不是虚的点击量,是实打实花了钱的人头。

全球酒店预订规模创新高,间夜量同比去年大幅增长78%——不是“有点起色”,是“起飞了兄弟”。

最骚的是88VIP用户订酒店,直接飙涨120%——这说明啥?说明最有钱的那批人,用脚投票,用钱包认可。

很明显,飞猪这一波不是“运气好”,而是“战略对了,执行狠了,用户认了”。

毕竟,数据不说话,但数据最响。

2

为啥”高频带低频”这件事在飞猪这里没有变成伪命题?

因为很多人对“流量”两个字,理解得太肤浅了,还停留在“人多就是王道”的原始阶段。

太天真了朋友们。

你以为流量是什么?是把用户强行拽过来,摁着头说:“这个酒店不错,你给我订!”——这不是流量,这是绑架。用户不傻,你逼他,他反手就删APP。

真正的流量协同,根本不是“我推你买”,而是“你正想买,我刚好在”。

说白了,就是“不打扰的温柔”。

淘宝是什么地方?是你每天不逛就手痒的线上大街。你在这买衣服、挑手机、囤猫粮、点奶茶……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现在,你刷着刷着,顺手就把机票酒店也订了。

500

这根本不是所谓“高频带低频”,而是“你生活的入口,我正好也占了个坑”。

飞猪、饿了么跟淘宝“拉群”,不是简单在淘宝APP首页多摆个图标,而是把自己像插件一样,悄悄塞进用户的高频动线里。

你不用跳转APP、不用重新登录、不用反复填身份信息——你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在“规划旅行”,你只觉得:“咦,又在淘宝上搞定一件事。”

链路短了,冲动就有了。这不是“强行嫁接”,是“场景融合”。

这种“无感切换”,才是真·协同。

它不是硬广,是软植入;不是强推,是顺路;不是你找它,是它刚好在你走的路上。

所以说,别再说“流量无敌”或者“流量无用”了。

流量有没有用,不取决于人多不多,而取决于:它出现得是不是时候,衔接得是不是顺滑,解决得是不是彻底。

这次,阿里算是把“流量协同”这四个字,玩明白了。

3

再说说那群“人民币玩家”——88VIP。

这帮人是什么概念?那是阿里系用真金白银和十年时间筛选出来的“人类高质量消费者”。他们不是来平台逛街的,是来收割的;不是来比价的,是来省心的。

本质上,他们不是在消费商品,是在购买一种“优先权”——我花的不是钱,是插队的资格,是选择的自由,是不用动脑的轻松。

而飞猪也把服务这群人的机会开放出来:客人的旅游需求在这里,我准备好了,你上不上车?

500

根据今天披露的新数据,到10月8号,那批和飞猪合作给88VIP定制专属优惠和权益的酒店,间夜量同比去年全部翻倍了,最高的直接干到了9倍……

这叫啥?这叫“投桃报李”。

你不是有钱吗?我给你尊重。

你不是有黏性吗?我给你特权。

你不是要体验吗?我给你全套。

本质上,这不是在做促销,是在搞“用户关系管理”。你把用户当自己人,他们给你当“行走的印钞机”。

传统互联网“撒网捞鱼”那一套也该过时了。以当前消费者的心智和认知水平,指望靠信息轰炸筛出几个冤大头?怕不是捞上来的全是羊毛党,真正值钱的大鱼早就游走了。

让有钱人觉得“这平台懂我”,比让他们觉得“这平台好便宜”,难上一百倍,也值钱一万倍。

4

所以你看,飞猪这次能跑出来,不是靠“蹭流量”,而是靠“接得住”。

淘宝给了入口,飞猪接住了体验;

88VIP给了人群,飞猪接住了权益。

话说回来,打铁要靠自身硬。“酒旅生意靠供应链”这话其实没错。给了流量没转化,大概率就是供给或者服务的质量有问题。

飞猪这么几年从纯靠流量撮合搞规模,转向靠供应链运营稳质量,说不上风餐露宿,也是结结实实地吃了做泥腿子的苦的。养兵千日,你的价值上来了,别人的手才会伸向你。

而这一切背后更大的母题,是阿里系在干一件事:把“电商平台”升级成“体验最优、消费者数量最多、消费频次最高的大消费平台”。

你不是来买东西的,你是来解决问题的。

你要旅行,我不只给你酒店,我还给你机票、门票、攻略、行前装备、行中外卖、行后修图……你所有需求,我都能接。

500

这才是飞猪进淘宝的终极意义:它不是来“被带动”的,它是来“补全生态”的。

让购物场景里增加一个完整的、高客单的、自带剧情的生活场景——旅行。

所以,阿里要搞的根本不是什么高频、低频的流量倒手生意。而是“全家桶超级大串联”。

你想啊,一个人决定去旅行,从念头升起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了一个庞大的消费链:

行前,你得买行李箱、防晒霜、裙子T恤、充电宝、自拍杆……

行中,你要订机票酒店门票(飞猪),打车去机场(高德),路上点个外卖(饿了么),晚上看个演唱会(大麦)……

行后,你还想把旅行见闻做成vlog(优酷:来!),甚至想买点特产送同事(淘宝:有!)

一趟旅行,就是一场持续数日、横跨“衣食住行娱”的超级消费马拉松。

而发现一家舒服的度假酒店,买到一套能打的户外装备,都有机会成为这个马拉松的发令枪。

阿里把“旅行”这个抽象的想法,变成了一个在同一个平台上可触发、可延展、可闭环的具象解决方案。用户不再需要切换五个App去规划行程,他只需要一个念头:“我要去玩”,然后在一个入口就能接住后续所有的需求。

飞猪给阿里带来的,不是GMV,而是融入了阿里的电商平台的蜕变过程,从一个“买东西的地方”,升级成“帮你生活的地方”。

当用户养成了“旅行?先打开淘宝看看”的习惯时。你说,这局棋,是谁赢了?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