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境外网站否认抗日战争,宣传中国威胁论,攻击澄清者
我最近才了解到的一个情况(双方争吵的很厉害),看完后我真是绷不住了。一群部分中国人在境外网站否认抗日战争,他们宣称中国历史教材几乎不怎么讲述抗日战争,中国人已经把这段历史遗忘了,并强调自己很了解这段历史、自己能代表中国人。有人在网上澄清事实(还有历史老师上传教材截图结果被恶意删除),说中国历史教材大篇幅的讲述抗日战争,中国人都记得这段历史,结果遭到他们持续不断地攻击和恶意举报,他们宣称这些澄清事实和传播历史知识的人都是网络水军和某些黑恶势力的马甲,专门负责煽动中日两国的仇恨。他们认为中国人已经忘记这段历史,澄清事实和宣传历史的肯定不是中国人,污蔑澄清者卑鄙无耻、都是一帮神经病,一定是韩国人或者神秘的境外势力在挑唆事端,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攻击和骚扰。他们贼喊捉贼,并互相点赞,让自己的贴子和评论置顶,让更多的人看到。
他们喜欢在外网抹黑中国,宣传中国威胁论(他们过分的吹嘘中国、夸大中国的国力就是为了宣传中国威胁论),对于那些说实话说真话,描述真实中国的,都一律进行否认和人身攻击,并持续不断地骚扰。对自己宣传中国威胁论的行为进行强行洗白(用自己很爱国的话术粉饰自己宣传中国威胁论的行为)。
他们还拉拢了不少日本人来帮忙。
这些人当中,Zhang Yiqi、明道化人(二世)、杜世橋等人最为活跃,他们分工特别明确,有的负责发帖,有的负责煽风点火,有的负责拉人来帮忙,有的负责泼脏水、造谣等等,手段十分专业,而且擅长装正经,好多人被他们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以下总结:
1.否认抗日战争历史,声称中国人几乎忘记这段历史,并强调自己对这一历史非常了解,且能代表中国人。他们认为,真正铭记历史的并非中国人,而是那些制造矛盾的黑恶势力和网络水军。 他们声称,传播或者提到抗日战争(他们认为抗日战争是不存在的,尤其是那些参与网暴的日本人)就是在无事生非、寻衅滋事、煽动中日两国之间的仇恨。
2.宣扬中国威胁论,手法是无限夸大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在经济和军事科技领域,突出中国人的团结和社会和谐,暗示或提醒美国和日本: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3.一方面,他们利用敏感话题(例如历史问题)煽动中日之间的矛盾,挑拨两国的仇恨;另一方面,又假装是中日友好的倡导者,试图压制任何澄清事实和反对的声音,特别擅长使用道德绑架和法律威胁,比如以“你这是诽谤”来强迫对方闭嘴。
这些攻击者大部分是中国人,也有一些日本人来帮忙。这些日本人称赞这些否认历史的中国人理性客观,并引用《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话语表扬他们。 澄清事实和反对者往往会遭遇持续的攻击和恶意举报。攻击者宣称这些澄清者和传播历史知识的人是网络水军或某些黑恶势力的马甲,专门煽动中日之间的仇恨。他们认为,中国人已经忘记这段历史,澄清事实和宣传历史的人肯定不是中国人。对这些澄清者的攻击往往伴随着污蔑和恶意抨击,他们指责这些人卑鄙无耻、精神错乱,认为背后一定是韩国人或其他境外势力在挑起事端。攻击者互相点赞,利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帖子和评论不断置顶,吸引更多的关注。
这是以下部分截图:
我就想问问,这帮人小时候是跳过历史课直接毕业的吗?中国教材不讲抗战?那初中、高中历史书里那几章抗战篇是写来打酱油的吗?全国纪念抗战胜利的日子是摆设吗?电视剧、电影、纪念馆、祭日……那都是集体幻觉?
