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崇拜兴起之地,北京天坛的源头,唯玉为葬的东北红山文化

辽宁牛河梁发现5000多年前的祭坛,和北京天坛一模一样!

500

500

(上:辽宁牛河梁遗址祭坛;下:北京天坛圜丘坛)

跨越5000年的时光,为什么如此相似?

要知道,北京的天坛是明朝建成的,来自中国正统王朝的传承。

辽宁牛河梁的祭坛, 5000多年就有了,而且位于古代所谓的“蛮夷”之地。

他们为什么会共用同一个祭坛?5000年前牛河梁的这群人和现在的我们是什么关系?

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

红山文化是上世纪初就陆续发现,到1954年正式命名。因为最早发现是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所以叫红山文化。

她延续时间是从距今6500~5000年。分布在内蒙、河北、辽宁三省交界处,覆盖面积大概20万平方公里,跟一个省差不多。

这个范围内,发现了700多处属于红山文化的遗址。其中,刚才说的牛河梁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牛河梁也是红山文化中发现的等级最高的遗址,带有王都性质。2023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阶段成果,认为牛河梁遗址处于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组织。

红山文化有太多和我们现在的中华文明共通的东西,所以被发现之后就引起轰动,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刚才说了他的祭坛和北京天坛一模一样,红山文化还有龙的崇拜,还有发达的玉文化。他还发现一个女神庙,被认为是后世宗庙的源头。

红山文化的龙崇拜

首先说龙。

红山文化的龙可谓是源远流长。

中国最早的龙形象就在东北,在兴隆洼文化的查海遗址,是一个石头堆成的龙,距今8000年。兴隆洼文化,就是红山文化的祖先。

500

红山文化流行的龙形象有两种, 一个是C形龙,一个是玉猪龙。尤其是玉猪龙,可以说是红山文化的标志。

500

500

(C形龙和玉猪龙)

玉猪龙目前出土了42个,出土的时候一般位于墓主人的胸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可能有人会问,这玩意是龙吗?

其实早期龙的形象多种多样,现在考古学家一般把这些和蛇类似的,头上长角或者耳朵,或者有其他突出神异特征的,都认为是龙。

500

(陶寺蟠龙纹陶盘,“龙”有耳朵)

那龙怎么会和猪搅和在一起呢?不要小看猪。古时候,猪代表着北斗。汉代的古书《春秋说题辞》提到“斗星时散精为彘,四月生,应天理”,就是说猪是北斗星变成的。

猪和北斗的这种关联,是中国古代共识,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遗址,5000多年前的安徽凌家滩遗址,都出土了猪和北斗关联在一起的文物。

所以,不能因为有猪鼻子就质疑玉猪龙龙的身份。

而这种对龙的大规模崇拜,红山文化是最早的。

而且玉猪龙的形象一直流传到后世,殷墟就发现了玉猪龙的造型。

这是红山文化的龙文化。他们的玉文化也非常发达。

红山文化以玉为贵

红山文化是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另外两个是良渚和安徽的凌家滩。

红山文化崇拜玉,以玉为贵。这里发现了玉环,玉璧,玉珏,玉凤,玉蝉,玉人,玉蚂蚱等等。玉的切磋打磨技术非常高明。很难想象在用石器和骨器的年代,他们能把玉做这么精美。

有个词叫“唯玉为葬”。红山文化的高等级墓葬中,只随葬玉器,没有其他随葬品或者随葬品很少。这是红山文化绝无仅有的特征,其他文化没有这个现象。

红山文化推崇玉,而玉在我们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不用多说。以至于汉字里凡是带玉字旁的东西,基本都是好东西。

王国维解释“礼”字的时候,认为“礼(禮)”字是“象二玉在器之形”。什么是礼?把玉供奉在盘子上就叫礼(禮)。

500

(甲骨文中的“礼”字,礼的繁体为“禮”)

这么说的话,“礼”的起源就和玉密不可分。

所以就有了另外一个词,叫“礼出红山”。

中国不是叫礼仪之邦吗?“礼”可能就是红山文化起源的。

女神庙,后世宗庙的源头?

我们再来说女神庙。

为什么说女神庙是后世宗庙的源头?

