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云医疗IPO:年利润不足1亿元,基层医疗服务商掉入“规模陷阱”?
医疗领域,最近冲刺港交所的不只有药企,还有基层医疗服务商的身影。
据悉,四川好医生云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医生云医疗”)已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海通国际与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这家公司的独特性在于技术驱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市场,打造了国内基层医疗行业唯一一个以数智化与AI辅助赋能的综合赋能平台,业务覆盖了检验、诊断、用药及诊疗一体化等全场景。
或由于精准抓住了广阔基层医疗市场的升级需求,好医生云医疗已展现规模化增长态势,但盈利压力依然沉重。
正值规模化发展的好时机
好医生云医疗在基层市场的确大有可为。
首先,我国基层医疗体量十分庞大。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拥有约163.6万家基层医疗终端,包括约104.0万家基层医疗机构、29.1万家单体药店和30.4万家中小连锁药店,到2030年基层医疗终端数量有望达到187.1万家。
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基层医疗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但这块巨大的市场也有非常明显的发展痛点。
好医生云医疗在招股书中重点提到以下方面。
一是普遍缺乏先进的检测及诊断设备。2024年,中国基层医疗机构总数约占医疗机构总数的95.2%,但其配置的人民币10,000元及以上医疗设备仅有13,210 件,约为中国医院的人民币10,000元及以上医疗设备总量(87,438件)的15.1%。
二是药品供应体系不健全。比如,基层医疗终端面临药品同质化的问题,大多数基层药店的产品种类少于大型连锁药店,主要聚焦于国家医疗保险目录所列的常见疾病用药,产品高度可替代。
三是对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诊疗能力相对不足。即使是常规的医疗服务,患者其实也更倾向于选择三级医院。
四是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不高,影响工作成效。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迫切需要人工智能助理等工具,以直接辅助诊断、提升效率并减轻工作量,同时实现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
上述升级需求也为基层医疗赋能服务行业带来发展机遇。面对多元化的市场痛点,能够提供涵盖整个业务流程(包括检验诊断服务、药品 直供服务和专病诊治服务)全面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无疑会占据较大优势。
而好医生云医疗的一大强项就在于综合性。根据招股书,好医生云医疗主要通过检验诊断解决方案、药品供应链解决方案、专病诊治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来全方位、一站式赋能基层医疗终端。这也是其业务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好医生云医疗已直接为超过660,600家基层医疗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包括超过389,300家基层医疗机构,271,300家基层药店。收入也水涨船高,于2022-2024年分别达到18.82亿元、30.65亿元、32.64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18.91亿元,上年同期营收为15.26亿元。
但利润表现则反映出好医生云医疗的发展步伐并不稳健。
不可忽视的盈利挑战
对于好医生云医疗而言,实现盈亏平衡并不容易。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该公司期内利润分别为-83.4万元、6247.9万元、3780.6万元和3577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达5610万元(未经审计)。

利润波动背后,一些经营挑战是客观存在的。
最绕不开的就是行业竞争。现阶段,基层医疗赋能服务业集中度较高。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4年,该行业前五大公司的收入占市场总规模的43.4%。
好医生云医疗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B2B平台及药品公司(分销商、批发商)。此外,近年诸多医疗健康产业从业者纷纷进行整合,创立规模更大、议价能力更强的医疗健康企业,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好医生云医疗的前景预测。
尽管好医生云医疗处在行业相对靠前的位置(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基层医疗赋能服务行业排名第二),但发展压力只增不减。目前该公司与现有或潜在对手的有效竞争取决于多项因素,如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吸引力、供应链及库存管理的效率、留存客户的能力等。
同时需要意识到,中国幅员辽阔,县级行政区域的人口分布相对分散,相关服务商要深入腹地提高自家产品及服务的覆盖程度和影响力,需要承担较大的成本。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好医生云医疗的销售及市场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62亿元、7.47亿元、6.98亿元及3.07亿元。
而与销售推广费用对比鲜明的是,好医生云医疗的研发支出则略显乏力,同期相关费用分别达到1143.9万元、848.9万元、754.9万元及1079.3万元。但要知道,技术赋能是好医生云医疗的一大竞争优势,相关投入不足,或对业务的可持续性产生不小的影响。
来源:医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