然后就有网友看不下去了。有人贴教材截图,有历史老师搬出课本原文,有人讲当年抗战的史料、照片、纪录片。正常人看到这些,应该说一句“哦原来如此,谢谢纠正”。可这帮人不,他们反而立刻开启群体狂欢模式。举报、造谣、骂人,一套连招熟练得就像是早就练习过的。
他们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反咬一口。说这些澄清历史的人是什么“网络水军”“境外势力马甲”“煽动中日仇恨的黑恶势力”。我真是服了,这逻辑简直是奥运会体操冠军级别的扭曲。讲历史就成“煽动仇恨”?那按这逻辑,全球的历史教育都该关门算了。
而且他们嘴上喊着“要理性”,实际上干的全是不讲理的事。最经典的一句是:“真正的中国人早就放下仇恨了,那些还提抗战的人,不是真中国人。” 这话一出来,我差点被笑岔气。怎么?现在定义“中国人”的标准是——能否失忆?记得历史反而成原罪了?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彼此之间还有一套“互捧体系”。发帖的人说一句“其实中国人早就不在意抗战了”,底下立刻一堆点赞评论:“说得太对了!”、“你才是真正的理性中国人!”、“愿我们都有你这样的觉悟!”然后这些帖子就被顶上去了。热度高得离谱,点开一看评论区全是一群互相拍手的人,像开小型“反向历史研讨会”。
他们最擅长的一个套路叫——包装自己很爱国。他们说:“我们不是否认历史,我们是为了中日友好!”、“我们说中国人忘记抗战,是因为我们希望大家放下过去!” 听起来多高尚啊,实际上就是一句话——“我替你决定该忘记什么。”这要不是精神殖民,那真不知道该叫什么。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喜欢在外网“塑造中国形象”。怎么塑造呢?一边把中国吹上天,说什么“我们国家无所不能”“世界都怕我们”;一边又转头渲染“中国威胁论”,暗戳戳地加句:“其实中国太强大,世界该警惕。”一唱一和,硬是能把“夸中国”玩成“黑中国”。你说这是高级黑还是低级白?反正不是真爱国。
最让人头疼的是,他们一旦被质疑,就马上变身受害者:“我只是理性发言,为什么你们不能包容不同观点?”行,你否认历史叫理性,别人澄清历史叫挑衅——这逻辑怕不是从异世界来的。
更好笑的来了:他们还有“国际助阵团”。一些日本网友看他们在否认抗战、攻击澄清者,居然还夸他们“理性”“客观”。有的还引用《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真是想问问,那些日本网友是不是没见过真正的历史研究,只见过人云亦云的“学者型键盘侠”?他们眼里的“理性中国人”,可能就是那种——帮别人洗白历史、顺便黑自己同胞的人。这要不是“精神出口转内销”,那还能是什么?
我看到有网友总结得特别形象:这些人就像拿着扩音喇叭在外国街头喊“中国人都忘了抗战”,然后一边喊一边偷笑,仿佛自己在“教育世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消耗别人的信任,让外人误以为“中国人真不在意这段历史”。这不叫理性,这叫背刺。
他们说自己“热爱中国”,可他们的“热爱”全是口头上的。他们一边说爱国,一边删别人澄清历史的帖子;一边骂别人“煽动仇恨”,一边主动制造仇恨的种子。他们最怕的,不是被人指出错误,而是被人揭穿——他们所谓的“理性”,其实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中国人健忘、麻木、好糊弄。
而且别看他们现在气焰嚣张,他们最怕的东西其实特别简单——事实。一张教材截图、一段历史纪录片、一次课堂录像,就能让他们立刻乱了阵脚。因为他们不是在讨论真相,他们是在靠“歪曲”维持存在感。
我说句实话,这群人其实不多,但声音大。他们知道算法怎么推,他们会互相点赞、互踩对方的反驳贴;他们懂得怎么让外人误会中国人的整体态度。久而久之,就变成一种可怕的“错觉”——仿佛“中国人都无所谓抗战”。这就是他们的目的。不是理性讨论,是塑造舆论幻象。
而最可悲的是,他们真的相信自己是“清醒的少数”。他们觉得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俯视那些“还在提历史”的人,像在看一群“不懂国际视野的土鳖”。殊不知,真正的清醒从来不是遗忘,而是记得,却依然能理智面对。历史的意义,从来不是仇恨,而是警醒。
可惜,这些人不懂。他们嘴上说“放下”,实际上是“放弃”;他们口口声声说“超越”,实际上是“逃避”。他们最怕的是别人记得,因为记得就意味着,他们的谎言没法成立。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中国人没有忘记抗战。中国的历史书没删那一章,中国的老师没跳过那一课,中国的家庭也没停止告诉孩子“那是一场我们用血换来的胜利”。忘记的,从来不是中国人,而是那一小撮甘愿替别人擦鞋、拿“理性”当遮羞布的键盘勇士。
真讽刺啊。有人拿“理性”当盾牌去掩盖愚昧;拿“友好”当借口去抹平历史;拿“爱国”当标语去博取掌声。他们忘了,历史不是谈判筹码,更不是自我装饰用的口号。
看完这一切,我只想笑——那种苦笑。笑他们自以为高明,其实可笑至极;笑他们以为自己代表中国,其实早就被中国人抛在后面;笑他们口口声声说“别煽动仇恨”,结果干的全是让人厌恶的事。
历史不会因为他们的嘴就消失,记忆也不会因为他们的举报就被删除。倒是他们自己,会被时间的洪流冲刷得连名字都不剩。
所以啊,真不用和他们吵。让他们继续“理性”去吧。等他们哪天翻开历史书,看到那一章还在,就知道——不是中国人忘了抗战,而是他们自己丢了脑子。
否认历史的滑稽剧——评一群在外网否认抗战史和宣传中国威胁论的“理性中国人”
