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转直营3大前提:有料的产品、懂行的顾客、坚韧的组织——DTC直营(三)

500

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用户研究工具

你有没有想过,你花钱买的究竟是一件靠谱的产品,还是一个漂亮的“消费主义陷阱”?

这背后藏着品牌商业模式的巨大秘密。今天,我们借着安踏过去5年一场深刻的变革,聊聊这个话题。这场变革叫DTC(Direct To Customer直面消费者),简单说,就是品牌砍掉中间商,自己直接开店和你面对面。到2024年,安踏这项业务已贡献过半营收(54.4%),覆盖全球超12,000家门店。

这场大手术,直接改变了我们消费者口中“好品牌”的定义。

安踏勇敢的DTC变革

500

关键发现:

1. 当时安踏主要靠经销商卖货,品牌无法直接与我们对话。为了让货品在杂乱的货架上能被一眼相中,产品的价值就必须极度依赖“颜值”(声量占51%)。这本质上是一种“渠道思维”,产品的设计是为了取悦中间商,而非最终用户

2. 由于缺少来自我们消费者的直接反馈,品牌只能去猜市场流行什么。所以它选择追逐“联名”“复古”等安全牌,因为这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潮流。这种“猜心式”的开发,导致了它与我们的关系只能停留在追热点的浅层

3. 为什么运动科技(11%)如此边缘?因为隔着层层渠道,要讲清楚一个复杂的技术故事太难了,成本又高。相比之下,用好看的颜色(34%)完成一次快速冲动消费,显然是当时商业模式下的最优解。

时间快进到今天,画风完全变了。

500

关键发现:

1. DTC模式给了安踏一个直接面向我们的“麦克风”

品牌终于可以把“防风防水”这类硬核科技(声量飙升至36%)的价值讲清楚,并因此获得“技术溢价”DTC让“听得懂”的消费者变多了,品牌的研发投入才真正有了回报。

2. DTC模式也给了安踏一个收集情报的“雷达”

通过直营店和线上数据,它能精准地听到我们抱怨“下雨天鞋子湿了”、“一件衣服只能户外穿太浪费”。这种直接的用户洞察,催生了“实用性与多场景”(17%)这一全新价值维度的崛起。

3. DTC模式更像一个“信任放大器”

因为没有了经销商作为缓冲,每一次的产品体验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品牌声誉。这种压力迫使安踏必须用“靠谱”的产品性能来建立长期信任,而不再是一次性的“颜值”交易

500

500

不是品牌想通了,是生意变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安踏良心发现了吗?

商业世界里,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是“生意逻辑”的变迁。过去,品牌隔着经销商卖货,它的核心任务是在货架上靠“脸”打败对手。但DTC模式,让品牌必须自己面对消费者的“灵魂拷问”。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从“短暂的街头搭讪”,变成了“长期的同居生活”。搭讪时,外貌决定一切。但过日子,靠不靠谱才决定了关系能不长久。安踏只是提前想通了,在新的游戏规则下,与其吆喝100次“我很好看”,不如证明1次“我很好用”。

500

500

DTC这剂“神药”,到底适合谁吃

100%的品牌都得了“DTC焦虑症”,都想复制安踏这个神话。但安踏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也有几分“天时地利”的偶然。模仿安踏的“术”很容易,但如果你的“命”不对,吃下这剂药可能就是“毒药”。

那么,一个品牌决定做DTC前,该如何给自己“算一卦”?我们总结了一个成功定律,你可以用来拷问自己:

成功的DTC转型 ≈ 一个“有料”的产品 × 一群“懂行”的顾客 × 一副“能扛”的身板

这三者,缺一不可。

a)你的产品“有料”吗?——拷问产品的“可谈资性” 

安踏卖的运动装备,天生就是一个“技术富矿”,从鞋底的缓震材料到衣服的防水涂层,有无数的功能点可以聊。这就是“有料”。品牌方请扪心自问:你的产品,除了“好看/便宜/大牌”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能撑起十分钟深度对话的故事?如果你的产品(比如一瓶矿泉水或一件纯色T恤)本身缺乏“可谈资性”,那么DTC模式下,你就没有“麦克风”可以用来和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最终还是会陷入“打折促销”的浅层关系。

b)你的顾客“懂行”吗?——判断市场的“成熟度” 

安踏的转型,恰好踩中了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崛起、户外运动风靡的“风口”。出现了一大批愿意学习、研究装备的“懂行”顾客。他们不再是只看Logo的“游客”,而是真正想成为这个领域“玩家”的“学员”。DTC最擅长深度教育“学员”,但很难取悦善变的“游客”。所以,品牌方要判断:你的目标客群,是渴望被教育、追求专业解决方案的“学员型”消费者吗?如果他们只是想买个潮流符号,那你费尽心机打造的DTC深度内容,可能只是对牛弹琴。

c)你的身板“能扛”吗?——评估企业的“组织力” 

DTC不是请客吃饭,它是一场“内部革命”。安踏能从经销商手中收回3,500家门店,背后是天文数字的资金、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品牌方要冷静评估:你有足够的资本去重构渠道吗?你的供应链能适应“一件代发”的零售节奏吗?你的团队具备数据分析和用户运营的能力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DTC对你而言,可能只是一个写在PPT里、永远无法落地的美梦。

所以,DTC不是万能解药。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能让真正有料、懂顾客、身板硬的品牌,建立起无人能及的护城河。而对于跟风者,它只会无情地戳破泡沫,让你输得更彻底。

结语

所以,DTC时代为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更短的购物路径,而是一个更直接的拷问:去掉了中间商的“滤镜”,你这个品牌,还“靠谱”吗?

而真正高级的关系,恰恰建立在这份没有滤镜的信任之上。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