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赴港IPO“解困”?

500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10月9日,港交所官网披露,功能饮料品牌“东鹏特饮”母公司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鹏饮料”)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500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对于此次上市,东鹏饮料称,本次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加强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持续实现产品品类拓展;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曾于2025年4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不过招股书于10月3日失效。2021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A股,成为A股市场的“功能饮料第一股”,此次递表,则是谋求“A+H”上市。

500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分析人士认为,东鹏饮料赴港上市有着多重考量。首先,港股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可以为东鹏品牌走向海外赋能。公司希望借助香港平台吸引全球投资者,提升品牌认知度,为日后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铺路。东鹏饮料自己就曾表示,红牛、Monster等竞品皆通过国际化做大做强,赴港上市将是其全球化战略关键一步。

其次,股东减持需求也是重要因素。A股上市以来,东鹏饮料股东减持动作频频,累计减持超过50亿元。通过H股上市引入国际投资者、以较A股折价的方式发行新股,有助于未来大股东在更大市场上实现减持变现,同时减少对A股股价的冲击。

不过,进军港股并非一帆风顺,此前东鹏饮料曾被证监会要求补充材料。根据证监会官网披露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4月25日—2025年5月9日)显示,要求东鹏饮料补充说明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所涵盖的领域,以及本次发行上市前后是否持续符合外资准入政策要求;鉴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包含酒的生产和销售,需补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是否从事白酒的生产及销售,若存在该业务,请详细说明情况;补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开发、运营的网站、App、小程序等产品情况,包括收集及储存的用户信息规模、数据收集使用情况,是否涉及向第三方提供个人用户信息,以及上市前后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安排或措施;补充说明此次发行的境内募投项目在审批、核准或备案方面的进展情况。

作为深圳市老字号饮料生产企业,近几年,东鹏饮料业绩增长迅速,2022年-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的收入分别约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亿元、107.32亿元;毛利分别约为35.32亿元、47.61亿元、69.83亿元、47.64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4.41亿元、20.4亿元、33.26亿元、23.75亿元。

500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句洗脑式广告语伴随无数国人,也是东鹏饮料打天下的秘诀。但正如所有大单品的烦恼,一旦增速触顶,企业就必须找到新增长点。

过去几年东鹏饮料也深谙此理,提出了“1+6多品类战略”——“1”是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是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预调鸡尾酒、椰汁和大包装饮料六大新品类。但是,新品的盈利能力与持续热度仍需检验。

同时,渠道铺就之后,维护和升级亦是持久战。如何在稳固传统流通网络的同时,探索电商、新零售等渠道创新,以适应年轻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是摆在东鹏饮料面前的现实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