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校长的初心,是黄浦江之狼

  蒋校长是个不忘初心的人。

  以至于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他每天都抱着收音机听消息,不是在听前线战况,不是在搜集情报,而是在听股市消息。

  他最初的梦想,从来不是革命,而是投机赚钱。

  他最理想的事业,不是成为校长、委员长、总裁、总统,而是纵横股市,成为黄浦江之狼。

  这和他的性格有关,这人是个赌徒和杠精性格,痴迷赌博冒险,从小堪称作死之王,他小时候曾经把筷子插进喉咙,测试自己喉咙的深度,赌一赌会不会有危险;他读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表示不信,区区一个水缸怎么能淹死人?于是以身入局,跳入大水缸,测试史书的真伪……若不是家人发现及时,这两件事,都差点让他英年早逝。

  后来他被革命浪潮鼓舞,东渡日本求学,然而学习水平太差,只能给日本人洗马,最终也没有毕业,这造就了他一辈子畏日如虎的病症,终身未能治好。

  他在日本期间,本事技能没学到,倒跟着两位大哥学会了逛窑子,其中一位大佬,叫做陈其美,吃喝嫖赌无所不通,对蒋校长有知遇之恩,蒋校长对其感激涕零,从他身上学会了很多技能,其中就包括赌博和嫖娼。

  回国之后,蒋校长本当跟随陈其美继续干革命,然而此时革命陷入低潮,就连同盟会领袖孙先生也缺经费。

  1916年,为了筹措经费,孙先生决定与日本神户航运业巨头三上丰夷合作,在上海开办交易所,希望通过股市盈利来资助革命事业,甚至鼓励“本党同志”投身证券交易。

  同年,蒋校长的大哥陈其美被刺杀,蒋校长从此开始追随孙先生,1916年7月31日,孙先生任命蒋介石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的参谋长,结果他发现这就是个空头司令,在北洋军阀的地盘上,根本没事可做,于是蒋校长百无聊赖之下,回到上海,另谋出路。

  在上海,蒋校长开始与张人杰、虞洽卿、戴季陶、陈果夫这些商界人士交往,他们就是所谓的“江浙财团”。当时这些人正计划在上海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1920年7月,由日本方面和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共同出资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蒋校长长达六年的时间,都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里,这时候,他就开始结交江浙财阀和日本势力了……他认为,炒股赚钱,比革命有意思多了。

  后来孙先生多次召他回去干革命,他都不愿意,借着和陈炯明的矛盾,他干脆直接从国民党内辞职,专门炒股去了……还美其名曰“远程帮助孙先生,为革命筹集资金”。

  他还联合陈果夫、朱守梅、周枕琴、赵士林等人,他们成立了“友爱证券”公司,准备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结果一上来就遭遇了金融风暴,亏了不少钱,

  对于金融风暴的原因,当时的《申报》曾进行了深度探讨,认为是外国资本搞的鬼,蒋校长深以为然,于是民族主义情绪爆棚,在日记里大骂外国佬:“银价大落三日……金融机关在外人之手,国人时受压榨,可叹也。”

  他还萌发了对社会的不满,认为这个社会糟透了,腐朽不堪,没希望了,他在1920年的日记中写道:“矜张自肆,暴躁不堪,对于社会厌恶更甚”,“对于中国社会厌鄙已极,誓必有以改造之。”“中国宜大改革,宜彻底改革。”

  赚钱的时候兴高采烈,亏钱的时候骂社会,真是标准的股民心态。

  当时的交易股票,需要通过经纪人代办。蒋校长的“茂新公司”正是这样的股票经纪人。结果茂新公司同样遭遇股灾,损失惨重,蒋校长在日记中哀叹,“悉上交股票惨落,亏本七千余元。乃知商业不易营。星相学家谓我五六月运气不好,果应其言。”

