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一哥易主!江苏银行狂飙突进,为何市场仍不买账?

500

2025年的江苏银行,像一脚踢进决赛的“世界杯”——全场沸腾。

先是“苏超”出圈,吸引数万球迷,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超10亿次讨论,这让赛事的总冠名商江苏银行赚得盆满钵满,手机银行赛事专区日均访问量突破200万次,联名信用卡消费额同比激增112%,品牌搜索量暴涨37%。

紧接着,江苏银行又以4.79万亿元的总资产超越北京银行成功登顶,成为新一任城商行“领头羊”。这一转变,不仅是资产数字上的简单超越,更是江苏银行多年来砥砺奋进、战略布局成果的有力彰显。

回溯过往,江苏银行在资产规模的扩张上一路高歌猛进。从2021年到2024年,总资产规模从3.07万亿元一路飙升至3.9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强势增长,一举突破4.79万亿元大关。

但在一片叫好声中,一些质疑和担忧的声音也逐渐浮现。

高增长滤镜

把2025年半年报的镜头拉近,江苏银行的高光瞬间里,已悄悄冒出几缕“青烟”。

其一,净息差持续收窄,让江苏银行倍感压力。从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来看,江苏银行净息差为1.78%,较2024年末下降了0.08个百分点,与2024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其持续收窄对江苏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利息净收入增长受限,这意味着银行在利息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缩小,直接削弱了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利润空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贷款利率下行、存款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净息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给江苏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二,江苏银行在资产质量存在不确定性。资产质量是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尽管江苏银行目前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84%的较低水平,但关注类贷款占比不容忽视,2025年上半年为1.24%。

潜在不良贷款的产生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不景气,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进而增加了银行贷款违约的风险。尤其是在一些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正在逐渐积聚,如果不能有效管控,将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冲击。

其三,江苏银行在业务结构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对比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发展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对公贷款余额1.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占各项贷款余额66.9%;个人贷款余额69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7%,占各项贷款余额 28.6%。

对公业务的快速增长虽然在短期内推动了资产规模的扩张,但也使其面临着宏观政策调整、行业波动等风险的影响更为直接。而零售业务发展相对不足,不仅难以充分挖掘个人客户市场的潜力,也无法在经济下行期为银行提供稳定的业绩支撑,一旦对公业务遭遇困境,银行的整体业绩将受到较大影响。

息差下行勒脖子、关注贷款埋隐患、对公独大缺备胎,江苏银行上半年“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同步高悬。

城商行“风云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城市商业银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为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城商行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业务多元化进程不断加速,数字化转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商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尽管江苏银行已经登上城商行“一哥”的宝座,但某些方面与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

从营收结构来看,江苏银行非息收入占比相对较低。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为26.58%,而北京银行这一比例为28.63%。非息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净收益等,较低的非息收入占比意味着江苏银行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面临的盈利压力相对较大。

一旦市场利率波动,净息差收窄,利息收入的减少可能会对其整体营收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非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有助于银行分散风险,提升综合竞争力,江苏银行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零售业务方面,江苏银行也有待进一步加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江苏银行个人贷款余额695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28.6%,而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占比最高,达到37.79%。零售业务具有风险分散、收益稳定等特点,是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江苏银行零售业务占比较低,反映出其在个人客户市场的挖掘和拓展上还有不足,未能充分满足个人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相比之下,宁波银行凭借其在零售业务领域的深耕细作,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零售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个人客户,零售业务的良好发展为其整体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宁波银行整体贷款收益率仍保持5%以上,而江苏银行已降至4.6%左右,差距主要来自这块高收益小微资产。

在资产质量方面,虽然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为0.84%,但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24%,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与宁波银行相比,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 0.76%,资产质量更为优异。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意味着江苏银行可能存在部分贷款质量不稳定的情况,若不能有效监控和管理,这些关注类贷款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从而对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江苏银行虽坐上“城商行一哥”交椅,但非息收入低、零售短板、息差收窄、关注类偏高,仍让对手有机可乘。

第二增长曲线

万亿资产不是免死金牌,而是转型倒计时.江苏银行若想守住头名,只能把“舒适区”改成“动刀区”。

首先,为应对净息差收窄策略,江苏银行应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在资产端,加大对高收益资产的配置力度,提升投研能力,精准把握市场机会。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绿色金融领域,如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的信贷支持,提高资产收益率。

在负债端,拓展低息负债来源,加大活期存款的营销力度,通过优化存款产品设计,如推出特色活期存款产品,提高活期存款占比,降低存款成本。积极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合理调整同业负债久期,踩准市场利率波动的节奏,降低同业负债成本。

其次,为化解资产质量风险,江苏银行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评估模型,引入先进的风险量化技术,提高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比如,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创新处置方式,除了传统的催收、核销等手段外,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加快不良资产的出清速度,降低资产质量风险。

此外,对业务结构不均衡,江苏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一方面,加大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力度,通过优化信用卡产品设计、提升信用卡服务质量、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等方式,提高信用卡发卡量和交易额,增加信用卡业务收入。

另一方面,加强零售业务渠道建设,提升线上线下服务协同能力,并积极拓展其他业务领域,如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程度。比如,借鉴宁波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成功经验,深入挖掘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丰富零售金融产品体系。

最后,江苏银行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加快金融科技投入和创新步伐。比如,利用金融科技开展精准营销,拓展客户群体,提升客户粘性。比如,围绕江苏地区的产业优势,如制造业、科创产业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品牌。

江苏银行荣登城商行“一哥”宝座,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彰显了过往战略布局与经营努力的成效。然而诸多挑战如影随形,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潜在风险、业务结构不均衡等问题,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考验着江苏银行的应对能力。

站务

全部专栏