庙是什么意思?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解释说,“室有东西厢曰庙”,说明古代宗庙的形制是有规定的,必须建成这个样子才叫宗庙,要有东西厢,要不然就不合规制。

而牛河梁遗址发现的女神庙,就有东西厢。

而且这个庙的位置,是在整个遗址靠近中间的最高处。而宗庙建立在最中央是我国古代的传统。《吕氏春秋》说,“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不仅是形制和位置,女神庙出土的雕像数量和也天子宗庙恰好相合。

女神庙里出土了著名的女神陶像,但其实,这个庙里供奉了不止一个女神像。

500

因为这些陶像都碎了,根据碎片来看,庙里供奉了6个或7个神像,都是女性。

而商周之际,周朝天子七庙,商朝可能是六庙,刚好和女神庙的神像数量一致。

如果是一个两个点一致,可能是巧合,但是这里,庙的形状一致,位置一致,神像数量一致,再加上龙和玉,这么多相同的元素凑在一起,就说明这个女神庙也许真的是我国古代的宗庙的源头。

看到了吧,红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源头,这句话真的不是随便说说。

当然,他们也有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从考古来看,红山文化是神权社会,地位最高的是掌握神权的人,就是佩戴玉猪龙的人。而中原地区则一直比较世俗,仰韶时代没有这些各种崇拜,不重视陪葬品,到了夏商周以及后世王朝,神权也从来都是被王权所支配。

红山文化的来历

好了,红山文化的这群人来自哪里呢?

目前,红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的河北尚义四台文化,然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7000年前的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受到了仰韶文化后冈类型的影响,演化成了红山文化。后来,还受到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影响。

当然红山文化强盛之后又返回去影响仰韶文化。

DNA检测也显示,红山文化从早到晚,他们人群中黄河流域人群的DNA是越来越多的。红山文化的接替者是夏家店文化。夏家店文化中,黄河流域的DNA已经超过一半了。

所以红山文化并不是孤立在东北独自发展,他们一直和周边地区,比如中原,产生联系,互相影响。事实上中国史前所有的遗址都是互相影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个新的文化类型的出现基本上都是和周边碰撞交流的结果。

红山文化所处的年代,中国各地的交流比以前频繁了很多。

考古学家认为,当时出现了一个“史前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我之前有一期视频提到,红山文化和安徽凌家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稍晚的良渚,影响力达到了珠三角一带。

500

(东北红山文化和安徽凌家滩部分相似玉器)

不要低谷历史

我一直想说的是,我们以前大大低估了古人的能力。

比如周朝建立之前的著名事件,泰伯奔吴。

很多专家说泰伯奔吴是假的,因为从宝鸡到苏州太远了,足足1000多公里,吴太伯根本跑不了这么远。

但是现在,辽宁牛河梁和安徽凌家滩,距离跟这也差不多,也是1000多公里,条件更艰苦,年代还早了2000年,人家就有密切的文化交流。

所以,真的不能把古人想得太简单。

回到红山文化,随着对红山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很多历史上的问题,我们应该重新考量了。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等,尤其是起源东北的,比如鲜卑,契丹,这些人群都自称黄帝后裔。

以前的主流观点是,这些人都是胡扯,说自己是黄帝后裔,一方面是给自己找个光鲜亮丽的祖宗,另一方面是为了统治汉人。

但是现在,考古发现,5000年前这个地方的人就跟华夏的祖先有关联,至少可以说有部分共同的祖先。那鲜卑、契丹是黄帝的后裔并非不可能啊。

所以我觉得要尊重我国的历史记载,司马迁这些历史学家一代代辛辛苦苦传下来,结果现代所谓的专家学者一拍脑袋,“不可能”,就给否定掉了。至少找点依据吧。

当然,这里说的是中国的历史记载。国外的,就不了解了。

参考资料:

《红山文化70年:从考古发现到文明源头的探索与研究》,孙国军

《红山文化三坏石坛的天文学研究——兼论中国最早的圜丘与方丘》,冯时

《中国北方新石器文化的互动与红山文明的形成》,张星德,田建文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于建设

《论女神庙在牛河梁红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孙柏楠

《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人骨古DNA研究现状》,戴沈汝

《发布会实录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国家文物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