这场争论看似是历史之争,其实是一场认知的崩塌。他们以为自己站在真理的高地,实则在事实的废墟上跳舞。那些人往往开口就说:“我比你们更了解中国,我才是中国人中理性的那一群。”然而,他们的“理性”像一张廉价滤镜——透过它,历史成了幻影,真相被扭曲得面目全非。
先从他们最核心的论点说起——“中国教材几乎不讲抗日战争”。这大概是任何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听了都会当场笑出声的论调。小学有《王二小》《刘胡兰》,初中有《平型关大捷》《地道战》,高中更是专章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重庆谈判,从国共合作到世界反法西斯格局,教材内容之详实、篇幅之长,堪称世界战争史教育的典范。说中国人“忘记抗战”,就像说英国人不记得丘吉尔,美国人不记得珍珠港——滑天下之大稽。
但他们不是无知,而是“选择性无知”。他们明明知道抗战史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却要刻意否认。为什么?因为否认中国记得历史,才能制造一个他们渴望的叙事:他们“看清了一切”,别人都是被洗脑的群体;他们是“少数清醒者”,而大众都是“被宣传蒙蔽的愚民”。这种精神姿态,本质上不是理性,而是优越感的幻觉。他们在西方网络空间里,把“反对主流叙事”当作聪明的象征,以为只要唱反调,就等于思想独立。可惜,独立不是反叛的装饰,而是基于事实的判断。而他们的“反叛”,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投降——对事实的投降,对外界认可的渴望。
更可笑的是,他们的“理性”常常与某些外籍网民相互取暖。那些日本用户对他们赞不绝口,夸他们“客观”“懂道理”,还搬出《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称赞。古人云:“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当一个中国人靠贬低自己的民族记忆,换取外人的表扬,那不是理性,而是自轻自贱的极致艺术。他们以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尊重”,其实只是成了异国舆论场上的道具人——一句“理性的中国人”标签,就足以让他们心满意足。
他们攻击澄清历史的人,说他们“煽动仇恨”,说他们“不理性”。但请问,记得历史就是仇恨吗?人类纪念大屠杀,是为了不再有奥斯维辛;中国铭记抗战,是为了不再有南京。记忆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和平的基石。真正的仇恨,是否认者的冷漠——他们不在乎受害者的痛苦,只在乎自己能否在争论中显得“高人一等”。他们以“和平”为名,行掩盖之实;以“理性”为幌子,行媚外之事。
当然,这类人并非全然出于恶意。部分人可能是长期生活在外,对中国社会了解有限,听信了外媒的叙事;部分人可能只是想显示“与众不同”,把否认当作一种表达姿态。但无论动机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他们的行为被外界利用,成为某种舆论武器——“看,中国人自己都不承认这段历史!”于是,历史被再次伤害,记忆被再次玷污。
更可悲的是,他们并非孤例。互联网的开放让信息传播更快,也让荒谬的言论更容易找到共鸣。只要有人反对常识,就会有另一群人因为“猎奇心理”而附和;只要有人标榜“理性”,哪怕言之无物,也会收获点赞。于是,一群自称“不被洗脑”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了另一种极端的回音壁——他们互相印证、互相取暖,最终形成一种反向洗脑的共同体。他们说自己反对极端,却在否认事实中变得更加极端;他们说自己爱和平,却在掩盖战争真相中助长了未来的战争风险。
更深层的问题,是他们对“历史”二字的误解。他们以为历史只是“过去的事”,与现在无关。可历史从来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骨架。忘记历史,就像拆掉一栋大楼的地基——短时间看不出问题,长远却注定坍塌。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苦难都能随口否认,那它的未来也必然会被随口否认。
在这个意义上,那些在外网执着否认抗战史的中国人,其实并不是在捍卫“真相”,而是在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他们以为自己在发声,实际上是在自戕;他们以为自己独立,实际上早已沦为他人叙事的附庸。讽刺的是,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词——“理性”“客观”“去情绪化”,恰恰成了掩盖情绪化盲从的面具。
从荒谬到可悲,再从可悲到可笑,这场否认历史的滑稽剧已经上演太久。真正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种现象。不是以怒骂对抗怒骂,而是以事实、以教育、以冷静的思辨,让更多人明白:理性不是遗忘,独立不是背叛,记忆不是仇恨。
每一个认真读过课本、听过老辈讲述、在纪念日默默献花的中国人,都知道那场战争的沉重。正因为记得,我们才懂得和平的珍贵。遗忘并不高尚,记忆也不是偏执——它是人类最基本的良知。那些否认者们或许能在外网上赢下一场虚假的辩论,却无法赢得时间的审判。历史会沉默一阵子,但从不会缺席。
而当历史再次发声的时候,他们将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