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新首相观其行的重点所在
众所周知,即将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高市早苗,是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曾多次表现出对华强硬立场,对于其将来推行何种对华政策走向人们流露出有所担忧是正常的,尤其是中日关系未来可能面临哪些新挑战?“第二个冯德莱恩”若坚持强硬对华立场,是否将可能引起中日关系的剧烈动荡?
我们注意到,在有望成为日本首相的新形势下,高市早苗本人发表的有关内外政策的言论有所收敛,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例如,日前她称有意与中国坦率对话稳定区域安全,并表示如果成为首相将考虑参拜靖国神社的外交影响。日本共同社10月7日更进一步报道,因顾及中韩,高市早苗拟考虑放弃今年秋季参拜靖国神社。毫无疑问,如果她坚持参拜,势必招致中韩等国强烈反弹,面临内外压力,她的这一考虑乃出于现实考量。
不仅如此,参考消息网10月8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8日转引日本共同社消息报道称,日本外相岩屋毅在10月7日的记者会上称,期待高市早苗出任首相后努力构筑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
这一系列动作似乎在传递着一种明确的政策信号,人们没有忘记,毕竟高市早苗曾11次参拜过靖国神社,近年来美日同盟日益演变成给地区和平带来危害机制的可能性增强。有专家分析预测,高市早苗上台后将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推动对华接触,以维持中日关系总体稳定,避免日本同时面临日美关系与中日关系双重动荡的风险。
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越要对日本未来这位新任女首相,既要听其言但更要观其行,而且我们仍需要观察的重点在于,高市早苗出于多方现实考虑愿放弃“拜鬼”的承诺能否真正落实兑现?她的这一政治姿态是目前暂时的策略性躲避风头,以便以退为进,还是作为坚定的长久性政治选择?尤其是其未来在一系列涉及地区安全、对华关系根本原则问题与重大核心利益上的战略考虑与政策动向。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采取选择性记忆对待历史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做法表明,日本不能接受中国和平崛起并大步超越日本的事实,也不能对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反省和清算,日本长期以来扭曲的历史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国际社会思考与警惕。日本在涉台问题上也时有出格言行。
无论如何,中日关系走过了风风雨雨,现在遇到的挑战可能是50年来最严峻的,两国关系也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中国和日本是天然地缘上搬不走的邻居,中日关系好不好、稳定不稳定,对亚洲的和平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正如中方领导人指出的,中日两国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之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高市早苗作为日本未来新首相,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今天的日方更应该反思历史,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共识,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做出正确理性选择,奉行积极理性的对华政策。这是唯一能取信于世人的正确出路。对此我们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