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沃土,苏商银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九月的东北黑土地上,沃得农机轰鸣作响,与金色稻浪交织成丰收的旋律。当北大荒的粮仓堆满沉甸甸的稻谷,当泰州蟹农老徐看着肥美的螃蟹装箱发往全国,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正从田间地头蔓延至千家万户。在这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背后,金融活水正悄然流淌,润泽万方。
作为扎根江苏的民营银行,苏商银行始终坚守普惠初心,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三农发展的各个环节,以精准化、专业化、数字化的金融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政策产品为犁:深耕三农金融沃土
服务“三农”,政策先行。健全的助农制度正是金融支农的核心保障。一方面,通过明确涉农信贷投放比例、简化农户贷款办理流程,可避免助农服务流于零散化,确保资源精准落地;另一方面,依托涉农风险补偿、尽职免责等机制,能有效打消银行 “不敢贷、不愿贷” 的顾虑,推动金融支农从临时性举措稳步转变为长效化行动。苏商银行积极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部署要求,将服务三农纳入战略发展核心,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政策供给,为金融助农筑牢制度根基。该行专门成立由多名领导及核心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将涉农服务责任细化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形成“领导小组统筹+普惠金融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确保支农政策落地见效。
在政策指引下,苏商银行持续优化涉农金融产品矩阵,既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又精准对接不同经营主体需求。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行推出定制化信贷方案,截至2025年6月末,已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余额6613.75万元,助力相关企业做大做强;针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研发“蟹融贷”“渔网贷”等场景化金融信贷产品,全流程线上操作,最快5分钟即可放款,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江苏兴化蟹农成先生便受益于此,夏季高温导致蟹塘投入激增,苏商银行客户经理在党建共联活动中了解到其困境后,次日便发放51万元“螃蟹场景贷”,解了他采购饲料的燃眉之急。
为降低三农融资成本,苏商银行还从信贷资源配置、定价机制上给予倾斜:2025年初制定涉农贷款全年增量6亿元的计划,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对普惠涉农贷款给予优惠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较同等期限贷款FTP价格降低60个基点;积极运用人行再贷款工具,2025年二季度获得5亿元再贷款额度,推动当年新发放普惠型涉农贷款利率较上年末下降297BP。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金融服务不仅“贷得到”,更“贷得快、成本低”。
科技行动为锄: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关键在“通”,既要打通资金流通的渠道,也要打通服务触达的壁垒。从行业看,当前农村金融仍有明显堵点:一是涉农主体缺合格抵押物、信用信息分散,不少农业经营主体仍面临“贷款难”;二是部分银行线下触达覆盖不足,服务难落地,导致服务 “最后一公里” 梗阻。苏商银行依托数字银行优势,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服务到田间、资金到农户”。
2025年仲夏时节,苏商银行举办了"仲夏沃土·产链惠农计划"发布会,60余家农业产业链企业共同见证了这一惠农新举措。该计划打破传统碎片化服务模式,从生产前端到消费末端,为产业链每个环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沃得农机副总经理朱飞虎在发布会说到:"苏商银行的全产业链支持,助力我们实现了销售额的历史性突破。”在该行全产业链金融的支持下,沃得农机产品远销北大荒等粮食主产区,助力当地实现“颗粒归仓”。截至2025年6月末,苏商银行涉农产业链业务余额达7.11亿元,累计服务农机产业链核心企业2000余户,授信17亿元,放款10亿元,让金融活水顺着产业链润泽到最需要的地方。
为扩大服务覆盖面,苏商银行还深化与助农机构的合作,携手国内领先的综合助农机构中和农信“打通农村金融最后100米”。通过中和农信的线下服务网络,该行将信贷服务延伸至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偏远乡村,累计为数十万农户提供超70亿元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项目余额超21亿元。同时,该行充分发挥互联网银行优势,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开展惠农政策宣传,2025年上半年新媒体点击量逾5000万次,既讲解“如何申请涉农贷款”等实用知识,也讲述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助力农户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初心使命为种:扎根乡村谋振兴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既是责任,也是使命。苏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将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63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8.55亿元,较年初增加1.46亿元;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超300亿元,为近20万农户提供超80亿元资金支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金融为民”的普惠初心。
在巩固涉农金融服务质效方面,苏商银行更是持续发力。自2019年起,该行便建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管理机制,扶贫台账按季更新、精准画像,对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给予持续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支持脱贫人口贷款户数近3万户,较年初增加近8000户,在贷余额1.64亿元,较年初增加0.27亿元,切实帮助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防止返贫。与此同时,该行还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信贷倾斜,支持当地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员就业,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的良性循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苏商银行将继续以产品为犁,以科技为锄,深耕三农金融沃土,让普惠初心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在千里沃野、在江河湖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秋收的颗粒归仓到春耕的未雨绸缪,从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到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蓬勃发展,苏商银行正以普惠初心回答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