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鬼游戏:停摆第二周,两党谁先低头?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10月8日,华盛顿国会再度出现焦灼,美国媒体的直播镜头记录下了美国参议院第六次未能通过拨款法案的尴尬时刻。
54票赞成对45票反对,这个数字在屏幕上定格时,意味着联邦政府停摆正式进入第二周。
也就是说,这场两党主导的胆小鬼游戏,还在继续将2亿多美国人拖进泥潭。
如今的美国,早已没了往日的豪横。
联邦政府大门一关,最先遭殃的是两百多万靠政府发薪过日子的人。
其中75万人被直接停职回家,剩下130万军人、空管、消防员这些必要岗位得照常上班,工资却一分钱拿不到。美国海军居然给士兵发了份生存指南,建议大家去申请失业救济、找银行预支工资,实在不行就找红十字会求助,申请内部救助还得上报家庭储蓄、水电费账单这些隐私信息,比求人借钱还麻烦。
如此,便导致美国的公共服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洛杉矶伯班克机场曾连续几小时没人管空管,纳什维尔机场的管制中心直接关门五小时,芝加哥、达拉斯这些大城市的航班大面积延误,86%的美国人都觉得出门旅行成了麻烦事。连美国驻华大使馆都在微博上说,除了紧急安全信息,其他内容全停更,一副没钱办事的窘迫模样。
而最让美国头疼的是,这本经济账更是越算越亏。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说每停摆一周就得损失150亿美元,高盛(美国投资银行和金融公司)更测算出每停摆一周GDP就少涨0.15个百分点。
农民们本来盼着120多亿美元的农业补贴救命,结果因为停摆泡了汤,他们上半年买农机化肥要付高关税,农产品出口又受阻,现在连补贴都没了着落。
更要命的是,负责发经济数据的机构也停了,10月的非农数据、CPI全得推迟,美联储接下来定利率只能蒙眼走路。
有理哥前几日曾介绍过,联邦政府停摆的直接导火索,是两党在医保补贴这件事上的拉锯战。
民主党死死咬住要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的补贴,还想给医疗、教育加码1.5万亿美元开支;共和党却骂这是乱花钱,尤其反对给非法移民医疗、未成年跨性别者手术拨款,坚决不松口。
9月29号的谈判直接谈崩,30号参议院就把对方的法案全否决了,第二天政府准时关门。
但往深了看,38万亿美元的国债才是真正的紧箍咒。
如今,美国债务占GDP比率超过119%,远超国际警戒线,今年光是利息支出就预计达9520亿美元,比军费还多。
糟糕的是,美债买家信心不足,只能靠加息吸引投资,结果利息支出越滚越大,形成“借新债还旧债”的死循环。
这种情况下,共和党咬着开支不放有了底气,而民主党要增加福利开支自然成了靶子。
在这场胆小鬼游戏里,两党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谁也不想、也不会先认怂。
共和党这边,特朗普打得一手以战逼和的牌。
他压根不怕停摆,甚至提前让各机构准备裁员,公开放话许多人会被解雇,他们会是民主党的人。这招比以往的无薪休假狠多了,相当于直接砸联邦雇员的饭碗,而这些岗位不少是民主党执政时设立的。
更妙的是,共和党把叙事权牢牢抓在手里,反复强调民主党优先给非法移民发福利,却不管本土民众,把停摆责任全推给对方。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图恩更是放话,会谈要是再搞成拍照秀,就没必要谈了,姿态摆得足足的。
民主党看似被动,实则也有自己的筹码。
医保补贴是民意高地上的硬通货,直接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医疗保障,死磕这个议题能巩固基本盘,还能吸引中间选民。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直言不会被裁员威胁吓倒,坚持要共和党先同意延长医保补贴再谈拨款。
可民主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温和派担心停摆久了民生出问题引火烧身,激进派却硬要扛到底,这种内部分裂让他们的谈判底气弱了半截。
说白了,现在这个局面下,两党都是在拿国家利益赌政治前程。
共和党想借停摆瘦身政府、打击民主党势力,为下次选举铺路;民主党想靠医保议题捞取政治资本,挽回2024年败选的颓势。至于80万无薪雇员的生计、下滑的经济、混乱的公共服务,都成了博弈的牺牲品。
现在的局面,像两辆加速冲向对方的汽车,谁先踩刹车谁“输”,但不踩刹车就是同归于尽。
究竟谁会先踩下刹车?
从目前态势看,共和党似乎更沉得住气。
特朗普完全掌控了共和党,党内协调顺畅,没有以往的分歧;舆论场上,他们成功把矛头指向民主党,民调里对民主党的不满正在上升。
更关键的是,他们手握裁员这个狠招,随时能让矛盾升级,逼民主党让步。
但共和党也不是毫无破绽。停摆越久,经济损失越难收场,一周70亿的损失要是堆到一个月,市场肯定会用脚投票,美股波动、美元贬值都是大概率事件。一旦选民感受到切肤之痛,比如航班总延误、社保服务跟不上,怨气可能会先冲共和党来——毕竟他们现在握着执政权。
民主党同样进退两难。硬扛下去,万一真出现大规模裁员,选民可能会怪他们为了政治不顾雇员死活;可轻易妥协,又会被激进派骂背叛基本盘,还会丢了医保这个关键议题。
其实看历史就知道,“胆小鬼游戏”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谁先认怂”的区别。
2013年奥巴马时期,共和党为了反对医改停摆16天,最后还是乖乖妥协,落了个“不顾民生”的骂名;2018年底特朗普为了边境墙闹了35天停摆,最后也没拿到全款,反而让民主党捞了政治分。
这次的剧本大概率也差不多,只是妥协的“遮羞布”会更精致些——可能是共和党同意医保补贴延长一年,民主党接受加个“财政刹车”条款,要是赤字超标就自动收紧开支,这种带保险丝的折中方案最符合华盛顿的套路。
说到底,这场“胆小鬼游戏”玩的不是勇气,是消耗民众的信任,消耗经济的活力,消耗制度的韧性。
这些真实的痛苦,在两党的博弈账本里,似乎只是“可承受的代价”。
或许用不了多久,两党就会宣布“达成共识”,政客们会对着镜头说“为了国家利益选择妥协”。
但没人会提,这场闹剧本可以避免;也没人会说,下一次“停摆危机”可能已经在路上。
毕竟,在极化政治的逻辑里,“胆小鬼游戏”从来不是例外,而是常态。只是不知道,美国还能经得起多少次这样的消耗?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