  他炒股亏钱,居然还开始信神信鬼,相信什么星象学家的鬼话,甚至还跑到普陀山求观音菩萨改命去了。

  蒋校长自诩股市奇才,不甘心失败,于是开始每天收听国内外大事,阅读金融书籍,分析市场行情,勤奋练习高抛低吸的操作手法。前妻陈洁如在回忆录中描述道:“他整日研究哪个股票好、哪个股票坏,像一只老鹰似的盯住市场的走势,高抛低吸,如同老手。”他微操的习惯,大概就是那时候养成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观音菩萨打了盹,还是财神爷不开眼,蒋校长真的开始赚钱了,1920年底,民国股市回暖。蒋校长的炒股事业也水涨船高,他的事务所赚了至少800万元,年收益率达到80%。

  其实在1921年以前,作为新生事物,上海股票证券行业正是受到人们追捧的时候。蒋校长等人也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扩张生意,接连投资茂新、恒泰、利源、新丰、鼎新等证券经纪事务所,确实赚了不少钱。他此时自信心爆棚,认为自己是黄浦江之狼、上海滩股神,把别的什么事业都抛在脑后,一门心思炒股。

  这时候孙中山电令他去广州帮忙,他居然不乐意,有钱了嘛,谁还去革什么命?搞得孙先生很不高兴。

  当时戴季陶都劝他去帮孙先生,他却恼羞成怒——“娘希匹,革命革命,革什鸟命,我一分钟几百万收入,这时候让我离开上海,岂不是要我的命”?

  美国作家霍塞在《出卖上海滩》一书中曾评价蒋介石说:“蒋介石之所以能在上海取得成功,大概是做股票经纪人比做军人更适合。”

  1920-1922年正是证券市场泡沫膨胀期,蒋校长赚得盆满钵满,但他迷信于个人的炒股能力,完全不懂市场泡沫。于是志得意满,生活优裕,好不快活自在。甚至把儿子蒋经国也送到了上海贵族学校,自己也过上了天天花街柳巷的生活。

  后来自己觉得过于荒淫无耻,不好意思了,他下定决心戒色,还写下了戒色日记,9月25日记:“日日言远色,不特心中有妓,且是目中有妓,是果何为耶?”。

  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勤、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连自己都承认那段时间的生活奢靡。

  金融的背后是实业,然而民国股市的背后,是空虚和腐朽,经济主权在帝国主义手里,没有自己的工业,没有市场自主权……这个股市,只是外国资本割韭菜的狩猎场,蒋校长这些投机者,最终也都成了韭菜。

  转眼间到了1922年初,虚高的民国股市泡沫破裂,股灾一下子来了。

  蒋校长的合伙人陈果夫回忆:“从开始到交易所失败为止,大约做了数万万元的交易,佣金收入总在二十余万元。到第三年,交易所风潮一起,所有盈余全都倒了,几乎连本钱也赔蚀进去,好比一场春梦。”

  蒋校长的持股狂泻不止,从一夜暴富的大富翁到负债60多万,竟然连儿子的15元校服费都拿不出来了。

  不但如此,他欠了上海青帮大佬们很多钱,以至于有人要出钱买他的腿……上海滩股神蒋校长,窘迫到不顾脸面,到处求人。

  债权人还整日追债,甚至连上海租界的巡抚也要来缉拿蒋介石。蒋介石只能求助于他的老乡、上海滩商界领袖虞洽卿。虞洽卿建议蒋介石拜青帮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为师,有了这样的流氓头子做靠山,还有谁敢要债。蒋介石爽快的答应了,而黄金荣也卖了虞洽卿一个面子,蒋介石以门生“蒋志清”的名义,正式拜入青帮门下。

  于是蒋介石投拜到上海黑社会青帮大佬黄金荣门下,磕头叫师父,相当于成了黄金荣的“义子”,当时黄金荣十分看好蒋介石的前途,大方的给了他200元路费。

  此时,刚好到了1922年6月15日,陈炯明发动兵变,孙先生陷入了危难之中,蒋校长灵机一动,此时重返革命舞台,即可以博孙先生信任,又可以乘机摆脱上海的烂摊子,于是拿着干爹黄金荣给的两百块,千里迢迢赶去广州“雪中送炭”了。

  蒋校长拿着这200元前去广东找孙中山,孙先生大受感动,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叫“板荡识诚臣,疾风知劲草”啊,从此,孙先生视蒋校长为“肝胆相照”的真朋友、好兄弟……表示一定要大力培养。

  蒋校长一生最成功的投机,便由此时开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